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视域中的王维
2018-01-18王静
王静
[摘要]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经历了千年时光磨砺,人们对其诗与画的地位与认知在今日与当时已不尽相同。本文从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王维诗名、画名方面的真实情形,还原一个光环之下王维的真实形象。
[关键词]诗名 画名 官场
王维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享有盛名。同时他又被尊为文人画鼻祖,因而研究其诗、画者不乏其人。王维诗收录于《王右丞集》中,由王维弟弟王缙编成10卷,共计400余篇。而王维画也为人所津津乐道,但因年代久远,其画未有确凿真迹传世,仅能从当代及后人的评述中管窥一二,又增添了其扑朔迷离的色彩。唐代杰出诗人众多,今天看,王维不是最耀眼的。而在绘画界,王维被冠以“文人画鼻祖”称号。文人画是千百年来公认格调最高的中国绘画艺术之精华,加之崇古贱今的思想,王维的地位可想而知。但在王维生活的唐代,他的画名远不及其诗名,原因有以下几点:
王维以诗成名
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以及“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的美誉。王维青少年时就富有文学才华,十五岁时就写过一首题为《题友人云母障子》的诗,若干名篇(如《洛阳儿女行》《桃源行》)是二十岁以前写的。十七岁时已有千古吟诵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十九岁时参加京兆府考试,得中解元。二十一岁时,进士及第,任太乐丞。
王维诗写得好,十几岁开始结交长安城内王侯。唐朝孟綮《本事诗》记载:唐明皇的哥哥宁王李宪,夺取了卖饼人的妻子。宠爱一年后问她是否还想念饼师,她沉默不语,宁王把饼师召来,女子见了,凄然泪下。当时座上有十余文士,包括王维。宁王命赋诗。王维当场写了此首咏史诗《息夫人》: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巧妙运用了春秋时期的典故,不露痕迹地讽刺了宁王巧取豪夺的做法。宁王听了,最终将女子归还饼师,成为一段佳话。在座的文人名士读了王维的《息夫人》都啧啧称赞,无人敢再动笔。从此,王维声名鹊起。
可以说,王维年少才高,成名甚早。《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年十九进士及第,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王维去世后,代宗皇帝李豫命其弟王缙收集王维诗作成册。编成之后,代宗皇帝批答手敕:“敕。卿之伯氏,天下文宗……诵于人口,久郁文房……”可见,在唐代,其诗名要远远大于画名。
提到其画,《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工画山水,体涉今古。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工人布色,原野簇成……。”王维的画作,多是工人布色的,由此推断,王维的画作被喜爱和收藏应该是其做官之后的事,晚于其诗作被广泛传诵的时间。
唐代诗人和读书人地位比画家高
王维在唐代作为诗人的名声大于画家,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唐代诗人、读书人地位比画家高。即使诗作和画作的成就等同,在当时,作为诗人的身份也更具光环。以阎立本的故事为例,《唐朝名画录》记载:阎立本,太宗朝官至刑部侍郎,位居宰相……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往捕之,不获。又虢王元凤忠义奋发,往射之,一箭而毙。太宗壮之,使其弟立本图其状,鞍马、仆从皆若真,观者莫不惊叹其神妙。又太宗幸玄武池,见鸂鹁戏,召立本图之。左右误呼云:“宣画师。”立本大耻之,遂绝笔,诫诸子弟不令学画。因为传唤的人误称其为“画师”,阎立本以为不尊重,从此搁笔不画,训诫其后代也不能学画。由此可知,著名画家的称号远远不及官位称号。
再者,唐代有记载的画家很多都有一官半职,据记载:吴道玄……曾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周昉……官至宣州长史;阎立本,太宗朝官至刑部侍郎,位居宰相;李思训,开元中除卫将军;张藻校祀部员外郎;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杨炎,贞元中宰相;韩混,德宗朝宰相……官员比例及官位之高,令人咋舌。从《历代名画记》中可以看到“……中国绘画从魏晋以来画家与画工逐渐分途,所谓画家,大多数是文人学士、达官贵人。例如顾恺之是散骑常侍,而阎立本竞官至右相,其他大小官职虽有不同,大概都与当时的统治者有相当关系……因此,认为画家必须是“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人高士,振玅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阁鄙贱之所为也。”可见,绘画作为一种技艺,还不足以在唐代立足,取得厚禄,至少还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更多的情况是像王维这样,以读书为主,以做官为目标,绘画作为陶冶情操的兴趣及人际交往的一种才艺来体现。
