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2018-01-18廖瑜

教育界·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

廖瑜

【摘要】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湘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是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在师资结构、实践经验、理论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大师团队建设、教师成长平台搭建、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设举措。

【关键词】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2016年度课题“湘绣设计与工艺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Y2015-16-02)。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湘绣产业作为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然而传统师徒相传、母女相授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无法满足湘绣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摆脱湘绣产业的人才困境,2006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合作在全国首次开设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旨在为湘绣企业订单培养企业急需的湘绣专业人才。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作为新开设的专业,师资队伍的职业化问题首当其冲,但由于湘绣专业师资储备的缺乏,使得湘绣专业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之路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职业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师的职业化,它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胜任教师这一职位所需的一切能力,主要包括深厚的职业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等。因此,推进湘绣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湘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湘绣行业作为传统手工艺行业,长期以来师徒相传、母女相授是其主要的传承方式,无专业师资储备。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开设十余年来,其专业师资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聘请湘绣行业企业大师来校任教,承担湘绣专业课程教学;二是学院内部部分设计教师承担湘绣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三是先期培养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这三种师资来源途径导致了师资结构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都不尽合理。年龄上断层严重:来自湘绣行业企业的大师,刺绣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但年龄大都在45岁以上;留校任教的年轻教师刺绣经验缺乏,年龄大都在25岁以下;25-45岁之间的教师数量几乎是空白。职称比例不合理:湘绣大师主要是副高及以上职称,年轻的刺绣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多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的专业教师较为匮乏。学历层次较低:湘绣行业企业大师的学历都在高中及以下,年轻刺绣教师中专科学历约占80%,本科学历约占20%。师资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湘绣专业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目前,青年刺绣教师主要来自先期优秀毕业生留校,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未有过湘绣企业的长期工作经验,刺绣实践锻炼和经验都较为缺乏。同时由于湘绣专业师资的缺乏,青年刺绣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教辅等相关工作,无法进入湘绣企业进行长期的脱产培训,而由于刺绣技艺的特殊性,短期集中培训的成效有限。目前,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只能在教学、教辅工作中慢慢去积累,实践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这也成了目前困扰湘绣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三)师资团队理论水平有限

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教改水平至关重要。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师资团队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刺绣大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刺绣实践工作,她们有一定的刺绣理论基础,但不够系统,有一定的技艺传授经验,但是对高职教育理念却从未涉及;另一部分青年刺绣教师,刚走出校门不久,虽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却对高职教育从未系统了解过,在高职教育理论方面也还处于空白状态,其理论水平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湘绣师资团队有限的高职教育理论水平,制约了师资团队用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开展教研教改。

(四)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足

湘绣创新创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湘绣企业能否在新时期实现转型升级。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意能力的湘绣专业人才。但目前由于湘绣师资队伍本身创新创意能力的缺乏,使得师资团队在刺绣过程中对刺绣题材的选取、工艺的运用以装裱的呈现等方面都趋于传统,刺绣产品的形式较为单一,在刺绣衍生品的开发方面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不够。师资队伍本身创新能力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二、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一)精心规划,做好师资队伍建设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是师资队伍建设科学、有效的前提。为了提升湘绣专业团队的整体水平,在现有的刺绣团队的基础上,将学院的设计教师与理论教师纳入教学团队之中,并将师资团队分为工艺团队、设计团队、理论研发团队,充分发挥师资团队中各个教师的特长,并实现师资团队之间的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从教研教改、科研、职称晋升、学历提升、创新研发等方面制定每个教师成长年度建设计划与三年建设规划,使师资队伍建设有的放矢,科学有序推进。

(二)制度先行,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完善的湘绣专业师资培养、激励与评价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保驾护航。加强师资培养制度建设主要从师德师风、专业理论素养、教研教改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入手,在制定详尽的师资培养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评比活动、理论培训、企业实践、国内外访学、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培养,培养覆盖面达100%;建立教师成长激励制度,对师德师风好、教研教改能力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在制度上给予优先考慮;建立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从学生、同行、学校、企业、社会等多观测点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endprint

(三)大师助力,引领教师团队成长

依托师资团队中的亚太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优质资源,建立大师工作室,并以此为平台,制定“大师工作室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充分发挥大师的精湛技艺与其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每年定期安排青年教师进入大师工作室学习,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参与由大师工作室主持开展的湘绣项目研究、创新研发等活动,从而加快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效弥补目前师资在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校企合作,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教师成长平台的搭建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校企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关系,共同为湘绣教师的成长搭建顶岗实践平台、项目合作平台、展览赛事平台等。顶岗实践平台是由企业为教师提供顶岗实践岗位,学院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顶岗实践锻炼;项目合作平台主要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的湘绣创新研发项目,湘绣教师通过参与项目研发,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意能力;展览赛事平台主要包括每两年定期举办的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湘绣风采技能大赛等,为教师提供与湘绣行业精英同台竞技的机会。这样,通过技能实践、创新研发、展览赛事等途径,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五)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理论指导实践,高职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目前湘绣师资团队中无论是来自湘绣行业企业的大师还是来自学院的优秀留校毕业生,高职教育理论都极度缺乏,因此湘绣师资的高职教育理论水平亟待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主要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深化,长期培养包括以工学结合部为单位定期开展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对理论学习进行推动;短期培训主要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聘请高职理论专业为湘绣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开阔教师的视野。同时通过国内访学、专题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六)项目研发,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参与湘绣项目研发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快捷途径。项目研发包括校企合作进行的湘绣创新研发项目、企业产品订单项目等。校企合作的湘绣创新研发项目主要是指湘绣衍生品的开发,教师通过参与湘绣创新研发项目,可以增进对湘绣市场的了解,同时提升产品创新创意能力;教师在湘绣企业订单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在提升自身湘绣实践技能的同时,对企业的产品标准与技能标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教学内容、标准与企业的要求相一致。

三、结束语

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湘绣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通过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师资队伍成长路线;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师资队伍建设有序开展;在大师团队助力、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的基础上促进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师资团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从而更好地为湘绣产业培养急需的湘绣专业人才,为湘绣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參考文献】

[1]宋丽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浅谈[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95.

[2]许磊,陈林,周谨.高职教育商检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6(10):25,24.

[3]王大成,陈志静.“卓越计划”背景下装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31-32.

[4]刘晶.高职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梗阻与消解[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03):89-9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基于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与实践
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任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三元互动办学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