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杰:愿把青春献人民

2018-01-18任光莉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1期
关键词:王杰精神

□本刊记者 任光莉

201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驻江苏徐州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时,深有感触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

53年前,面对即将爆炸的炸药包,人民战士王杰用身体扑向炸点,保护了在场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全。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

王杰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他的名字为什么与“两不怕”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两不怕”和“三不伸手”精神为什么至今仍熠熠生辉?2017年12月20日,记者来到英雄的家乡济宁市金乡县,瞻仰了王杰纪念馆,采访了王杰昔日的同学、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和家乡的亲友,回顾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扛大梁的小社员”从小有“虎胆”

今年76岁的王伟川,是王杰的小学同学。时间虽已过去60多年,他依然对王杰印象深刻:“上学时,王杰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当时受条件所限,学生们吃住都在学校。每到饭点,由值日生为大家把馍箱汤桶抬到教室。有一年冬天,下着雨雪,通往伙房的路非常滑,抬汤桶的同学走起来很吃力。王杰看到后,二话没说上前替下了那位同学,把汤桶抬到教室。后来,他主动承担了抬馍箱汤桶的任务,这一抬就是一年多。

1957年的夏秋之交,鲁西南久雨成灾。一天,冒雨放学回家的王杰看到村集体的仓库马上就要被大水包围,立即跑去报告保管员。保管员决定召集社员转移仓库里的财物。独自留守仓库的王杰,眼看水越涨越高,心急如焚。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堆砖,就冲进雨中一趟趟搬砖,在仓库门口筑起了一道拦水坝,把积水挡在了外面。等社员们赶来后,王杰又和大伙一起,把集体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次抢险,王杰为集体立下了大功,社长高兴地夸他是“扛大梁的小社员”。不久,王庄大汛,万福河水猛涨,村民们被迫转移。在转移途中,王杰发现村集体的一匹马还没牵出来,他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的危险,只身返回村子,在即将倒塌的马棚里解下马缰,把马牵到安全地带。看到王杰冒险为集体抢救出了一个“壮劳力”,乡亲们都竖起了大拇指,王杰的本家王尊章说:“王杰从小就有一颗‘虎胆’。”

“王杰的‘虎胆’,其实是与他从小喜欢听英雄故事、受英雄影响分不开的。” 王杰的堂弟王井兰说。王井兰生于1964年,也就是王杰牺牲的前一年。他告诉记者,他是从小听着王杰故事、学着王杰精神长大的,“王杰的故事,给乡亲们留下深深的回忆。直到今天,很多人仍对这些事迹念念不忘”。

1958年9月,王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金乡县第一中学。上初中后,王杰每年都前往羊山革命烈士陵园祭扫英烈。他仰慕烈士的英雄行为,渴望自己成为一名战士、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更加迫切。1961年7月1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人一生以服从祖国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是第一志愿。”

一颗红心永向党 做党的忠诚战士

1961年8月,参加完中考的王杰,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应征入伍,成为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的战士。他儿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入伍后,王杰问指导员冯安国:“我现在算是个革命战士了吧?”冯安国告诉他:“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必须好好改造思想,改造思想最根本的一条,是学习毛主席著作。”

新兵连集训结束后,王杰跟随部队到海岛参加国防施工。一开始,王杰的劲头很大,可是十来斤的大铁锤整天抡上抡下,双手磨得起了血泡,累得腰也酸腿也疼,干了几天,王杰心里犯嘀咕了,他开始羡慕那些开坦克的战士多么威武,一度觉得当工兵不如当其他技术兵,还觉得自己念了八九年的书,现在竟成了抡大锤的,有些大材小用。冯安国看出王杰的心思,就让他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求恩毫不利己的共产主义品质,深深触动了王杰。他认识到,当兵的目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不愿当工兵的想法也很快打消了。

此后的王杰,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抓紧时间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让王杰进步很大。原来打锤速度很慢的他,成了连里最快的一个;干活时,他专挑重活干,哪里最困难,他就往哪儿冲。当工程快结束的时候,王杰这个入伍不久的新兵,被评为全连的打锤标兵。1962年2月,他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在同期入伍的新兵中,他是第一个入团的。

这时,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在王杰的内心树立起来——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他在日记中写道:“党,伟大的党,是你把我培养,我一生不能忘。我要积极地学习,做一个党的忠诚战士。”“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我也心甘情愿。”

王杰先后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但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他出身中农,家庭成分不好,因此,组织上没有批准他的入党要求。看到一些和自己一起入伍的同志入了党,他不免着急起来:比工作自己不比别人差,比学习自己也不落后,怎么人家都入党了,自己却不行呢?经过深刻的思想剖析,王杰认识到,“自己有单纯为入党而入党的想法,再和党员条件一对照,就更清楚了,原来不是一般的成分问题,而是在很多主要方面由于自己平时努力不够,离党员条件还有很大的差距”。

