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 担当作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全省组织部长会议
2018-01-18
2017年12月28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在济南召开。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部署和省委要求,回顾总结2017年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任务。会前,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关于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的传达,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对做好2018年组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出席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并讲话。本刊特摘发讲话要点,供各地各部门学习。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做好2018年全省组织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做好省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有关工作,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着力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省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大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主题,旗帜鲜明、坚持不懈地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政治觉悟、严守政治纪律。要按照中央部署、省委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把“沂蒙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持续深化提升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胶东(烟台、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深入打造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党性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推动民主集中制落实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四个服从”这个根本,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要综合运用工作调研、谈心谈话、巡视巡察、纠正问责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指导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强化主要负责同志责任,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
在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二十字”好干部标准这个标尺,把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着力点,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激励各级领导班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广大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要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要突出政治标准,从严把好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下来。要坚持一切出于公心选干部、一切为了事业选干部、一切按照规矩选干部,选那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人;选那些坚定“四个自信”,具有爱党之心、忧党之情、兴党之责、护党之志的人;选那些勇于同不正之风斗争,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人;选那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的人;选那些尊崇党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
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上下功夫。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各级党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要牢牢把握党性锻炼这个要求,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信之笃上用心用力。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培训主渠道,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纳入各类主体班次中心内容,调整教学布局、增加教学比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系统培训。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培训主渠道,在2018年6月底前对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并分领域、分类别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和党务工作骨干集中轮训。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上讲台、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不断完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多考虑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听得进去、学得明白、用得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知之深上用心用力。要坚持全面学和专题学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涵盖广泛、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既要聚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8个明确”“14个坚持”,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波澜壮阔的实践历程,联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部署新任务新举措,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又要结合各领域各方面工作实际,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读本,一个专题一个专题深入研究思考,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要坚持反复学和跟进学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与党的事业同步推进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反复学、深入学的基础上及时跟进学,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要坚持集体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既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培训轮训、专题交流等形式,组织好集中性的学习教育;又要调动好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推动领导干部带学促学、形成“头雁效应”。
在行之实上用心用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党员干部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紧密联系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开展学习,不搞脱离实践的学习、脱离工作的学习,切实防止理论学习抽象化、空洞化。要坚持增强执政本领。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学习培训,帮助党员干部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要坚持指导推进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落脚点是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要把学习教育和自我改造、工作创造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习、对准问题思考,着力破解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更好推进工作的思路措施和实际行动。
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提高干部工作的战略性。增强干部工作的战略性,最重要的是做好年轻干部工作。要着眼领导班子专业互补、梯次配备、结构优化的需要,针对经济、科技、金融、教育、卫生等领域特点,探索专业化干部的培养方式、选拔方法。要注重提高组织部门配备班子的专业化能力,立足现有干部资源,搞好班子的搭配,努力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结构优化。
