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纺纱线生产与工艺技术创新
——色纺纱生产中做好现场管理相关问题的探析

2018-01-18,,

现代纺织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纺纱温湿度车间

,,

(1.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200;2.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杭州 310012;3.浙江省纺织服装科技公司,杭州 310009)

生产现场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场所,色纺纱的生产与本色纱生产一样,是多工序、多机台、多品种和众多工人日夜三班一环扣一环的连续大生产。但色纺纱生产与本色纱生产有二个重要区别:一是把色的理念融入生产全过程,如管理不善,极易产生色差等疵品;二是其生产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更换品种批次频繁,在一个车间内往往有几十个品种同时生产,如管理不当,会使生产现场处于混乱与无序状态,出现支数、批次混杂等疵品,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或因出现疵品造成索赔[1-3]。因此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是色纺纱生产的重要保证。本文根据浙江省及国内色纺纱生产企业的多年生产实践,提出要重点抓好分品种区域管理、生产现场的“5S”管理及温湿度管理三个重要环节,现分述如下。

1 强化色纺纱分品种区域管理

1.1 分品种区域管理的必要性

色纺纱和传统本色纱生产的不同之处是引入颜色的概念,它用两种及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而成,不同颜色的纤维按不同的比例组合,就会出现不同色泽的纱线。在一个生产车间或一个工作区,会有不同混色比例纱线在同时生产,故车间内的各种标识必须清晰明了,不能混淆。否则会造成色纺纱比较忌讳的色差事故,故色纺纱生产中对不同品种进行严格的分区管理十分必要[4]。

此外,从飞花的角度分析,在同一个车间内每台纺纱机生产着不同颜色的纱,如果各种色泽的飞花混在一起,那么产品就会因飞花附入而出现瑕疵,特别是一些浅颜色和颜色较鲜艳的品种对异色飞花(异纤)特别敏感,这就要求车间管理中不仅对所生产的品种进行区域管理,而且各工序在生产前或后,清扫工作必须彻底到位,做好防飞花措施。

再次,从色纺纱的色光(荧光)角度分析,色光及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物体的一系列吸收反射等作用后(剩余的光)对人眼产生的一种刺激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该品种的色光效果”。如果在一个品种中混入另一个品种的纤维,那么该品种的色光就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即所谓的“色光差异”。尤其如浅绿、黄色、浅蓝、浅红色等品种中尤为明显,增加了对色难度。故在车间管理中,不但要做好分品种区域管理,且在分区域过程中要遵循“同一色系尽量在一个区域生产的原则”,提高客户对色光的满意度。荧光是指所用原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出现明亮乳白色的光。色纺纱生产在使用荧光纤维纺纱制成织物,可以使布匹达到本色棉不能达到的亮度,但用荧光纤维纺纱织布穿着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尤其对婴儿、儿童危害更大。国外有的用户要求禁止使用荧光纤维纺纱,故在实际生产中对使用荧光纤维纺纱,要严格采取措施与无荧光纤维隔离,防止相互混淆。

1.2 分品种区域管理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2.1 合理安排生产品种车位

如何将生产品种分区域来管理,这与所生产品种合理安排车位是分不开的,品种分区域管理,只是相对的分区域,要遵循“同一色系尽量在一个区域生产的原则”,也就是在安排车位时,将相同颜色的品种尽量在相近机台生产,并要做到从前纺到后纺任何一道工序相一致。当一种颜色品种完成时,接批后生产的品种最好与上一批颜色接近,这样换品种对做清洁比较有利,不必做得十分彻底。但如前后二批生产品种色泽差异过大,则换批时,清洁工作必须做彻底,否则对接批后生产品种的色光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根据不同色系,合理安排车位是分区域管理首先要做好的一项管理工作。

1.2.2 加强对飞花与异纤的防控措施

飞花是影响色纺纱质量以及纱线色光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据许多色纺企业反映,目前客户因飞花、异纤影响纱线质量的投诉要占总投诉量的50%左右,既影响质量,又使企业因赔款造成经济损失。而要杜绝飞花与异纤对质量造成的损害,在实际生产中各道工序必须采取严密的隔离与清洁措施,尤其是在并条、粗纱、细纱工序,每台设备都要采取隔离罩或隔离网,防止相邻机台飞花混入。在各工序生产完一个品种前后,都要做好机台清洁工作,杜绝前一个品种的纤维进入后一个生产品种中产生异纤,并影响其色光。在国内百隆东方集团为解决飞花、异纤影响质量问题,专门成立攻关小组,从分析飞花异纤产生原因入手,从环境、机器运行等诸多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最终自主研发了一套“防飞花异纤装置”,解决了色纺纱中这一困扰多年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国内许多生产色纺纱的大中型企业,对生产色纺品种分车间进行色系分类,做到每一个车间生产一个色系,也可极大改善飞花、异纤的产生机率,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再次,对颜色较敏感的色纺品种,要在自动络筒机上安装切异纤通道,使出厂的色纺纱中无异纤残留,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1.2.3 重视做好交接班与回花管理工作

