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对外开放环境建构研究

2018-01-18何晓红

大陆桥视野·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襄阳一带一路环境

何晓红

一、襄阳对外开放环境建构的客观需要

(一)对外开放环境建构的历史经验

1.历史经验的深刻昭示

我国历史深刻昭示:开放出盛世,封闭致衰落。历史盛世都是开放高地。汉朝以“丝绸之路”名扬天下,唐朝向广州派市舶使专管贸易,宋朝达到封建时代经济、科技的顶峰,反观明、清两朝,多次闭关锁国,以至于鸦片战争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世界历史反复表明:发达国家都是开放国家,强国盛世必走开放之路。古罗马商队远涉欧、亚、非大陆,阿拉伯帝国首都被誉为“举世无双的城市”,地理大发现后,崛起的大国都有开放的历史。俄罗斯通过彼得大帝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师法西方并扩大开放,都走向了强盛之途。

2.改革开放的雄辩证明

改革开放历程雄辩地证明,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是我们的宝贵经验。我国对外开放历程走过了1978—1991年以试点為特征的探索期、1992—2000年以政策引导为特征的扩大期、2001年至今以体制性开放为特征的深化期。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外贸出口、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双向投资居世界前列。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对外开放政策居功至伟。

(二)四大客观需要影响襄阳对外开放环境建构

1.襄阳应对我国处于关键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

总体判断,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对我国有利,我国仍处于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即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机遇期,将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一是自贸试验区战略加快实施。二是“一带一路”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为此,襄阳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科学谋划和统筹安排好“十三五”时期的对外开放工作。

2.襄阳应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新特点的需要

一是高标准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在国内自贸区的实践基础上,我国将基本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将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重点。

三是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环境将日趋公平,法治化营商环境将不断加强。

四是产业结构将呈现新变化。经济格局将逐步从工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与服务经济并重转变,国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调整和转移将进一步加快。

3.襄阳对接国家战略推进开放新高地建设的需要

襄阳必须抢抓机遇借“一带一路”东风走向世界,在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同时,必须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4.襄阳应对湖北成为拓展内需市场前沿阵地发展的需要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当前,湖北省已跨入中等收入门槛,进入实现全面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加快发展面临多重叠加的重大机遇。襄阳如何应对湖北成为拓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环境的建构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城市对外开放环境建构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开放创新城市发展实践与借鉴

1.伦敦:凸显文化特色,创意推动开放

伦敦尤为重视以音乐、电影、娱乐软件、广告和时尚设计等为代表的文艺创意产业的发展。伦敦经验告诉我们,凸显文化特色的开放软环境建设,是建设优质文化环境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2.纽约:发展服务经济,构筑开放集群

纽约的成功说明,塑造良好的对外开放产业环境至关重要。纽约利用自身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等有利条件,使服务业成为纽约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形成服务经济集聚地。

3.北威州:推动结构转型,开放带动复兴

北威州依托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完成了从传统煤炭、钢铁产业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产业的变革。

4.大田:打造韩国“硅谷”,科技引领开放

有将近2200家高科技企业落户大德科技园区。因此,大田被称为韩国的“硅谷”,成为支撑韩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典范,顺利跻身于世界著名开放创新型城市之列。

对于襄阳来说,在构建对外开放环境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创新型产业培养、创新要素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营造,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开放创新型城市发展。

(二)国内经济特区和自贸区的比较及启示

中国开放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到自贸区的演变过程。与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经济特区相比,自贸区的设立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大背景,是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破制度障碍,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快中国经济融入全球步伐的重要战略举措。

2.经济特区与自贸区的启示

⑴先行先试,大胆改革

经济特区消除了世人关于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疑虑,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行为解除了枷锁。自贸区将进一步缩小内资与外资的差别,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平等竞争机会。

⑵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

经济特区为中国从指令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提供了试验田,自贸区的设立,将为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型提供试验田。

⑶开放创新,搭建平台

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开放经济要铸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搭建开放创新的平台。

(三)内陆高地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启示

重庆等地的经验和做法是:

1.以争取国家支持为推力驱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2.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引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3.“引进来”和“走出去”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4.以区域合作为支点加速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三、襄阳对外开放环境建构的内涵特征

