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2018-01-18刘红
摘要:历史教学最难把握的是将知识、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持历史课本身的厚重,又能够使学生在新的视角产生新的认识。历史课堂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牢记历史知识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能力;结合
新的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难点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即由单一的历史知识传授转化为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既要避免简单的知识记忆的弊端,又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历史教学的特点——就是说,历史得姓“历”。它包含了历史教学的形式,也包含了历史教学的内涵。
新的初中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加入了大量过去历史教材中从未涉及的内容,这使得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两个弊端更加明显:一个是针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前布置好学案,其中包含每个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包含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在预习阶段利用学案初步感知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学案:或提问或讲解,处理完学案,课就算完成;另一个就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带领学生过于细致地涉猎历史之外的东西,比如艺术史教学中艺术品的构图、色彩,人物的动作、神态、所处环境等内容。
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将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学生除了记忆基础知识,几乎不考虑历史知识之间原本具有的丰富而复杂的联系,至于历史事件之间或横或纵的逻辑关系就更谈不上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诸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剖析能力得不到提高,更遑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了。这种历史教学模式仅仅是停留在以前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记忆阶段罢了。第二种教学模式的误区是把历史教学上成鉴赏课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过多非历史的东西,貌似丰富多彩,但大多游离于历史之外,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只能起到弱化和销蚀的负面作用。
從新课程标准的角度讲,上述的两种教学模式都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将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将一些看似独立的信息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链条,从大的历史背景,即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高度来掌握每一个历史知识。
比如讲世界历史的“现代派的绘画”部分,我们就需要从以下角度来完成教学。
首先,必须清楚了解本节的两个重要知识点:一是现代派绘画的基本特点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思想内涵,二是站在当时时代的高度上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表达这种思想内涵。
在正式授课以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让学生说出看过画后的直接感受。由于现代派画作风格跟以前所接触的画作的风格大相径庭,学生可能会有暂时的不适应,不理解——构图杂乱、线条僵硬、画面不成比例、人物表情痛苦,这些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学生感到更多的应是迷惑,弄不明白作者通过画作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更不清楚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审美能力也不够强,因此一般难以准确概括出来的;教师可以采取演绎法,即提供给学生对于这幅画的主流认识:紧张、悲怆、恐惧、无助以及愤怒,指导学生去读出画中的某种情绪,加深记忆的深刻程度。然后把对于这幅画的简介展示给学生:
《格尔尼卡》,毕加索现代派创作代表作。布面油画,它运用象征的手法,控诉了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名无辜平民百姓的暴行,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卑劣和战争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这一野蛮行径的极度愤慨。
之所以展示这些材料,一方面是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绘画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得出战争是现代派绘画风格所出现的原因之一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除此之外的原因,这是第二个重点问题。
其次,以时间为纲,引导学生回顾上世纪20年代世界的格局和社会现实,结合当时世界的经济、政治、思想、道德状况,来剖析这幅画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在学生充分联想的前提下,归纳20世纪中前期的社会状况:
20世纪中叶,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使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从而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随后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很多人在物质资料的供给上陷入困境。因此,人们在各种压力下,精神产生了不平衡,人格产生了分裂,对传统和信仰产生了动摇,而外在的态度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态。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悲观、失望、消极和颓废,个人主义猖獗,虚无主义盛行。整个社会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
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时,学生自然可以理解《格尔尼卡》所展现出来的抽象、变形、夸张表达方式了——战争伤害了人们的肉体和精神,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快节奏生活和经济危机带来的物质匮乏和精神裂变,使传统的价值观发生改变,现代派绘画艺术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尤其要教育学生将课本上的历史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从而得出历史是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取向综合反映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鲍丽倩.历史新教材课堂教学中的误区[J].历史教学,2004(3).
[2]王立峰.对艺术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
作者简介:
刘红,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实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