APP下载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比研究

2018-01-18罗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比

罗霁

[摘要]在社会消费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已经转变传统的旅游观念,在旅游中追求更好的体验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正逐渐成为旅游追求的新风尚。本文拟从较早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目录的山西两座文化深厚的城市晋中和大同对比分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探索发展经验,为释放人们更高层次的休闲旅游需求提供一些发展思路。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比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14- 0115- 02

doi: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018.14.050

一、晋中市与大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晋中市地处山西省中部,辖区面积总和1. 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5万,是山西地区公路和铁路的重要枢纽之一,同时也是一座兼具古老和现代气质的城市。晋中文化旅游资源绝对量居全省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共94项,全市3A以上景区22个,其中包括介休绵山、平遥古城、乔家大院3个5A级景区。“十一五”期间,以晋商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建成开放一批生态文化环境改造项目,旅游产品结构和环境体系进一步优化提高。2011年,晋中确定了文化旅游发展目标:“晋商文化复兴和文化旅游大市”。2014年,晋中成为山西旅游直通车首个试点,开通6条旅游直通车线路,其中4条由文化旅游产品构成。2015年,晋中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2017年12月,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城市”的殊荣。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西北部,辖区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42万。大同市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旅游的名片,曾获得多项城市荣誉,如“国家园林城市、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2009年在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上实施“一主两翼”,建设围绕大同市、以云冈石窟与恒山为两翼的文化旅游景区,把大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编织在一起,提高了产业的整体品质。大同汇集古都文化、佛教文化、边塞文化、艺都文化、民族融合文化等,特色鲜明,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十二五”时期,以“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三名一强为建设目标,旅游经济总量取得新的突破。2017年旅游总收入达到483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33%,接待国内游客超过5千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海外游客7.4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晋中与大同两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经验

(一)大力保护和修复文化遗存,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世纪80年代山西省批复了《平遥县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平遥县历时数十载,修复城墙4000多米,恢复全部敌楼、瓮城原貌,留下完整的古城形态。2010年對平遥古城进行了持续而全面的整治和维修,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截止到目前,平遥古城在保存的完整性上居国内领先水平。大同市1998年立法保护古城古建,成立了古城保护和修护研究会,将名城复兴工程列为“十大工程”之首,建立了文化旅游发展的大格局。2008年起对古城进行了大规模保护、修复和整体建设工程,依照历史风貌完成了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华寺、东城墙等文化修复保护工程,总投资29.8亿元,明清时代大同古城初见端倪,历史文化名城重现生机。

(二)注重文化品牌效应,赋予旅游产业生命力。一是注重旅游文化品牌宣传。晋中市打出“晋善晋美·晋商故里”城市形象,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深化京津冀陕豫等传统一级市场,拓展香港、广东、广西等新兴市场;大同市树立城市旅游品牌“晋善晋美·大美大同”,对旅游产品进行整体策划、开发、包装,把宗教建筑、工业遗产、民俗风情、大同美食四大特色旅游产品整合开发形成产品体系,二是重视文化演艺的创作。邀请民俗专家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融合现代元素,创作新文化产品和演艺精品,与旅游产品有机联合。如由王潮歌团队制作的大型实景体验剧《又见平遥》,是山西省文化旅游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总投资4.7亿,仅10个月就演出530场,接待中外游客24万人次,带给游客强烈的文化震撼。三是注重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晋中将当地的推光漆器、红海白花瓷瓶、寿康炭雕等多种民间工艺精品入选“山西礼物”打造品牌;大同云冈石窟以辽金食货街为平台,开发了云冈石雕、木雕、系列产品,整合康氏娟人、灵丘银器、广灵剪纸等特色文化产品,带动景区收入大幅增长,初步形成文化品牌。