提高培养锻炼的系统性。要专业化培训。高度重视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培训,认真搞好需求调研,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要多渠道锻炼。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培养、长期历练,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在规律和基本途径。要加大上挂下派、异地任职、岗位交流力度,认真做好选派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到金融单位挂职学习工作,继续实施“高校干部挂职锻炼计划”,扎实做好干部人才援藏、援疆、援青、对口支援兵团以及扶贫协作重庆挂职等工作。要全方位培养。统筹各方面干部、统筹选育管用,加强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政治历练和实践磨炼,让他们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工作。注重提高源头质量,继续开展选调生优选计划,稳步扩大选调院校和规模。
提高选人用人的精准性。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选人用人的本质要求,就是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围绕事业发展选人用人,让“谁该用”变为“该用谁”,把最合适的人用到最适合的岗位上。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落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选人用人实践形成的制度性安排,先进行谈话调研推荐,再进行会议推荐,根据推荐结果和干部一贯表现等情况,深入分析、比较择优,研究确定考察对象,防止简单以票取人。要真正把干部考准考实。突出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第一位要求。要探索完善考察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的具体办法。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把考察触角拓展到一线,把“听其言”和“观其行”结合起来,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禀性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的为人处世方式看其道德品质,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看其综合素质,具体深入了解人选情况。要加强综合分析研判。重点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发,从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干部,注重看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统筹干部资源,进行深度调研,在更大范围、众多可能的人选中优中选优。
提高管理监督的实效性。一方面,要严到位、管到份。关键是把功夫下在平时,注意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要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提醒教育机制,强化预防在先、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的组织措施,通过个别谈话和任职谈话、巡视巡察、年度考核、日常了解、信访举报等,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帮助。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从严开展档案审核工作,对拟提拔重用和有关人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重点查核、随机抽查,并注重把“严”和“实”统一起来,防止“过宽”和“过严”。另一方面,要真关心、真爱护。要旗帜鲜明保护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干部,对恶意中伤、诬告陷害等行为,既要为受影响的干部澄清正名,更要对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基层工作很辛苦,要落实好《关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十条意见》,真情关怀、真心关爱、真诚帮助基层干部。要稳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要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完善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培训考核,拓展实施专项工作考核、重大事件考核等,实现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要优化考核指标。根据新的形势任务需要,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继续优化综合考核内容、指标,提高指标代表性和科学性,既做到应考尽考,又力避内容繁琐。全面开展社会评价,由多维评价主体对各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和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立体评价,与指标考核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提高考核科学性和公信力。要强化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奖惩、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干得好的褒奖、使用,庸懒散拖的批评、惩戒,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和导向。
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提升整体谋划质量。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注意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的普遍规律,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制定《山东省2018—2022年基层党建工作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全省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总体设计,为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要以落实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为抓手,强化经费保障、队伍保障、责任保障,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推进。农村党建,突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扎实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带头人,安排扶贫重点村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培训,更好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城市基层党建,突出推动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和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以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提升党组织领导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国有企业党建,突出发挥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落实好全国、全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突出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提高覆盖质量,抓体制理顺、重点突破、规范提升。事业单位党建,突出分类推进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机关党建,突出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探索实行机关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和工作问题交办制。
会议现场 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提升支部建设质量。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把省委常委所在支部建设成示范支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全省各级党组织抓好过硬支部建设。加强督促指导,建立经常性督查指导机制,以支部评星定级为抓手,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落实基本制度,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建强带头人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监督,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坚持专兼职相结合,选聘一批退休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务工作者,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到基础薄弱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明确基本保障,落实好运转经费、活动场所、报酬待遇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措施,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加强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提升党员队伍质量。在发展党员上,要严把政治关,落实政治审查制度,强化基层党委和县级组织部门领导把关作用。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坚决防止和纠正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适时组织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专项检查,对发现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在教育管理上,要适应党员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依托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设立区域性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商会设立行业性党组织,依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对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兜底管理,着力消除空白点和盲区,把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在激励奖惩上,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坚持和落实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等制度,对事迹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组织开展向陈叶翠同志学习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