思想疙瘩解开了,前进的动力更足了。王杰要求自己,“干工作要始终如一积极上进。干什么工作都要不折不扣,不讲价钱,不说怪话”,要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在实际斗争中锻炼自己,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说:“入党是我的要求,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自己没入党,不埋怨别人,不埋怨党,是我做得不够。”“党的大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着的,我相信组织上总有一天会吸收我入党,我总有一天会加入自己的组织!”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哪里有危险哪里有王杰

在王杰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不仅是他的人生格言,更是他的行动指南。

王杰所在的工程兵部队常年担负施工任务,施工中,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战友们都说,“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王杰”。今年75岁的韩义祥老人和王杰是同学,两人又在同一年参军入伍,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回忆起当年一起工作的场景,韩义祥说:“无论施工还是防洪,训练还是生产劳动,一有艰巨危险的任务,王杰就挺身而出、奋勇当先。国防施工爬高空钻猫洞在拱顶打炮眼的是他;山洪卷着乱石,奔腾咆哮,倾泻而下,为抢救施工器材第一个冲上去的人是他;发生哑炮,随时有险石塌陷、哑炮死灰复燃的危险,抢先排爆的还是他。”

羊山王杰纪念馆

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在不断自我提升、自我改造中,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冲锋在前的奋斗精神、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深深融入了王杰的血液中。他在日记中写道:“干革命是要吃苦的,革命的道路是崎岖不平而又充满险阻的……我们青年人要像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1962年,连里召开冬季训练运动会,连长刘德林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强调训练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一天晚上,部队出发去架桥,河面浮着薄冰,北风卷着雨雪在黑夜里呼啸。为打通前进道路,连里要挑选6名身强力壮的战士下水作业。王杰身材不高、力气也不大,打桥桩按说轮不到他。还未等班长分配,王杰就抢先报名:“班长,我是一名新战士,你就让我下去锻炼锻炼吧。”话音未落,他就脱下棉衣,第一个跳进了齐胸深的水中。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王杰坚持完成了两班作业,直到最后一根木桩打好。由于在冰冷的水中待得太久,他的两腿早已没了知觉,最后在战友的搀扶下才摇摇晃晃上了岸。

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在抢险中,扛草包,别人扛一捆他扛两捆,别人跑一趟的时间他能跑两趟。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当时,场地早已被茫茫洪水淹没,必须先派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王杰主动要求担负这项任务,他在水中一步一步探索前进,好几次险些掉进深坑。他的腿上、手上被水下的铁丝网划出道道血痕,但为了完成抢运任务,他一直咬牙坚持,最终为同志们探出了一条安全通道。

1964年1月,部队开进冰封雪盖的崇山峻岭执行施工任务。王杰被分配到爆破班当副班长,他与战友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开山劈石。由于勤学苦练,王杰不久被评为一级爆破技术能手。韩义祥至今清楚地记得,王杰每次执行完爆破任务,总是第一时间进入坑道,检查爆破效果。为了给下道工序的同志提供安全的施工条件,王杰常常拿着一根4米多长、10多斤重的钢筋这里捅捅那里敲敲,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因为爆破后坑道顶部会残留险石,稍一震动就会掉下来,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王杰就是这样,总是冲在最危险的地方,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韩义祥说。这也正如王杰在日记中所写的:“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 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

“三不伸手”,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在生前留下的10万多字的日记中,王杰不止一次深情地阐述他对人生、对理想、对幸福的理解:“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人最幸福的是为群众服务,人最痛苦的是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为人民工作的机会。”他的日记中,33次提到雷锋,他决心要像雷锋那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王杰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行军路上,战士不小心踩倒老乡的麦苗,他立即上去一棵棵扶起来,培好土;外出拉粮,碰到行走困难的老大娘,他热情地请她上车,一直送到十几里外的家中;旅途中,碰到旅客丢了车票和钱包,他就毫不犹豫地解囊相助……

在部队,王杰把为战友服务当作最快乐的事情。一次,连队冒着大风雪修桥。干了一天,战士们的棉衣全湿了,晚上大家都很疲乏,把湿衣服往火边一搭,倒头便睡。累了一天的王杰,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想到天气这么冷,同志们的棉衣要是烤不干,明天还要在风雪里施工,那怎么能行?他便打起精神,坐在火堆前,拿起战友们的棉衣一件件地烤起来。当他烤完最后一件,已是凌晨三点多钟了。虽然又困又累,可一想到战友们第二天能穿上暖和的棉衣,王杰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逐渐地,时时处处做好事,成了王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有一分热发一分光”。1964年4月5日,王杰在工作中不慎被沥青烫伤了右手,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好好养伤。可是,王杰没有休息一天。他把右手包扎好吊在胸前,用左手帮同志们扒石渣,用左手端着脸盆到山下河沟里,半盆半盆地为上工的战友们打好洗脸水。后来,因伤情实在过于严重,王杰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他也闲不住,帮着护理员擦地板、送药、倒开水……