色纺纱生产都是三班连续不间断进行,各工序连接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做好交接班工作可使生产连续正常运转。交接班可以书面或相关人员对口交接方法,记录各品种实际生产完成情况及生产批号、色号、容器具的颜色及前后道半制品供应情况,与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使接班者做到心中有数,有序的安排好各项管理工作。

此外,色纺纱的原料消耗要比本色纱多,故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对色纺纱各工序产生的回花(包括回卷、回条)也必须分品种管理好,不得混淆,以便再次来单生产时可以回用。减少各工序的回花产生和充分利用回花,对降低原料成本,提高制成率有一定作用。

2 做好生产现场“5S”(“6S”)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场所,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前述色纺纱生产是多工序、多机台、多品种和众多工人操作连续三班日夜生产,且具有品种变化快,交货期短,翻改频率高的特点,如何将这种复杂繁琐的生产组织好,管理有序是色纺纱企业生产中一个难题,而通过强化生产现场管理是解决这一复杂繁琐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上面提及的按品种分区域管理是根据色纺纱生产特点采取的现场管理方法之一,但不是生产现场管理的全体。

2.1 现场管理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在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中,只有做好人、机、料、法、环5个环节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才能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稳定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基本要求是:生产现场要物流有序、劳动有效、生产均衡、环境整洁、信息及时、原材料节省、成本降低。有些企业总结多年来色纺纱生产实践,对现场管理提出了四方面的具体要求:

a)现场文明:即环境文明使职工有一个整洁明亮舒适的工作环境。

b)现场安全:各种车辆、容器具定置存放、井然有序,使职工有一个安全工作场所,工作时心情舒畅、有安全感。

c)现场秩序:工作场所纪律严明,工作时间无坐、卧、躺、睡及打闹现象;无看书、看报、闲谈、脱岗等情况。

d)敬业爱岗:要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敬业爱岗、遵师爱徒、团结互助的良好道德风尚。

为达到现场管理这4个要求,在生产现场需推行精益化生产的方法,力求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都做到精细、精简和精密管理。企业的精益化生产在色纺企业目前在采用的有“5S”管理、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等3种管理模式,这3种管理模式虽名称不同,但基本思路和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优化生产现场环境的配置,达到企业节能降耗,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2 推行“5S”管理是提高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途径

从许多纺织企业生产实践证明:“5S”管理是最基本、最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它不仅能够改善生产环境,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员工士气等,因此,可以说开展“5S”活动是现场管理的基石。

“5S”活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广,活动对象是生产现场的“环境”,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改善现场环境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5S”管理。“5S”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整理(SETRT)、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因为这5个词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5S”活动的关键是素养,员工队伍的素养不提高,“5S”活动就无法开展和坚持下去。

“5S”管理的先进理念引进中国后,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海尔集团等著名企业在“5S”基础上增加了一个“S”即安全,变成“6S”,经过国内众多企业管理者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变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厂现场管理方法。[5]它与日本“5S”管理比较有三大创新,即由活动演变为管理体系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与纺织企业现场管理相结合的创新。“6S”管理在纺织企业推行实践证明,“6S”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性,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是进行日常“6S”管理的具体方法及内容,清洁则是对整理、整顿、清扫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便使整理、整顿、清扫、安全工作得以持续发展,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素养是要求员工建立自律意识,使员工都知道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明亮、安全的工作环境,不能单靠添置设备来改善,而是要靠自己动手来创造,要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好习惯,使“6S”管理成为员工自觉行为,不是领导布置做,而是自己要求做。

为了便于员工掌握和理解“6S”的含义及内容,有些纺织企业在实践中总结了“6S”相互关系的口诀:只有整理没整顿,物品很难找得到;只有整顿无整理,无法取舍乱糟糟;整理、整顿无清扫,物品使用不可靠;提醒各位别忽视,安全生产最重要;“4S”效果怎保证,清洁出来献一招;标准作业练素养,管理水平能提高。

