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如画的南河“小三峡”

2018-01-18胡希朝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谷城县南河襄阳

胡希朝

“源流曲折行五百里”的南河,是汉水流域中游最大的支流。其源头有两支,南支为正源,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纳关门河、苦水河于阳日湾汇合为粉青河,于雷公滩入襄阳市保康县境。北支马栏河,源于武当山南麓,经十堰市房县、襄阳市保康县的珠藏洞与粉青河交汇后,始称南河。

南河干流东又有保康县境内的清溪河入汇,北折玛瑙观入襄阳市谷城县境,经谷城县城至城关镇格垒嘴村入汉水。南河全长255公里,襄阳市(保康、谷城)境内长141.5公里,谷城县境内长达74公里。流域面积为2710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28.4亿立方米。阳日湾以上河床为沙卵砾石覆盖,两岸土地贫瘠,植被不佳,胡家渡至入汇口为丘陵、平川。南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900~1700毫米,多集中于夏季,为湖北省的暴雨中心之一,因此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洪涝灾害的水利工程

南河下游,水流平缓,暴雨过后,上游洪水泛滥,下游又受汉水所阻,易发生洪涝灾害。据旧志所载,在清朝200多年间,谷城县城曾发生过10多次大水灾,“禾尽淹没”“漂流者半”“庐舍殆尽”“水封城门”“街心行船”。自1949年至今,先后在韩家卡至二道沟修建一条7.5公里南河堤防,在上游修大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9座,修主干渠70余公里,支渠100余公里。这些水库总库容9031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835万立方米,拦控面积55.5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7689亩。值得一提的是,在距谷城县23公里处的胡家渡,于1980年建起了20世纪80年代最大的水电站——南河水电站。

南河“小三峡”风景美如画

雄伟的南河大坝,将河谷造成平湖,与两岸奇峰秀山交相辉映,其景神似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被誉为南河“小三峡”。

“小三峡”景区分为五龙山区、香炉石区、温泉娱乐区、白水峪区,景区总面积242平方公里——香炉石、晶棺山、跑马道、滴水岩、卧牛山、一线天、三叠泉、帽儿山等100多处景点连为一体。山缠水绕,峰回路转,水平如镜,两岸群山叠翠,峰险岩奇,绵延30余公里。此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群遍布各处。黄龙洞、娘娘洞、八仙洞、云霄洞、青龙洞、黑龙洞、莲花洞等,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温泉之水四溢,南河温泉排名全国第四。还有宋朝状元刘文龙读书的“文龙书院”。难怪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便有“小三峡“(马肺峡、滴水峡、五龙峡)之称。

东沟是南河风景区的一条大峡谷,又称“东沟大峡谷”,长14公里,这里遗存古民居、古山寨、古道观。峡谷虽蜿蜒曲折,时宽时窄,但谷地却平平坦坦,像一条充满诱惑的画廊逶迤延伸,被誉为“十里画廊”。峡谷内有经年不断的溪水流出,沿着小溪分布的农家小院大都是明清建筑,青砖飞檐,雕窗画梁,还有古水车、古造纸作坊……身处其中仿佛置身于古代居所。

“粉水澄清”历史传说也动听

環山绕水的谷城,明清时即有著名的八景,依次为:粉水澄清、薤山叠翠、新店茅屋、君山群羊、后湖夜月、仙人古渡、文龙书院、承恩古刹。“粉水澄清”为谷城八景之首。

南河之水,水面如镜,水深丈余,清澈见底,可见鱼游,相传为汉丞相萧何夫人脂粉之水,故名“粉水”。西汉开国宰相萧何被封为阳侯,封地在今襄阳老河口市,其子萧兴为筑阳(谷城旧称)县宰。萧兴之母相国夫人到谷城游览,见南河水浑,给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就命丫鬟向南河撒了一把粉。顿时,南河之水得以澄清,阵阵清香从河面上飘来。从此南河就叫“粉水”,并被誉为“粉水澄清”。

据《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八·襄阳诗》记载有《粉水澄波》(作者边寔):

昔人渍粉此溪头,因有佳名后世留。王鉴虚叨晴浴月,冰台登岭冷涵秋。

清代同治《谷城县志》也记载了多位文人对南河“粉水澄清”的赞美之诗:

谁将粉色洗汪洋,相国夫人古迹影。此日一泓清澈底,临流犹觉有余香。——安庭松

一泓澄澈出南河,相国夫人古迹多。碎石磷磷泉里漱,游鱼阵阵镜中过。从来粉水归襄水,未许清波杂浊波。彻底光明空色相,襟怀似此更如何!——蒋海澄

南河古漕运码头带来谷城繁华

早在宋元时期,谷城粉水河边就已有了早期码头,名曰上码头。明洪武二年(1369年),当时县令方文俊便在此基础上建起了土城,从洪武到永乐50余年间,先后建起了中码头和下码头,其中中码头最为知名。水上运输,古称漕运,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重视。明洪武三年(1370年)谷城创建了河泊所,管理漕运事宜,置漕丁、漕船,进行水运。其作用一是供朝廷和京城人口的用粮,二是供应军队作战之需。

明末,中码头开始形成雏形,到清中叶已非常兴盛。这里停靠的大都是风格各异的木船,主要有尖头楸子、平头楸子、摆江、划子、驳船、襄扁子、麻瓢子等10多种。其载量也不同,就现在计量单位来说,尖头楸子可载1.8吨,平头楸子可达6吨,摆江载重27吨,襄扁子可达44吨。还有谷城人自己制造的南河楸子,它是根据南河水流湍急、滩浅湾多特点而造的一种尖头无舵、前后用两片大棹的特殊构造船型。船长18米,宽2.7米,逆水行阻力小,容易分水破浪,险滩急流转弯快,前后用棹不用舵,行驶敏捷便于越浅滩。

清中叶,南河民运有了较快发展,房、保、谷三县盛产火纸、木耳、桐油等土特产,年产量可达600多吨,每年出口原木、毛竹1000多吨,中药材20多吨,由南河运到城关码头。

中码头的船只下行由汉水运输到汉口,大量山货(土特产)运往汉口销往外地。上行运回来的多是棉纱、煤油、红矾、布匹、盐、糖、百货、瓷器等。

就连不识水战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当年率20余万军队,也屯军汉水和粉水沿线。为让朝廷看到“八大王”的军威,不惜赶造战船百余艘,从粉水码头一直排列到格垒嘴、太平店(襄阳樊城区)30里江河。战船整齐,旌旗招展,军威大振,令朝廷督抚刮目相看。endprint

猜你喜欢

谷城县南河襄阳
襄阳市第七中学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地方特色民宿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谷城县庙滩镇南川中心小学:打造“领导陪餐”新常态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伯益造井
南河特大桥顶升方案关键点分析与设计
谷城县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自证
湖北谷城县政策性农房保险:灾害风险共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