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硬笔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2018-01-18连程峰

中国篆刻 2018年1期
关键词:范字字形写字

文︱连程峰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那么,小学阶段的硬笔(铅笔、钢笔)书法课堂教学要不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即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为此,笔者学校在进行书法教学整体改革的过程中,对小学硬笔书法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模式。本文中,笔者就从模式的构建框架、理论依据、主要目标、操作方式和实施原则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模式框架:

二、理论依据

1.教育主体说: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培养受教育者立足自身的价值,又追求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就是说,把教学活动看做对受教育者的学习与发展的引导和规范。小学书法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少而精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写,主动去评,在写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在评中得到提高,又去指导写,逐步形成学会写字的良性机制。书写技能的获得,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就学习途径而言,除学校教学外,还需多渠道补充,特别是个体自学。笔者学校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就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范字临摹说。小学生的写字阶段,极大程度上是单纯模仿的阶段。也就是说,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是写字训练的基础阶段,不具备“创作”的能力。只有一招一式规规矩矩地训练,将来才有发展。由于书写表现的对象是一种抽象的形式结构,对它的把握只能通过对范字的反复学习来达到技巧的掌握。对练习书写的小学生来说,唯一的可能性即忠实到近乎机械的模仿,并通过这一手段,对写字产生一种感性的经验,并逐步积累。

3.师生互动说。这里的师生互动,包含三层内容。即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个体与全体互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精讲,促使学生去训练,学生的练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去改进教法,查漏补缺;学生之间相互竞赛、相互评价、相互比较,获得共同进步;单个学生的优劣表现,经过集体评价,激励个体上进,个体的进步又带动群众的进步。笔者学校的书法教学模式,在信息传播上从教师与学生的单一传递,扩展到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众的多向传递。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动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写字方法,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团结协作的优良班风,促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主要目标

本模式着眼于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实现两个主要目标。

1.通过教学互动,使学生的眼(观察力)、脑(思维力)、手(表现力)得到充分锻炼,进而掌握写字基础知识,形成写字基本技能。

2.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写字方法,养成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操作方式

笔者学校铅笔、钢笔书法课堂教学五步训练模式的操作,以范字教学为线索展开。它是以范字为准则,以学生充分练习、自我检查、自我矫正为主线,以教师精讲、督促、评价为辅助的教学框架。

1.读:即观察、欣赏范字的造型之类。教师在关键之处略加点拨,训练学生看、感、想、悟,强化记忆笔画、字形。读字的过程是对学生最好的审美训练,更是开发学生大脑的有效方法之一。古人认为,记住一个字的字形,等于是写好了这个字的一半。小学生的模仿力、记忆力是很强的,你给他一个正确的字形,他的右脑会打上深刻的烙印;反之,你给他一个不正确的字形,他也会终生不忘,难以改正。

观察字形时可以训练学生用脑,加上“意念”,心想事成,记住美好的字形。感知字形时,首先要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训练学生达到“凝视”,由字的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看好偏旁结构、笔顺、笔画的长短、粗细的形状变化及用笔特点。各部分合格比例,每笔画的起、运、收笔的位置、高度等。再看一下这个字的整体造型框架,即长、扁、方等等,力求把这美好的字形记住。

2.描: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或笔跟着教师范写,在空中或桌上,眼看范字,心记范字,口说行笔或笔画,手描摹形状,也可用较透明的纸蒙在范字上,仔细认真地描写,越准确越好。这一步是在“读”后的基础上进行,对范字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描写时要求学生每笔不得重复,进一步体会范字笔法之妙,结字造型之美。描后进行比较,看哪一笔描得不好,下次认真描好。

3.临:经过前两轮的训练,对范字的整体形状感知更深了,这时就对着范字进行书写训练,要求看好整体字形再去写,越准确越好,不要看一笔写一笔。同时要注意不要写的过大或过小,占田字格中以八分满为宜。写后分析比较,找出主要问题,进行改正。

4.背:经过练习,学生对范字的形状,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脱开范字,进行背写。开始时可以背写完一个字就比较一下,再改正,然后可以几个字同时进行背写,写完进行比较提高。背的时候,可以根据内容和课堂气氛,采取比赛、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5.评:这既是一个教学的直接环节,又是组织教学的环节,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反馈,来达到师生互动,群体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促进正确书写姿势的养成和自我书写教育能力的形成。

当然以上这五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时根据教学需要而互相渗透。而读和评,贯穿着教学的始终。

五、实施原则

1.欣赏领先原则。欣赏能力代表着认识水平的高低,它如导航之灯,贯穿于整个习字的过程。有句成语叫“眼高手低”,写字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只有眼高,才能改变手低。认识先于技巧,思想先于动作,没有欣赏作为导向,提高写字能力只是一句空谈。“胸有成竹”才能“手有妙竹”。本模式以范字为欣赏对象,着力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整体书写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2.范字规范原则。如前所述,小学生处于写字训练的奠基阶段,必须老老实实以范字为准绳,规规矩矩训练,规规矩矩做人。同时,小学生对美的字形会终生留下美好的印象,而不好的字形,一旦形成思维、记忆定式,就终生难以改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范字规范原则。在教学中,可以遵循三个具体的标准:

(1)范字临摹的标准。写字无论是什么层次,都必须从临摹开始,小学阶段的写字更应该是老老实实以范字为准绳,规范写字。教学过程始于范字,终于范字。临摹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2)范字是测试的标准。测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激励、反馈、矫正、导向等方面的功能。当代美国教育家B.S.布鲁姆以“反馈——矫正”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写字教学来说,测试显得很为重要。笔画造型,字形结构在范字上明明白白,学生每习一笔一画一字都须以范字为规范,以范字来检测,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反复检测,反复矫正,达到掌握范字的目的。检测作为写字教学的重要一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频繁使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书法课堂测试从形式上可分为自测、互测、巡察(教师在巡视中对学生写字活动的督促、矫正)、抽查(以小组或典型为对象,抽样测量)、测验(以全班学生对象,对学生达成教学总体目标的调查)等几种,其中前两种为学生操作,是课堂测试的重要形式,后三种均由教师操作,根据实际需要再定。这些手段交叉并用,形成较完整的体系,为了解学生学习,矫正、导向、优化学习提供保证。

(3)范字是学生表现的标准。小学生在开始书写时必须抛弃自我,把不规范的自我乱写乱画的意识压制住。这就要求学生对范字进行一笔一画的模仿,把范字的一切尽可能忠实地记录下来,完全以范字的形象展示为归宿。在背帖阶段中如果能逼真再现范字形象,那么教育的阶段目标就达到了。

3.训练主线原则。小学写字训练主要是技能实践。它以练习为主要形式,学生在练习中同化知识,在练习中获得技能,在练习中学会学习,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本模式就是要求在教学中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

4.互动同步原则。这是一种课堂组织的策略。在教学中,师生情感、思维同步协作,反复重现教学过程,学生间互为对手,互相竞争,为自己学,为小组学,动机明确,情绪高涨。从而克服学生单一为主书写训练带来的诸多不足。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又一保证。

猜你喜欢

范字字形写字
光明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我学写字
运用视觉元素指导小学生精准读帖
学写字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小学书法教材毛笔楷书范字选择标准研究
字如其人,笔正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