2.3 色纺企业实施“6S”管理要点

2.3.1 整理是实施“6S”管理的起点

整理的目的是通过整理腾出空间,减少库存积压,创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实施整理第一步就是对自己的责任区域进行全面检查,第二步是判定必要品和不需品,在清除不要物品时,只要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预计未来也不会再使用的,不管其价值高低都要下决心清除,尤其是企业领导要下决心。

2.3.2 整顿是实施“6S”管理的基本点

整顿的目的是把需用的物品加以定量、定位、一目了然,营造整齐清爽的工作环境,清除过多的不用物品,减少找物品的时间。整顿的要点是实施定置管理和定量管理。定置管理是根据物品流动的规律性,科学确定各种物品在工作场所位置。它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固定位置和自由位置。固定位置是指物流场所、物品存放位置、物品标识三固定,如色纺企业的运输车辆、条桶、容器、棉卷扦子、齿轮等物品,可多次重复使用,应实施“三固定”方法,使用后仍放回到原来位置。自由位置是相对地固定于一个存放物品的区域,物品存放有一定自由度,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不回归不重复使用的物品,如原料、半制品、成品、零部件等,它是按生产流程不停地从上一工序向下一工序流动,直到最后出厂,自由位置的定置物品可采用挂牌标识以区分不同物品。

定量管理是根据生产流程对物品存放的数量进行管理,以达到数量最少化少占空间、少占资金的一种管理方法。在色纺纱企业对原材料库存及半制品存量,只要能满足上下工序生产需要就可。原材料存量过多,会增加资金量,半制品存量过多,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实现定量管理是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2.3.3 清扫是实施“6S”管理的重要环节

由于色纺企业具有品种多,翻改频繁的特点,故清扫工作在色纺生产中尤为重要。品种变动一次,就要彻底清扫一次,不留隐患。做好清扫工作要明确规定各区域的清扫责任人,清扫次数及检查人与检查标准。通过清扫把设备中的积花、灰尘、油污等清扫干净。设备的松动、漏油、裂痕、变形等问题也会暴露出来,以便采取针对的措施加以维护,因此对设备的清扫过程,也是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排除设备隐患的过程。除做好设备定期和品种翻改时清扫工作外,还要做好生产环境的清扫工作,包括地面、高空、门窗等清扫工作,以改善生产环境。

2.3.4 安全是保证生产有序与人身安全的关键

做好安全工作要做到不发生生产与人身事故。但在实际生产中都会隐藏发生事故的各种因素,如设备因素——带病运转、管理因素——粗放式管理、人为因素——不遵守操作规程等。这些因素的积累,如不及时发现和预防,就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人身事故埋下隐患。因此在6S管理中,要从源头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与操作规程培训,使员工能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按操作法与操作规程操作,这是实现安全事故为零的保证。

2.3.5 清洁是实施“6S”管理的落脚点

清洁的目的是巩固和持续改进整理、整顿、清扫、安全“4S”的成果,实现作业标准化,形成企业的文化,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清洁活动的要点是:

a)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还要做到清洁卫生,促进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热情。

b)不仅物品堆放要整齐清洁,而且员工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清洁;仪表整洁等。

c)员工不仅要做到形体上清洁,而且要在心灵上做到精神文明,待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

d)要形成一种制度和习惯,使环境不受污染,消除浑浊的空气、飞花、噪音和污染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愉快地工作。

2.3.6 素养是“6S”管理的核心

没有良好素养的员工,再好的现场管理也难以保持,所以提高员工的素养关系到“6S”管理的成败。素养培育的目的是提升员工的素质,培养出一批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的员工队伍,营造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培育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养的途径有:

a)要抓好培训。始于培训,终于培训,使培训工作贯穿于推行“6S”活动的全过程。因纺织行业是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十分明显,企业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培训工作要分层次进行,车间主任、班组长与一般员工培训内容与要求也是有区别的。

b)完善制度是提升员工素质的保证。在实施“6S”管理中,为了规范员工行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制订一些行为准则与制度,如“员工行为礼仪”、“员工守则”、“QC小组活动”及“班前班后会议制度”等以不断提升“6S”管理的成效。

