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分子探针及其显像

2018-01-18唐刚华

同位素 2018年1期
关键词:混合物探针放射性

唐刚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省医用放射性药物转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核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080)

高度特异和灵敏度的分子影像学技术,特别是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显像是实现精准诊疗的基础,但其离不开精准分子探针的研发。[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属于非特异性PET药物,亦称显像剂或分子探针,在某些肿瘤中摄取较低,而在炎症组织和某些良性组织中摄取较高,容易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PET检查结果[1]。联合用多种分子探针显像和多靶向偶合分子探针显像,可弥补[18F]FDG的不足,显著提高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2]。但在探针制备、辐射安全和偶合配体特异性结合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复方中药制剂和西药制剂可克服单体制剂的某些缺陷,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研发新药的重要发展方向[3-4]。目前有关复方分子探针的概念和构建尚无文献报道,特别是尚无复方放射核素治疗药物的研究报道。“复方分子探针及其显像”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可克服[18F]FDG PET、联合用分子探针显像和多靶向偶合分子探针显像存在的弊端,解决现有分子显像灵敏性和特异性方面关键性科学问题。因此,本文作者首次提出了“复方分子探针及其显像”的概念模式[5],并对复方分子探针制备以及复方分子探针显像潜在应用价值进行阐述,为进一步开展肿瘤精准诊疗奠定基础。

1 “复方分子探针”概念的理论依据

新药研发的长周期、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成功率一直困扰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以单靶点直接对抗治疗为代表的新药研发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涉及多靶点、 多机制的联合用药干预治疗已在治疗领域中成为公认的治疗方案, 是固定剂量复方药物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3-4]。复方药物是指为了实现整体最佳的疗效目标,综合多种治疗原则和作用机理所开发的由多个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配伍组成的治疗药物[3]。中药就是由小分子化合物群(配伍的药材或组分、成分)组成的复方药物。近年来,很多西方研究者和国际制药公司借鉴中药的优势和特点,研发西药复方药物。以鸡尾酒疗法为代表的多联药物治疗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激励研究者对西药复方药物的强烈兴趣[3]。目前,复方药物包括中药复方药物、西药复方药物(化学药复方药物)和中西药结合复方药物。复方药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复方药物是由多个成分或多个组分或多个化合物组成的化合物群;(2) 组成复方药物的多个成分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配伍作用和配比关系;(3) 复方药物涉及多种治疗原则和作用机理的整体疗效最佳方案[3]。可见,复方药物并不是多种成分或者多种组分的简单组合,而是能够体现多成分或多化合物配伍之后协同/相加(增效)性、互补性、减毒性方面的综合优势,且其质控标准应能够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3-4]。近年来,复方药物已得到欧美国家批准上市,国际上对复方药物的广泛认同已是大势所趋,复方药物必将在药物创新过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鉴于复方药物的重要性,研发复方分子探针迫在眉睫。复方药物研发思维体系为“复方分子探针”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复方分子探针概念及其显像的原理

复方药品(药物)制剂已广泛用于疾病治疗,但复方分子探针尚无文献报道。联合用分子探针显像和多靶向偶合分子探针显像,能够克服单一分子探针(如[18F]FDG)的局限性,是当前分子影像学重要发展方向。但是,联合用多种分子探针显像需要分次制备不同分子探针,需要多次显像,不仅操作繁琐、耗时、耗资,而且会增加患者和工作人员放射性照射的风险;多靶向偶合分子探针显像是使用修饰多个配体的单分子探针成像技术,可克服多种分子探针联合应用的某些缺陷,但需要采用较复杂的化学修饰法制备偶合含多个配体的分子探针[2],且偶合分子探针中各配体不能自由结合其相应特异性靶点。因此,首次提出了“复方分子探针及其显像”的新概念模式[5]。

代表性复方分子探针显像与单分子探针显像基本原理比较示于图1。根据病变组织存在不同靶点,设计构建具有功能互补配伍作用和合适配比的两种及以上单分子探针(如探针1、探针2和探针3),经不同合成方法制备含多种单分子探针的单一制剂,即复方分子探针(如探针1+探针2+探针3)。用复方分子探针对病变组织不同靶点行同时分子显像,以提高诊疗准确性的分子影像学技术,称为复方分子探针显像。复方分子探针显像是复方分子探针(如探针1+探针2+探针3)中各探针分别与其相应靶点协同/相加配伍作用的综合结果,可显著增加与靶分子结合位点总数,增加靶/非靶摄取比值,能显示不同肿瘤和更多病灶(如1、2和3),减少毒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单分子探针显像是单分子探针(如探针1、探针2或探针3)与其相应靶点单一结合的简单结果。