(一)襄阳对外开放环境建构的基本内涵

对外开放环境可分为对外开放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

1.硬环境建设

所谓硬环境,主要强调与投资活动直接相关的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城市气候环境、城市地理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等。

2.软环境建设

所谓软环境,主要强调精神层面的环境,所以通常又被称为无形环境,其内容更加广泛。既包括政治法治环境,又包括服务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诚信及道德规范环境、国际交流环境等。

(二)襄阳对外开放环境建构的主要特征

1.文化多元化

所谓文化多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

襄阳对外开放环境建设应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在继承本地优秀文化基础上,适当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打造具有襄阳特色的对外开放多元文化环境氛围,多方面展示“一城两文化”的襄阳特色。

2.心态包容性

联合国人居署在其2010年报告中指出,一个包容性城市应该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四个方面来促进人们平等享有城市权利,而这四个方面应该是相互关联、协调共生的。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最好的资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小到个人,大到城市,都应有宽广包容的胸怀。而市民心态包容与否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开放水平和包容程度。只有每一位襄阳市民都具有包容的心态和豁达的气魄,让不同的文化都有展示自身的舞台,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实现自我的机会,才会吸引更多的人为襄阳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3.系统全面性

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是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支点。前者侧重于物质设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容易出成绩、见成效; 后者注重社会文明、道德、法规等思想精神领域,对它的改善则困难得多。在对外开放环境构建中,两者缺一不可。因此,襄阳在构建对外开放环境过程中,既要加快硬环境建设,又要注重软环境营造,将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营造结合起来,全面实施,整体推进。

4.均衡发展性

硬环境的需求比较具体、明确,一旦满足即可看到成效,而软环境的需求往往比较模糊,难以量化,即使付出劳动也难立即看到效果。这也是人们容易忽视软环境建设,从而导致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不均衡的关键原因。均衡发展襄阳对外开放软硬环境,既要加快提升襄阳产业、区位、营商环境等综合竞争优势,又要大力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合作共赢的人文环境。

四、襄陽对外开放环境建构的推进策略

应紧紧抓住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的机遇,立足资源、区位、生态、文化优势,按照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型、促创新的思路,推进襄阳对外开放环境构建。

(一)建设高质量的襄阳对外开放硬环境

1.打造基础设施环境

襄阳要着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口岸建设,重点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老城区供水、排水、供气、健身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突出汉江两岸提档升级,突出城市交通改善,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新区基础设施配套。

2.塑造优美地理环境

“城市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涵盖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公共交通、居住环境等层面。具体而言,城市中的建筑物、交通设施、休闲绿地及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与交通设施、气候等,都属于城市地理环境的范畴。

襄阳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3.建设良好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的好坏与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建设良好生活环境应深化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充实完善精细化管理内容,全面营造畅通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和“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生活环境。着力构建市域“一核三带九廊多点”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建设襄阳中心城区“一心六片九水”的生态体系。

4.优化良好产业环境

一是着力引进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构建开放多元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着力提升和丰富各类园区、经济区、开发区的功能,构建多层次开放载体体系。三是着力拓展开放合作领域和优化开放格局,构建内引外联大平台体系。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健全有利于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安商、富商、亲商的良好环境,切实维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便于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建立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强化对外投资服务,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四是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有利于开放合作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5.构建通畅交通环境

构建海陆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对外通畅、对内成网、结构优化、城乡畅联”。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形成综合运输体系,为货物和人员的快速流动创造条件,实现企业物流费用以及人员出行成本和时间的有效降低,不断增强襄阳对外资的吸引力,促进襄阳对外贸易的发展。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铁路枢纽功能,全力支持和服务蒙华、汉十、郑万三大铁路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津高铁枢纽。完善公路运输枢纽功能,实现所有县(市)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至各县(市)实现一级以上公路快速联通,干线公路与县乡等级公路连结成网,县乡等级公路与通村沥青水泥路条条相通,3A级以上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加快推进汉江梯级开发,打造汉江航运中心。建设区域性航空服务中心,把襄阳机场建成一类航空口岸和区域性门户机场。

(二)培育高品位的襄阳对外开放软环境

软环境建设是保证襄阳不断吸引外商投资、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维护襄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襄阳社会经济化解难题、协调发展、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