2.4 色纺企业如何实施好“6S”管理

“6S”管理是一个管理有序的过程,它是通过人员、机器、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物法环)有效控制来实现“产品质量稳定”和“服务质量保障”的最佳状态。色纺企业推行“6S”管理,可分导入期、启动期、实施期、成熟发展期4个阶段:

a)导入期:企业领导应对实施“6S”管理的必要性及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策划,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b)启动期:领导动员全员参加“6S”管理外,并亲自参加“6S”管理的实施,是推进“6S”管理的良好助剂,也是决定“6S”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和保证。

c)实施期:“6S”管理的实施要有持久性,车间现场要制定出相应的“6S”管理制度。同时为了“6S”活动持久实施,因采取定点摄像并结合系列表格打分评估等手段,开展“6S”管理竞赛活动,将实施“6S”管理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成功的做法制订标准化。

d)成熟发展期:实施“6S”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员工能自觉正确执行“6S”管理内容,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员工能熟练掌握并合理应用“标识”、“图表”、“照片”、“录像”及“看板”等管理工具;员工能自觉持续和有序地进行整理、整顿和清扫,以保证清洁、干净环境,并养成良好的素养,能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员工能合理利用时间、节约、能源、机物料等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以发挥它们最大效能,创造一个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总之,许多色纺纱企业推行“6S”管理后,已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提升企业形象,实施作业标准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二是规范了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素养,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使现场环境优美、整洁,物流有序,物品标识规范,达到管理目视化。

3 搞好生产现场的温湿度管理

3.1 做好生产现场温湿度管理的重要性

温湿度管理是纺织厂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做好温湿度管理工作关系到员工身体健康,产品质量与生产秩序。联系色纺纱企业生产的特点和车间环境需要,可从3个方面来分析加强温湿度管理的重要性[6]。

a)从员工身体健康分析,把车间内空气(温度与湿度)调节到使人感觉到比较舒适的范围,可使员工消除疲劳,精神振奋,发挥出最大功效。

b)温湿度高低会影响纤维吸湿性能,从而影响可纺性,因此纺纱生产需要有一个相对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且要求一年四季及一天中的白天与晚上差异要小。

c)温湿度对纺纱工艺及产品质量的影响也较大。如棉纤维吸湿后强力提高、伸长增大、纤维间抱合力增强,有利于纺纱。但黏胶纤维吸湿后强力下降幅度达50%,且纤维膨胀发硬,可纺性能变差。如车间相对湿度过低(45%以下)时,纺纱中易产生静电,不但会影响可纺性,还会使纱线毛羽增加,条干均匀度变差,尤其是使用涤纶等合成纤维影响更甚。故根据不同季节与使用原料性能不同,合理科学地控制好色纺纱生产时车间的温湿度,也是生产现场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

3.2 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基于温湿度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故必须制订一个既符合人体健康又适应生产要求的温湿度控制范围。根据相关企业多年来生产色纺纱时温湿度的实际控制范围,对纯棉与涤棉混纺纱的控制范围总结如下,供相关企业参考。

3.2.1 纯棉色纺纱

表1为纯棉色纺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表1 纯棉色纺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3.2.2 涤棉混纺色纱

因两种原料性能差异较大,纺纱工艺采用涤纶与棉花,在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分别处理。为了使涤纶部分成卷、成条顺利、要特别加强对清棉、梳棉工序的温湿度的控制。

温度:各工序可控制在23~32 ℃。相对湿度:清棉60%~70%,梳棉55%~65%,并粗55%~60%,细纱50%~55%。

3.2.3 关于半制品回潮率参考范围

纯棉纱:原棉8%~9%,棉卷7%~8%,生条6%~7%,熟条6.5%~7.5%,粗纱6.5%~7.5%,细纱6%~6.5%。

涤棉混纱:涤纶0.4%,涤纶卷0.4%,涤纶生条0.4%,熟条3.2%,粗纱3.2%,细纱3.2%。

3.3 温湿度的调节工作

温湿度的调节,是根据室外空气的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和天气阴晴等气象因素的变化,以及室内热湿负荷的变化,而采取的相应调节措施,调节的目的是减少车间内温湿度波动满足生产需求。

在24 h内,室外空气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在早晨太阳升起之前,温度最低、但相对湿度最高,而到下午1~2点钟时,温度最高、相对湿度最低;当太阳落山之后,温度缓慢下降而相对湿度逐渐升高。车间内温湿度变化也有一定规律,从早班开始温度逐渐上升,中班接班时温度最高,夜班开始温度逐渐下降;而相对温度却相反,从早班开始逐渐下降,中班接班时最低,夜班开始逐渐升高。上述室内外空气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车间里温湿度的波动,从而使各工序温湿度和半制品回潮率产生波动。因此,对车间温湿度的调节工作,重点是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预见性的调节,将调节工作做在气候发生变化之前,使车间温湿度稳定,波动减少,做好为生产所需要的温湿度控制指标并为操作工人场所提供良好空气条件。