复方分子探针包括复方放射性探针和复方非放射性探针。复方放射性探针分为复方单模式放射性探针和复方多模式放射性探针;复方非放射性探针分为复方单模式非放射性探针和复方多模式非放射性探针。复方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分为分次合成配制法、一锅单次合成法和同时平行合成法。分次合成配制法即将在不同时间内分别合成的多种单分子探针,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分子探针。分次合成配制法目前已有文献报道[6-7],主要用于联合用多分子探针的制备。一锅单次合成法即在同一合成仪中将不同单分子探针前体原料放在同一反应瓶中,经一步或多步法制备复方分子探针,该法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同时平行合成法即在同一合成仪中将不同单分子探针前体原料放在不同反应器中,按照各自不同合成工艺同时制备相应单分子探针,最后将不同单分子探针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方分子探针。在同一合成仪中按照不同合成工艺同时制备两种单分子探针,已有文献报道[8],但同时平行合成法制备复方分子探针尚无文献报道。分次合成配制法和同时平行合成法可用于制备所有复方分子探针,但后者更为简单,有利于产业化生产。而一锅单次合成法最为简便实用,是最具前景的方法。

图1 复方分子探针显像和单分子探针显像基本原理比较Fig.1 Basic principles comparison of compound molecular probe imaging and single molecular probe imaging

3 复方分子探针显像的重要性

3.1 复方分子探针制备的优势

为克服[18F]FDG单分子探针显像的局限性,国外研究者研发了多靶向多模式分子显像方法,包括联合用分子探针显像和多靶向偶合分子探针显像。联合用分子探针显像分为分次给药多次显像和单次给药同时显像,两者都需要采用分次合成配制法制备不同单体分子探针。但是,分次给药多次显像需要在一天或多天内多次制备多种单分子探针,行多次分子显像[9]。不仅操作繁琐、耗时、耗资和增加患者就诊费用,而且会增加患者和工作人员放射性照射的风险。研究者开发出单次给药同时显像方法,是构建“复方分子探针及其显像”新概念模式的基础。分次合成配制法、一锅单次合成法和同时平行合成法,克服了联合用分子探针显像在制备分子探针方面的局限性,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制备含多种分子探针的复方分子探针;避免多靶向偶合分子探针显像需要采用复杂化学方法修饰多个配体制备偶合分子探针的弊端。其中,一锅单次合成法最为简便实用,为制备多靶向分子探针提供新策略,可解决多靶向偶合分子探针制备的难题。

3.2 复方分子探针的创新性

复方分子探针制剂并非是多种单分子探针的简单组合,而是将具有一定功能互补和配伍作用的多种单分子探针,经不同化学合成法配制,并按固定配方构建组合成复方分子探针,能对多种不同或异质性病变同时实现多靶向分子显像。而联合用分子探针是同时给予了无固定配比的多种单体分子探针混合物,如一次性注射双示踪剂[18F]F-和[18F]FDG 行同时PET 显像检查肿瘤患者,属于同时注射或口服两种(或多种)药品的“联合用药”范畴,本质上不属于复方分子探针制剂。联合用分子探针具有无固定配比、需多次生产配制、药效不稳定不可控、使用不方便等缺陷。复方分子探针是具有功能互补和配伍作用的含固定配比多种单分子探针的单一制剂(单剂),相当于“复方药品”。联合用分子探针是复方分子探针研发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目前,新型分子探针研发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回报率低,难以有新的突破性分子探针在短期内上市。另外,原有的许多优良专利分子探针到期,市场竞争将更明显。可考虑把专利失效或无专利保护的优良分子探针构建研发成复方分子探针,为创制下一代新型分子探针提供了简单、实用和易推广的新模式。

3.3 复方分子探针显像的优势

若将与[18F]FDG功能互补的PET药物,或将功能显像互补和配伍作用的PET药物,设计构建为复方分子探针,能比[18F]FDG显示出更多肿瘤和更多病灶,可解决[18F]FDG显像假阴性问题;若将靶向功能显像互补和配伍作用的特异性PET药物,构建制备为特异性复方分子探针,能特异地显示多种肿瘤和多种病灶,可解决[18F]FDG显像假阳性问题。复方分子探针显像有望优于并取代单体[18F]FDG显像,为其他复方分子探针和复方靶向放射核素治疗药物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并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多模式复方分子探针的研制与转化应用