饱含着火一样的热情,王杰为人民、为同志做了许多好事。而对自己,王杰却严格要求,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要求自己“在荣誉面前像大姑娘,在困难面前像小老虎”,始终坚持“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为了不耽误工作和训练,他一再推迟婚期;为了把探亲休假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战友,他入伍4年只回过一次家……自入伍以来,他年年是五好战士,立过两次三等功,被连里评为模范共青团员。有战友亲切地称他为“活雷锋”,可王杰总是说:“我比雷锋差远了。”他始终牢记毛主席关于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彻底”的教导,不折不扣地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为了党和祖国,为了人民,我有一天的生命,就努力工作一天。”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就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1965年7月初,王杰所在的部队拉练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现邳州市运河镇)。当时,当地的人武部组织了民兵地雷班,请求部队派人前来进行爆破培训。由于王杰是班长,又是一级技术能手,部队派他前去担任教员。王杰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满腔热情,高度负责,每天4点钟起床,从连队跑二三里路赶往民兵驻地。有时去得太早,民兵们还没起床,他就帮民兵们把训练场打扫干净。

王杰生前战友韩义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7月14日,是王杰培训民兵的最后一天。经过近两个星期的紧张训练,民兵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爆破知识,这天,要进行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民兵们个个很兴奋,早早地来到了训练场。这节课,王杰讲得特别认真,他手里拿着拉火管、雷管,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说得一清二楚,直到大家都明白为止。之后,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他小心翼翼地将炸药包放进雷坑内,当他用拉火管连接好雷管后,突然,炸药发生意外,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王杰起身扑向炸点,用身体保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自己却倒在血泊中,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

英雄牺牲,山河呜咽。根据当地百姓的再三请求,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7月16日上午,当地百姓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百姓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哭声惊天动地。

王杰牺牲后,济南军区的爆破专家到爆炸现场进行鉴定。他们认为:在事发地点,从王杰所处的位置看,只要他向后仰倒,完全可以躲过爆炸时形成的45度最大杀伤角,保住自己的生命。而且作为一级爆破技术能手,他知道怎样躲避杀伤角。但他没有这么做,他为了大家的安全,选择了牺牲自己。

战友们在整理王杰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生前所写的日记。一句句闪耀着金子般光芒的话语,映照着王杰对党、对革命的赤胆忠心,也记录着他短暂又光辉的一生,大家被深深震撼了。“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就死得其所,死得光荣。”王杰用自己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曲雄伟壮丽的青春赞歌。王杰牺牲后,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愿望,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他追求一生的崇高理想,终于实现了。

1965年11月4日,王杰生前所在部队为王杰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亲笔为王杰题词。毛主席了解了王杰的事迹后,动情地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总理摘录王杰日记中的一句话为他题词:“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一场学习王杰精神的热潮,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王杰精神代代传

王杰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如今,在江苏邳州,王杰的墓碑依旧庄严肃立;王杰生前所在的连队,每天点名,连长首先高呼“王杰”,全连官兵齐声答到,响彻云霄。

1965年11月27日,在王杰牺牲4个多月后,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如今的“王杰班”,所有战士都有自己的绝活,他们以老班长为偶像,锻造出“思想领先、人人过硬、事事过硬、长期过硬”的战斗集体,成为“两不怕”精神的新传人。要问为啥人人这么强?回答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扛着王杰的枪。”官兵们始终把弘扬优良传统、当好王杰传人作为军旅人生的必修课。

1968年,在王杰的家乡金乡县,家乡人民为纪念王杰,将华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立了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都铭记烈士的英雄事迹。2009年,金乡县羊山景区王杰纪念馆建立。自开馆以来,先后有500多万人次到纪念馆瞻仰、凭吊英雄烈士。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学王杰 忆王杰”“学习王杰精神、促金乡跨越发展”等活动,让王杰精神在新时代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在王杰精神的鼓舞下,金乡大地的英雄人物不断涌现,先模事迹层出不穷。“齐鲁时代楷模”陈新宁、救火烈士周轲、齐鲁好少年李目辉,还有张先军、刘丙军、刘联合等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王杰精神在金乡大地传承发扬,续写着光荣与辉煌。

2009年9月,在中宣部、中组部、民政部、团中央、总政治部等部门组织的“双百”人物评选中,王杰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岁月无痕,丰碑永存。王杰精神永远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王杰精神
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王杰:国学与为政智慧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