官场与读书人的交往形式为以诗会友
官场人多为文人出身,本对诗词歌赋有天然的亲近,加上皇亲国戚也多喜欢附庸风雅。因而在与达官贵人的交往中,诗词是一种格调高雅的交流方式。王维初到长安结交岐王李范,以诗求教,得到岐王的赞赏。开元六年王维随岐王在九成宫避暑,写下了《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描绘了九成宫云雾缭绕、山泉喧响、绿树掩映的秀丽清凉景色。
传说王维还由岐王引荐至玉真公主,公主大为欣赏其诗才,举荐给当时乡试考官。又因其应试诗《赋得清如玉冰壶》得中解元。
再后来王维进士及第,进入官场,迎来送往有感而发,或奉命即兴作诗的场面也不少见。如扈从玄宗游骊山时,玄宗命赋诗助兴。李白作诗《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王维赋得《和仆射晋工扈从温汤》一首,赢得一片唏嘘赞美。另如王维奉命去贵州“知南选”,写下了《汉江临泛》;与张九龄交往写下了《献始兴公》《寄荆州张丞相》;与苑咸交往写下了《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重酬苑郎中并序》。这些诗作数量不少,增进了王维在官场的交往。
在官場外,王维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论地、抒发胸怀、表达深厚情谊;或与萍水相逢的有缘人相互倾诉;或向亲人倾诉衷肠,留下的诗作更多。如《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赠焦道士》《济州过赵叟家宴》《郑霍二山人》《喜祖三至留宿》《送别》《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淇上送赵仙舟》《送孟六归襄阳》《送从弟藩游淮南》《送崔兴宗》《送元二使安西》等不胜枚举。
王维作为官场的读书人,诗作与其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在日常的同僚交往和读书人互相之间的传情达意中,诗作是一种较为便利且格调高雅的交流方式,广受推崇。因而王维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很多的佳作。同时通过人际交往,其优秀的诗作也更广为人知。endprint
画的流传广度比诗相差甚远
唐诗由汉代的民歌和乐府诗发展而来,格律工整,用今天的发音念起来仍然流畅押韵。因为唐诗是可以谱曲吟唱的,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即播为《渭城曲》,人们在送别时经常演唱。《唐诗纪事》卷十六又载他的《相思》和《清风明月苦相思》诗为当时梨园乐人所传习,可见在唐代受人欢迎的情况”。
《王右丞集笺注》中还记载王维在安史之乱被俘获后被迫做了伪官。由于其在被监禁的时候作《凝碧池》一诗表示其立场和忠心,裴迪来看他的时候将诗作传扬出去,有乐工还为诗作谱曲,使其传遍全國。肃宗听后十分欣慰,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并未定罪于他。
可见诗作配以乐曲流传之广。而绘画以视觉作为传达的方式,缺乏诗作的可复制性,在流传广度方面是不能相比的。绘画非要面对原作才行。唐代的绘画主要有壁画(主要为寺庙和道观)和绢本绘画。《唐朝名画录》中大多数画家都在寺庙和道观中留下作品。《唐代名画录》中记载王维画“慈恩寺东院与毕庶子、郑广文各画一小壁,时号三绝。”文人墨客乃至乡野村姑都可在寺庙、道观接触到壁画作品。另外一类绢本绘画就非要到收藏者家里才能看到。藏画最多的是宫廷,其次为个人藏家(个人藏家基本也是官宦之家或僧侣道士)。不论是宫廷还是官宦之家、僧侣之处,能接触到的人可谓寥寥。即使排除门第之分,古代的地理、交通之不便也使得绘画作品包括壁画只有很有限的人能观看到。这还不包括在收藏、流通过程中遗失、损毁的画作和在风吹日晒雨淋中逐渐消失的壁画。所以即使王维画的数量可观,由于其传播受限,也不容易广为人知。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维早年以诗成名,后入官场,以诗交友,创作了大量诗作,名扬天下;虽然王维画与诗在格调上不相上下,但由于唐代画师的地位不高,人们普遍对读书人、诗人更加推崇,唐代人也普遍倾向于认可其诗人身份;时至今日我们无法确切知道王维一生的画作数量,但即使与诗作等量,由于诗作与绘画传播方式的差异,人们更多接触到的是诗而不是画。因而,虽然我们今天说王维是文人画鼻祖,将其祭上神坛,但是不可否认,在王维生活的唐代,他的诗人名声是远大于其画家名声的。
总结
王维早年以诗成名,做官之后以诗会友,诗名更甚。其诗作因为方便传唱吟诵广为流传,而其画作因为传播不便以及画师在唐朝地位不高的缘故,光辉掩映在其诗名之下。所以王维有诗云:“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馀习,偶被时人知。”王维虽然对自己的画艺十分肯定,但也相当清楚地认定他为“当世词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