多模式显像,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PET-x线计算机断层(CT)、PET-磁共振显像(MRI)等,将高度灵敏的核医学显像技术与具有高分辨率和较低灵敏度的其他影像技术结合起来,推动影像学进入多模式分子影像学时代。但是,使用核素和MRI信号基团(或其他信号基团)多标记同一单分子探针(多模式分子探针),行多模式同时分子显像,将面临巨大挑战。若将具有功能互补作用或不同靶向作用的放射性药物和非放射性分子探针制成复方多模式分子探针制剂,实现复方分子探针多模式PET-MRI、SPECT-MRI、PET-SPECT-MRI、PET-超声显像、PET-光学显像,可解决多模式分子探针同时显像的难题。已报道的联合用多种单模式分子探针行多模式显像[10],为进一步开展复方多模式分子探针显像奠定了基础。

4 复方分子探针的制备

4.1 分次合成配制法

设计自动化合成工艺,由不同合成仪(A、B或C)分别自动化生产分子探针1、2、3,将分子探针1、2、3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分子探针,称为分次合成配制法。由加速器生产18F-以及由FDG合成仪生产[18F]FDG后,配制联合用双示踪剂18F-和[18F]FDG混合物,属于分次合成配制法,已用于临床研究[6-7]。分次合成配制法制备联合用双分子探针混合物的研究报道较多,主要集中于脑99mTc和123I双示踪剂SPECT技术研究[11-15]。Devous等[11]首先配制了99mTc和123I双分子探针混合物,建立了脑SPECT模型技术,为进一步开展双探针混合物SPECT奠定了基础。国外多个研究者配制了不同类型99mTc和123I双探针混合物,用于模型和猴脑功能SPECT显像研究,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11-15]。另外,国外研究者也配制了Gd-DTPA和[18F]FDG双探针混合物,用于小动物PET-MRI双模式显像研究,为进一步临床转化提供了实验基础[16]。此外,配制[18F]FDG和Eu3+或氧化铕荧光纳米双探针混合物[10,17-18]以及配制Na131I和量子点纳米双探针混合物[19]也有报道。分次合成配制法已广泛用于联合用双分子探针混合物的制备,为进一步转化配制复方分子探针奠定了基础。如果将具有不同靶向作用或具有较大结合容量靶分子的特异性放射性药物和非放射性分子探针,制成复方分子探针制剂,可解决多模式同时显像的难题。该法是制备复方分子探针最普遍的方法,但是操作较为复杂、费时。

4.2 一锅单次合成法

代表性复方分子探针[18F]FDG+[18F]FPA+[18F]NFPGlu制剂的自动化合成工艺示于图2。将具有类似合成路线的分子探针1、2、3,设计成一种共用合成工艺,其前体按一定质量比混合,经两步或多步反应以及相同纯化方法,在同一合成仪中实现复方分子探针的合成,称为一锅单次合成法(图2)。一锅单次合成法制备多种分子探针已有文献报道[20],但该法制备复方分子探针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团队以三氟甘露糖和2-溴代丙酸乙酯混合物为前体,经亲核氟化和水解两步反应获得了含两种PET药物[18F]FDG和2-[18F]氟代丙酸([18F]FPA)复方分子探针;以三氟甘露糖、2-溴代丙酸乙酯和(N-2-溴代丙酰基)-L-α-谷氨酸二乙酯混合物为前体,经亲核氟化和水解两步反应获得了含三种PET药物[18F]FDG、[18F]FPA、(N-2-[18F]氟丙酰基)-L-α-谷氨酸([18F]NFPGlu)复方分子探针[5];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萘丙氨酸-奥曲肽(DOTA-NOC)和三氮杂环九烷基二乙酸基乙酰基-三聚乙醇胺基-β-谷氨酸基-环状二价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NOTA-PEG3-β-Glu-RGD2)混合物为前体,与68GaCl3发生螯合反应,制成了含两种PET药物[68Ga]DOTA-NOC和[68Ga]NOTA-PEG3-β-Glu-RGD2复方分子探针;以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去甲基托烷(nor-β-CFT)和6-羟基-2-(4’-氨基苯基)苯并噻唑混合物为前体,与[11C]三氟甲基磺酰甲烷(Triflate-甲烷)反应,制成了含[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和(4’-N-[11C]甲胺基苯)-6-羟基苯并噻唑([11C]PIB)复方分子探针。该法制备复方分子探针操作简单。