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一方面,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关键是完善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各项政策,树立鲜明政策导向。要探索建立省级人才工程人选志愿服务基层制度,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深化提升科技副职选派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才下派、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项目遴选等工作,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到基层奉献,进一步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构建凝心向党的政治环境,在广大知识分子群体中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深化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完善省、市、县三级党委联系专家信息库,加强日常联系,强化政治吸纳;优化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扩大全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服务范围,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省级“12345政务服务投诉热线”开通“人才专线”;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设立“齐鲁杰出人才奖”,指导各级培育宣传优秀人才典型。
坚持科学配置,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要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人才市场环境、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创新人才合理合法分享创新收益的激励机制,解决好科研成果转化难、收益难等问题,真正让人才“名利双收”、让知识体现价值、让技术产生效益。
分组研讨现场 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坚持以用为本,充分激发各方面人才活力。要加大引才力度。针对我省“高精尖缺”人才相对匮乏的现状,完善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有关规定和操作办法,探索依托社会化、专业化力量,更加快速有效地评价引进顶尖人才。打造“齐鲁之约”“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三大引才品牌,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加大引才力度。要注重人才培育。特别是资源条件有限、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要在本土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要坚持分级推进。在统筹抓好人才改革、人才政策、人才工程、人才队伍的基础上,省一级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加强指导和引领,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优化整合人才工程项目,发挥好“泰山”“齐鲁”等人才工程的牵引作用;市一级主要是加强统筹协调、优化人才环境、研究具体政策,增强区域人才竞争力等;县一级主要是打造人才平台、推动企业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注重培养企业家、应用型人才等。
持之以恒建设模范部门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带队伍,持续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模范部门。
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工作水平。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组织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导向,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成效落实,推动组织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工作的精准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一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少一些“一锅煮”“一刀切”,多一些“精准滴灌”、少一些“大水漫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培育专业精神。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很强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广大组工干部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仅熟悉政策,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还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破解问题的实践能力,成为组织工作的“工匠”“专家”;不仅要能深入细致研究专项工作,还要有宏观思维,善于在全局、整体中把握具体工作。要加强培训,有计划、经常性安排组工干部参加业务培训、高端培训,完善知识结构,开阔眼界视野;加强实践锻炼,加大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力度,用好对口支援、选派第一书记等渠道,安排干部参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提供更多成长和锻炼平台;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广大组工干部涵养敬业奉献的品格,培育专业精神,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
进一步培树创新精神、鼓励锐意进取。要以创新的理论、思维、方式、机制、载体,全面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使组织工作更具特色、更富成效、更具活力。要把鼓励创新摆到突出位置,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敢于善于用创造性的办法来解决;针对实践发展的需求,积极主动地思考创新、推动创新。要善于学习借鉴,敢于探索试点,注重总结提炼,加强集成创新。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党建”,用好“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干部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和全省干部数据中心的研发建设,加强大数据的分析运用,不断提高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组织工作抓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要根据中央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总体安排,结合我省实际,研究确定2018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
进一步弘扬严实作风、注重务实担当。带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从严从实的螺丝越拧越紧。要把干实事、抓落实、求实效作为检验党性的根本标尺,以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公道正派的价值理念,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工作成绩。要更加注重廉洁自律,严守廉洁自律准则,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以及省委实施办法,严守组织人事纪律,坚决防止特权思想、防止跑风漏气、防止说情打招呼、防止为他人“站台”,坚持“高线”、守住“底线”,维护好组工干部良好形象。要加强组织部门优良传统教育,特别是引导年轻组工干部继承和弘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等良好部风,千万不能把自己高看一眼,更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做“优秀”的干部,不要做“优越”的干部。要继续大力支持驻部纪检组履行职责、做好工作,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广大组工干部加班加点、任劳任怨,非常辛苦。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大家,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爱身心健康,为广大组工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按照中央部署、省委要求,支持做好巡视巡察工作,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党建研究、智库建设,继续办好用好《党员干部之友》,做好组工宣传和舆情引导、通讯信息、党内政策法规、机关党建、机关服务保障、督查和保密、干部学院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