温湿度的调节工作主要是充分利用空调设备,依靠人员的调节技术来实现的。因此生产企业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空调设备。(包括风机、水泵、制冷或制热设施及空调室风管、风道与排风道等)没有空调设备“靠天吃饭”是难保证生产稳定与产品质量,是“得不偿失”之举。

a)车间温湿度调节应分工序(也可根据所做品种的不同再加以区分)具体掌握,缩小日夜差异和区域差异。温度、相对湿度都要掌握,在兼顾温度的前提下以调节相对湿度为重点。

b)车间空调人员要掌握气候的日夜变化、季节性变化的一般规律,合理运用空调设备,做好对车间温湿度的调节,控制好各工序半制品回潮率。尤其要做好特殊情况下如梅雨季节、开冷车等的温湿度调节工作。要坚持上班为下班、常日为运转、运转为车间的原则。

c)空气的进风量必须大于排风量(一般排风量应掌握进风量的85%~90%为宜,使车间保持正压)。在冬季外排风量应适当控制,以降低车间热量损失,并注意防止送风死角。

d)要做好预见性的空气调节,重点掌握机器露点温度,即经过洗涤室处理过的送入车间前的空气温度。以季节调节为例,在夏季以降温去湿为目的,由于夏季室外含热含湿大于车间,宜采用以回风为主、小量室外风为辅的混合风,并采用低温喷水,使热湿空气中的一部分水蒸气在低温水的洗涤下结露析出;同时又进行热交换,就可以使机器露点温度降低,达到降温去湿的目的。在冬季则情况相反,以升温加湿为目的,由于冬季室外是低温低湿,这时需要提高机器露点温度,应大量使用车间回风甚至加上蒸气送风来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调节时,可根据室外空气条件,采用变频器来调节送风量或改变送风参数的调节方法。

e)为了不断探索、掌握做好车间的温湿度调节工作,对空调人员在调节工作要求做到二主动、二勤快、二把关。二是主动观察室外气候变化,主动加强巡回,体验车间生产情况;二勤快是勤访问车间观察生产情况,勤调节相关空调设备,发挥各种空调设备的应有作用;二把关是把好开冷车关与把好停电关,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f)空调人员在调节工作中,要树立节能思想,在保证车间温湿度的条件下,科学运用各种调节技术做好节电、节气、节水工作。

4 结 语

色纺纱的生产与本色纱一样,是多工序,多机台、多品种和众多员工日以继夜三班连续生产,但它与本色纱生产有二个重要区别:一是它把色的理念融入在生产全过程,增加了生产难度;二是色纺纱比本色纱生产品种更多,批量小且品种翻改频繁,故其管理难度远大于本色纱生产。如管理不当就极易产生疵品,因此如何做好色纺纱生产的现场管理工作是企业共同关注的课题,根据浙江及国内相关企业多年的生产实践,只要抓好分品种区域管理,在生产现场推行“5S”先进管理方法及做好生产现场温湿度管理工作三个环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使生产秩序稳定,才能实现优质高效。

[1] 章友鹤,周建迪,赵连英,等.色纺纱线生产与工艺技术创新——色纺纱的纺纱工艺特点及主要工序工艺设计要点[J/OL].现代纺织技术,:1-5(2017-10-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249.TS.20171019.1143.004.html.

[2] 张啟来.色纺纱生产优势和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纤检,2017(10):56-58.

[3] 朱建民,卢广发,章友鹤,等.色纺纱企业关键设备和关键器材的选配与使用探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7,25(3):72-74.

[4] 卞葆.纺织企业车间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5] 陆君伟.纺织企业现场管理纺织企业6S执行实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6] 章友鹤,田光祥,赵连英.棉纺织生产基础知识与技术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140-156.

猜你喜欢

纺纱温湿度车间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纺纱过程的数字孪生技术及其智能控制模式实践
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纺纱装备的开发与实践
基于AT89C51的数字型蚕用温湿度计的设计
基于DSP的多路温湿度监测系统
招工啦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基于DSP和μcos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扶贫车间”拔穷根
把农业搬进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