1.培育良好法治环境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以法治优化市场环境,着力解决好制约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问题,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塑造全方位的政策法治环境,重视现有政策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创造宽松的法制政策环境。强化政府行为的法治性,做到依法行政; 强化政府行为的责任性,从过去的免责行政转变到责任行政上来。引导广大执法人员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同时要学习好与引进外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市场信用,维护交易安全。

2.塑造高效政务环境

不断加强政府行为的服务性,从过去的管制行政转变到服务行政上来,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倡导政府行为的有限性,从过去的全能型政府转变到有限性政府上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造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结合对外开放环境的现状,政府既要抓招商引商,还要抓安商富商。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的外资和民间实业投资政策,逐步放开外资和民间投资的领域限制,建立适应外商和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体系。在服务上,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加强部门间协调,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由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 推行首问责任制与目标责任制等,严格责任、兑现承诺; 在全市深入推广无偿代理制,扩大代理范围,不仅代理外商投资项目,同时代理内商投资项目; 加强培训,提高代办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保姆式、贴身式服务;探索采用电子报送材料和表格化审批程序,建立完善的网上审批管理系统,提高行政效能。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機关行政效能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在口岸管理体制、产业促进体系、园区开发体制、人才任用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布局建设六大战略平台,营造中西部地区最优的行政环境,率先闯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3.建设优质文化环境

城市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传统习俗、价值追求与生活方式等,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和性格,是城市的灵魂。

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加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和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持续推进文化体育服务下乡,广泛开展“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活动,着力打造品牌文化体育赛事。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扎实做好古城墙和“万里茶道”节点申遗工作。

4.营造良好人才环境

为满足襄阳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人才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的功能,创设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拓宽人才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的发布渠道,规范人才招聘程序,使人才招聘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基础上,坚决杜绝不合理因素对人才招聘工作的干扰。其次,以薪酬待遇为基础,出台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待遇政策,创设多样化的薪酬支付方式,协议工资、项目报酬、业绩提成等与传统工资制度相结合,使具有较高管理才能、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级人才,能够获取与其智力付出相符的收入待遇。同时,对于对外开放急需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努力协助其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及家属安置等问题,对其职位晋升及职称评定在不失公平的前提下设立“绿色通道”,以此来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在襄阳真正“扎下根”安心工作。

5.规范诚信社会环境

社会诚信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些重大决策和部署为我们加快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指明了方向。

内陆开放型城市的核心在于开放,在引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集散与示范作用。这要求开放型城市必须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且是投资高地(战略扩张前沿)、多产业聚集高地、交通畅达高地以及文化品位高地、教育医疗条件高地等。就襄阳而言,不沿边、不靠海,属于典型的内陆后开放地区,相比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差、面临难度大。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弘扬精神文明,用优秀的道德培育社会风尚,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可以保证对外开放顺利健康发展。

6.优化国际交流环境优化国际交流环境,包括提高涉外服务水平、提升政府涉外服务能力、建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加强与驻襄外籍人士和企业的沟通交流、构建国际经贸合作平台等。

通过增设襄阳市政府网站英文版、规范政府信息英文翻译、改善涉外服务质量、提高公务员和涉外从业人员英语水平、规范公共场所英文标识、发挥新闻媒体对外宣传优势、在市民中普及英语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襄阳涉外服务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提升襄阳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建立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吸引更多外国企业来襄经营,吸引更多外籍人士来襄生活、学习已成为襄阳国际化的当务之急, 也是襄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各类交流工具是外籍人士最多接触的媒介,也最能体现城市的涉外服务水平。建立襄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聘请资深涉外机构经营, 打造襄阳国外机构、学校与企业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服务内容以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为外国人来华服务为主,兼营出国留学中介、外语培训服务等项目。

总之,地处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的襄阳应紧紧抓住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立足资源、区位、生态、文化优势,按照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型、促创新的思路,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环境构建。通过打造基础设施环境、塑造优美地理环境、建设良好生活环境、优化一流产业环境、构建通畅交通环境等,建设高质量的对外开放硬环境;通过培育良好法治环境、塑造高效政务环境、建设优质文化环境、规范诚信社会环境、优化国际交流环境等,营造高品位的对外开放软环境。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大开放,以体制大改革服务大开放,以区域大合作推动大开放,全面提升襄阳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作者系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襄阳一带一路环境
潮涌汉江“两新”红
大侠都爱襄阳城
神秘的包裹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