(三)以节庆会展和文化影视为载体,提升地域文化知名度影响力。晋中市将国际摄影大展落户平遥古镇,从2001年起,每年一次的展览成为中国十大节庆之一,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平遥古城因此闻名世界;因获奖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热播剧《乔家大院》的拍摄,取景地乔家大院也名扬天下。先后有40余部电影电视剧在此取景拍摄,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大同市结合城市文化特色,2011年起,开始邀请承办大型文化盛会,如“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大同古都灯会、云冈文化旅游节、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等,具有国际性的艺术盛会提升了城市文化气质,扩大了“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影响力。

(四)加强文化惠民和旅游服务标准化,优化旅游发展土壤。大同市2009年开始实施旅游“一卡通”惠民活动,100元办卡,不限次数,本年度可凭本人有效证件到纳入一卡通的景区景点(目前有12处)参观游览。2013年发行了旅游“一卡通”近3万张,在拉动地方旅游消费的同时,更激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文化尊重、传承和保护的热情。同时,在城市主干线设立23个旅游咨询服务点,并开通了“公交旅游专线”,如从市区到云冈石窟,乘坐公交车半小时便可到达景区门前。通过三年努力,晋中旅游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以基础标准77个、保障标准88个、提供标准42个构筑起较为全面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去年顺利通过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城市验收,成为验收成功的首个地级市,平遥县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的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五)吸引社会资本,为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原动力。两地都处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阶段,针对旅游资源开发初期投入大,中期回报慢,远期效益好的特点,两地均把煤炭企业的转型开发放在第一位,开发方式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积极引入外来资本以及当地的民间资本,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建设开发,扫除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同市积极探索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运行体制;晋中市实施“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投入”的措施,投入总量约120亿,九成以上来自社会力量。

(六)突出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大同浑源县是著名的恒山景区所在地。按照“统一规划旅游景区、统一整合旅游资源、统一推广旅游品牌、统一建设旅游设施、统一管理旅游市场”的集中管理模式,将15个各具特色的子景区整体纳入恒山大景区总体规划,精心策划以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宗教文化、农业观光为主的精品旅游路线,实现由景点经济向景区经济的战略性转变。

三、文化旅游发展对比研究的启示

(一)开发文化资源是提升城市旅游魅力的关键所在。旅游产业注重文化内涵的建设,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民风深厚淳朴的旅游目的地,应学会把旅游业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用心提炼旅游区域的文化主题,将地域文化中独特不可复制的部分推陈出新,使旅游目的地形神兼备,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展现城市的旅游魅力。

(二)整合旅游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手段。一是实施规划引导。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到城乡总体规划、旅游产业规划、部门行业规划等专项规划体系之中,依据文化主题和功能定位,统一规划景区景点的升级改造,形成主题鲜明、内涵深厚、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二是破除地区界限及行业壁垒,整合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合理布局资源项目,夯实主题化营销策略的基础。三是保护与开发同步。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限开发办法与严格保护措施,禁绝过度和盲目地开发再造,以及损毁历史街区和歪曲文化标志附着物。

(三)创意文化演艺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点睛之笔。创意文化不仅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经济与文化的渗透,更要得到树立地方品牌的增值效益。旅游企业可与市文化艺术团体,编排具有地方特色、与景区特色相融合的演艺节目。好的文创产品,正如大型情景体验演艺节目《又见平遥》一样,为地区旅游增添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了文化品位,对游客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品牌效应,可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景区游客数量大幅提升,进而带动吃、住、行、游、购等旅游要素联动发展。

(四)創新体制机制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不竭动力。文化旅游产业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体制创新。加快拓展投资、融资渠道,放开旅游市场准入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和旅游文化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为民营资本的进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

(五)产业集群的带动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购买特色旅游产品往往成为赋予美好回忆的必然行为,如平遥的推光漆器、平遥牛肉、大同煤雕等旅游产品都深受游客喜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集群化发展,把承载文化产业发展的旅游产品开发环节做扎实,既有独特性又兼具艺术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学习先进地区的开发经验,研究产品的差异性,创设良好的营销体验,来助推旅游地形象和品牌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蕾,余汝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段兆雯,张兆琴,王媛媛,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提升路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3]杜锐,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思路研究[J].经济师,2017(8).

[4]晋中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晋中市统计局网,2018 -4 -9.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比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