图2 一锅单次合成法制备复方分子探针[18F]FDG+[18F]FPA+[18F]NFPGlu制剂Fig.2 Preparation of compound molecular probe [18F]FDG+[18F]FPA+[18F]NFPGlu by one-pot single synthesis

4.3 同时平行合成法

设计分子探针1、2、3的合成工艺,在同一合成仪中将不同单分子探针前体原料放在不同反应器中,按照各自不同合成工艺同时制备相应单分子探针,最后将不同单分子探针收集在同一产品瓶中,得到复方分子探针,称为同时平行合成法(图3a)。同时平行合成法制备两种单分子探针[11C]胆碱和[11C]蛋氨酸(图3b),已有文献报道[8],但如何配制其复方分子探针以及行分子显像尚没有报道。该法可用多功能合成仪完成多数放射性复方分子探针的自动化合成,比分次合成配制法相对简单,但比单次合成法更为复杂。

图3 同时平行合成法(a)在同一合成仪中制备两种分子探针[11C]胆碱和[11C]蛋氨酸(b)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automated system for the simultaneous parallel production of [11C]MET and [11C]Choline (a) by simultaneous parallel synthesis (b)

5 复方分子探针显像的应用前景

复方分子探针及其显像应用目前尚无文献报道。但是,联合用探针单次给药同时显像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主要包括联合双探针单次给药同时显像[6-7]、联合双探针双模式显像[11-15]以及联合双探针显像导向治疗[21]。联合用探针单次给药同时显像为进一步开展复方分子探针显像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联合双探针单次给药同时SPECT显像有较多报道。Devous等[11]建立了联合用双探针99mTc、123I单次给药同时显像技术,用于脑模型SPECT显像;Brinkmann等[12]进一步证实了该法可靠,为开展联合用双探针混合物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在上述基础上,国外研究者在帕金森病(PD)猴模型体内单次注射双示踪剂[99mTc]TRODAT-1(一种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和[123I]碘代苯甲酰胺([123I]IBZM)或[123I]碘代苯并呋喃 (多巴胺D2/D3受体显像剂)同时行SPECT显像,结果发现,双示踪剂与单示踪剂一样能观察多巴胺能突触前和突触后结合位点,为评估多巴胺能突触前和突触后功能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方法[13]。Ma等[14]进一步证实了双示踪剂[99mTc]TRODAT-1、[123I]IBZM)显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另外,研究者也对PD猴模型单次注射了双示踪剂[99mTc]TRODAT-1和[123I]ADAM (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同时行SPECT显像,结果发现,双示踪剂能区分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为同时评估 PD猴模型脑内多巴胺能系统和5-羟色胺能系统变化提供了可靠方法[15]。此外,研究者报道了双探针单次给药同时PET显像,对恶性肿瘤患单次注射双示踪剂18F-和[18F]FDG 行同时PET-CT 扫描,可同时对肿瘤患者进行骨代谢和葡萄糖代谢显像,能减少检查时间和次数,改善患者护理[6-7]。

联合双探针双模式显像也有研究报道。Liu等[19]配制了Na131I和量子点(QD)纳米粒双探针混合物,以发射β和γ射线的131I为供体和QD为受体,用131I诱发QD发光,首先建立了联合双探针混合物的内照射共振能量转移显像模式,实现了对活体动物多种放射性诱发量子点光学成像。Sun等[17]制备了[18F]FDG和聚乙二醇化Eu3+荧光纳米粒双探针混合物,建立了[18F]FDG激发稀土Eu3+纳米粒的辐照致发光显像方法,实现了荷瘤模型内照射共振能量转移PET和荧光双模式显像。Hu等[18]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构建了放射性药物激发氧化铕纳米粒的荧光显像方法,成功完成了荷瘤模型PET和荧光双模式显像,进一步扩大了放射共振能量转移显像研究范围。国外研究者也配制了Gd-DTPA和[18F]FDG双探针混合物,用于小动物PET-MRI双模式显像研究,明显优于单模式分子显像,具有较大应用前景[16]。

术中联合用多探针显像导向治疗也有研究报道。Tsopelas等[22]研制了与伊文氏蓝(EB)具有相同生物学功能的[99mTc]EB,初步临床研究表明,[99mTc]EB是一种快速鉴别前哨淋巴结(LN)的SPECT显像剂,联合使用双探针[99mTc]EB和EB优于[99mTc]三硫化二锑胶体,并可用于术中导向SLN手术治疗。van Leeuwen等[23]配制了由吲哚菁绿(ICG)、专利蓝和[99mTc]白蛋白组成的混合物以及由ICG、专利蓝和[99mTc]白蛋白胶体组成的混合物,对LN实现了SPECT/光学双模式显像,并利用ICG发出荧光和专利蓝发出可视化蓝光,指导术中LN治疗,明显优于ICG和专利蓝混合物光学显像。Wang等[21]由[18F]AlF-1,4,7-三氮杂环壬烷基三乙酸基(NOTA)-截短型EB([18F]NEB)和伊文氏蓝(EB),构建双小分子探针混合物,实现了PET/光学双模式显像,EB发出可视化蓝光可用于术中影像导向LN治疗,显示较好应用前景。

本研究团队以三氟甘露糖和2-溴代丙酸乙酯混合物为前体,经一锅亲核氟化和在柱水解法获得了复方分子探针[18F]FDG联合[18F]FPA,首先利用前列腺癌模型PET显像验证了[18F]FDG联合[18F]FPA明显优于[18F]FDG和[18F]FPA,并赋予了更优药代动力学特性[5]。目前,正在特异性复方分子探针显像方面进行初步尝试。

6 结语

复方药品制剂已广泛用于疾病治疗,但复方分子探针尚未开发应用。复方分子探针显像具有广泛适用性、实用性、创新性,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复方分子探针显像克服了[18F]FDG PET的缺陷,能显著提高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与联合用分子探针相比[24],复方分子探针是创新性分子探针,具有固定配比、可单次生产配制、药效稳定可控以及改善用药依从性和使用方便等优势;复方分子探针的研发为创制下一代新型分子探针提供了简单、实用和易推广新模式;解决了多靶向偶合分子探针显像[24]需要采用复杂化学方法修饰多个配体制备偶合分子探针的难题;解决了多模式分子探针同时显像的难题。

复方分子探针制备方法包括分次合成配制法、一锅单次合成法和同时平行合成法,目前联合用分子探针一般使用分次合成配制法制备。分次合成配制法和同时平行合成法可用于各种复方分子探针的制备,但操作相对复杂;一锅单次合成法相对简单,但只能用于部分复方分子探针的制备。如何构建功能互补和配伍作用的复方分子探针,以及如何实现复方分子探针一锅单次合成将面对巨大挑战。联合用探针单次给药同时显像已用于联合双探针单次给药同时显像、联合双探针双模式显像和术中联合用多探针显像导向治疗,为进一步转化应用复方分子探针显像铺平了道路。然而,实现复方分子探针多模式显像导向精准治疗仍有较大困难,研制新型特异性复方分子探针和治疗用复方放射性药物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1] 聂大红,唐刚华. 肿瘤氨基酸代谢PET显像研究进展[J]. 同位素,2015,28(4):215-224.

Nie Dahong, Tang Ganghua. Research progress of amino acid metabolism PET imaging in tumor[J]. J Isot, 2015, 28(4): 215-224(in Chinese).

[2] 唐刚华. 多靶分子影像学及其研究进展[J]. 核技术,2011,34(10):765-771.

Tang Ganghua. Multi-target molecular imaging and its progress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J]. Nucl Tech, 2011, 34(10): 765-771(in Chinese).

[3] 罗国安,梁琼麟,王义明,等.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展望[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1):3-10.

Luo Guoan, Liang Qionglin, Wang Yiming, et al. Prospect on the composite drugs innovation system[J].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2009, 11(1): 3-10(in Chinese).

[4] 钱思源,康彩练. 关于复方药物开发的临床考虑[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3):1 335-1 337.

Qian Siyuan, Kang Cai lian. Consideration about compound medicine[J]. Chin J Clin Pharmacol, 2015, 31(13): 1 335-1 337(in Chinese).

[5] 唐刚华. 放射性组合物、其单次放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中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号:201710106158.0[P]. 2017-02-27.

[6] Hoegerle S, Juengling F, Otte A, et al. Combined FDG and [F-18]fluoride whole-body PET: A feasible two-in-one approach to cancer imaging[J]. Radiology, 1998, 209: 253-258.

[7] Iagaru A, Mittra E, Yaghoubi S S, et al. Novel strategy for a cocktail18F-fluorideand18F-FDG PET/CT scan for evaluation of malignancy: Results of the pilot-phase study[J]. J Nucl Med, 2009, 50: 501-505.

[8] Quincoces G, Penuelas I, Valero M, et al. Simple automated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11C-labeled tracers by solid supported methylation[J]. Appl Radiat Isot, 2006, 64: 808-811.

[9] Deng H, Tang X, Wang H, et al. S-[11C]methyl-L-cysteine, [11C]MCYS: A new amino acid PET tracer for cancer imagimg[J]. J Nucl Med, 2011, 52: 287-293.

[10] 聂大红,唐刚华. 共振能量转移分子显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 同位素,2016,29(4):248-256.

Nie Dahong, Tang Ganghua.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molecular imaging application in biomedicine[J]. J Isot, 2016, 29(4): 248-256(in Chinese).

[11] Devous M D, Lowe J L, Payne J K. Dual-isotope brain SPECT imaging with Technetium and Iodine-123: Validation by phantom studies[J]. J NucI Med, 1992, 33: 2 030-2 035.

[12] Brinkmann B H, O’Connor M K, O’Brien T J, et al. Dual-isotope SPECT using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 of99mTc and123I radioisotopes: A double-injection technique for Peri-Ictal functional neuroimaging[J]. J NucI Med, 1999, 40: 677-684.

[13] Dresel S H J, Kung M P, Huang X F, et al. Simultaneous SPECT studies of pre- and postsynaptic dopamine binding sites in baboons[J]. J Nucl Med, 1999, 40: 660-666.

[14] Ma K H, Huang W S, Chen C H, et al. Dual SPECT of dopamine system using [99mTc]TRODAT-1 and [123I]IBZM in normal and 6-OHDA-lesioned formosan rock monkeys[J]. Nucl Med Biol, 2002, 29: 561-567.

[15] Li I H, Huang W S, Yeh C B, et al. Dual-isotope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opamine and serotonin transporters in normal and parkinsonian monkey brains[J]. Nucl Med Biol, 2009, 36: 605-611.

[16] Poulin E, Lebel R, Croteau E, et al. Conversion of arterial input functions for dual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 using Gd-DTPA/MRI and18F-FDG/PET[J]. Magn Reson Med, 2013, 69: 781-792.

[17] Sun C, Pratx G, Carpenter C M, et al. Synthesis and radioluminescence of PEGylated Eu3+-doped nanophosphors as bioimagingprobes[J]. Adv Mater, 2011, 23: H195-H199.

[18] Hu Z, Qu Y, Wang K, et al. In vivo nanoparticle-mediated radiopharmaceutical excited 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J]. Nat Commun, 2015, 6: 7 560.

[19] Liu H, Zhang X, Xing B, et al. Radiation-luminescence-excited quantum dots for invivo multiplexed optical imaging[J]. Small, 2010, 6(10): 1 087-1 091.

[20] Haslop A, Wells L, Gee A, et al. One-pot multi-tracer synthesis of novel18F-labeled PET imaging agents[J]. Mol Pharmaceutics, 2014, 11: 3 818-3 822.

[21] Wang Y, Lang L, Huang P, et al. In vivo albumin labeling and lymphatic imaging[J]. PNAS, 2015, 112(1): 208-213.

[22] Tsopelas C, Bellon M, Bevington E, et al. Lymphatic mapping with99mTc-Evans blue dye in sheep[J]. Ann Nucl Med, 2008, 22: 777-785.

[23] van Leeuwen A C, Buckle T, Bendle G, et al. Tracer-cocktail injections for combined pre- and intraoperative multimodal imaging of lymph nodes in aspontaneous mouse prostate tumor model[J]. J Biomed Optics, 2011: 16(1): 0160041-01600411.

[24] Reubi J C, Maecke H R. Approaches to multireceptor targeting: Hybrid radioligands, radioligand cocktails, and sequential radiolig and applications[J]. J Nucl Med, 2017, 58:10S-16S.

猜你喜欢

混合物探针放射性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通用计算模型研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基于FANUC数控系统的马波斯探针标定原理及应用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巧用1mol物质作标准 快速确定混合物组成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初探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