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山东17市党委组织部和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省司法厅党委、山东能源集团党委、曲阜师范大学党委等单位做了交流发言。现将发言材料摘要分期刊发,以供学习借鉴。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推进实施干部工作“一号工程”
□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
2017年以来,我们着眼今后5到10年乃至更长时期事业发展需要,实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一号工程”,着力建设来源广泛、储备充足、结构合理、梯次接续、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
一、加强政治历练,确保信念坚定。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为首要标准,办好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用好“灯塔—党建在线”、泉城党建手机平台等新载体,加强年轻干部党章党规、党史国史、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教育,有计划组织年轻干部到省三大教育基地加强党性锻炼,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决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
二、加大选用力度,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不拘一格大力选用年轻干部,实行“四个优先”,即提拔干部时优先考虑,职位空缺时优先补充,后备干部调整时优先充实,重点岗位配备时优先使用,干部调整中拟提拔重用年轻干部比例原则上达到20%。同时,出台破格提拔和考核结果运用办法,让干得好的政治上受关注,为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拓宽成长通道。
三、强化培养锻炼,提升专业水平。面向年轻干部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举办年轻干部专题班次,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出台《济南市干部挂职管理工作办法》,选派170余人到基层、重点工作一线、知名企业、发达地区等7领域进行挂职锻炼;强化多岗历练,累计交流干部129人。新派第一书记275名,45岁以下占80%以上,实现916个贫困村全覆盖。
四、扩大选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积极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的渠道。面向“985”“211”高校引进214名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每年招聘100名左右急需专业人才,充实我市公务员队伍。同时,针对年轻专业人才,从全市拿出500个事业编制,设立泉城“人才驿站”,为省会发展储备一批高层次人才。
五、坚持严管厚爱,促进健康成长。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提醒函询诫勉、经常性谈心谈话等制度,健全完善“为担当者担当”的保障机制和“让实干者实惠”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政治生态。
搭建宽广人才平台大力集聚服务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青岛市分层次搭建人才平台,充分发挥平台集聚人才面广量大的优势,人才总量突破180万。
一、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平台体系。一是顶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突出“高精尖缺”,盯住院士、诺奖得主,投资建设了李沧国际院士港、崂山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等顶尖人才平台。全市现有40个院士工作站,33名住青院士、占全省的67%。二是高层次产业孵化平台。建设青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城阳博士创业园、平度金大地创业谷等高端平台,吸引“千人计划”、泰山系列专家等695人。三是大众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引进复旦、北航等30家国内一流高校,将集聚30万基础性专业化人才。建设的1215万平方米孵化器,包括41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承载各类人才50多万。四是国际化的引才平台。在美国等国家设立引才引智工作站25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20余人;建设市北人力资源产业园,引进万宝盛华等32家全球性人力资源机构,提高人才引进的国际水准。
二、构筑科学的管理运营体系。一是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在海洋国家实验室推行理事会体制,赋予人事、资金、薪酬等自主权。聘请知名公司对市北人力资源产业园、李沧国际院士港等实施第三方管理。二是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市财政对各类人才工作平台提供资金支持。三是积极拓展平台功能。在高新区蓝色人才港、西海岸国际海洋人才港等设置20多个服务窗口,建立人才成果交易平台,让人才足不出“户”办理有关事项。
三、积极助推人才聚集和产业升级。一是快速集聚人才。坚持引进一名顶尖人才、带来一个核心团队,实现高端人才几何式增长。袁隆平等12名院士入驻李沧国际院士港后,带来了70多名“千人计划”专家和海内外博士等高端人才。二是推进产业升级。以平台为媒,推动人才、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平度新河化工是一家面临倒闭的传统石墨企业,依托“千人计划”专家董安钢进行产品升级,两年内成为国内石墨烯销量最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60%。鼓励人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创办企业,加快了创新成果产业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构建干部大监督工作格局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
淄博市围绕提高干部监督工作质量,着力构建干部大监督工作格局,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推进资源整合,汇聚监督合力。一是建立干部监督信息沟通联系机制。成立由纪委、公检法、信访、审计等13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每月月底,成员单位向市委组织部报送干部被立案调查、违反政策规定、工作不力被问责等负面信息,如市纪委、市公检法对市管干部作出立案决定等,5个工作日内必须报告。二是建立干部因私出国(境)联审联查机制。明确由组织部牵头,组织、纪委、公检法等5个部门共同作为审查主体,对市管干部因私出国(境)进行审核,做到了责任明确、追责有据、无缝监管、高质高效。三是建立组织部内部科室全员参与机制。将各项业务工作都与管理监督干部结合起来,各科室通过开展干部专项考察、作风明察暗访、基层党建督查等工作,按要求每月向干部监督科室报送掌握的信息,并纳入部内考核。
二、加强信息研判,筑牢监督基础。一是建立干部负面信息库。将负面信息分类别,录入干部信息管理系统,逐人形成数字化档案。二是实行积分制管理。对照淄博市认定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列出的50余种负面清单,建立干部个人扣分档案,对干部负面信息提出处理意见。三是开展综合“体检”。每月对干部个体负面信息进行核查;对经核查确属失真的信访等信息,及时予以澄清;对面上具有代表性的负面信息,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固化为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
三、强化结果运用,放大监督效应。一是严防干部“带病提拔”。注重关口前移,充分发挥负面信息库的过滤作用,提前排除“带病”人选,切实把有问题的干部挡在门外。二是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常态化咬耳扯袖,全年共对215名干部进行了提醒、函询、诫勉。三是倒逼干部担当干事。坚持以严格监督促中心工作落实,全年共对83名累计扣分达10分、不能履职尽责的干部进行调整或免职,对作风明察暗访中发现的38个“落实不力”问题进行查实和处理,营造了担当干事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行基层党建“四位一体”经常性督查考核机制
□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枣庄市牢固树立“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的理念,先后出台文件,健全日常考核、集中督查、现场观摩、述职评议“四位一体”机制,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一、创新督查考核方式,变“一锤定音”为“跟踪问效”。一是日常考核促落实。筛选“双百集中行动”“28日党员活动日”等7项重点任务,通过建立周报、月报、季报等方式,动态跟踪调度。二是集中督查保推进。采取面上督查和专项督查结合进行,每年对36个市属党(工)委开展两次集中督查,重点就11个类别50余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三是现场观摩看成效。每年巡回各区(市)集中观摩,开展综合考核党建项目观摩,不定期组织分领域专项观摩。四是述职评议传压力。年底组织基层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现场点评、现场打分,督促各级党组织把主体责任落实落细。
二、统筹督查工作力量,变“单打独斗”为“多方联动”。在市级层面,市委常委带头建立基层党建联系点,督促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领导小组作用,整合成员单位力量,集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机关党建“百日大检查”等活动。在区级层面,区(市)组织部长和分管部长等全程参与现场观摩,相互评价打分。创新实施区(市)互查机制,2017年10月组织各区(市)互查互看、互评互学,实现了督查力量的效用最大化。
三、强化督查结果运用,变“单纯督查”为“综合施治”。改变过去单纯形成督查报告的做法,加强意见反馈、问题整改、约谈问责,实现督有权威、促有成效。督查结束后,市委书记亲自审阅督查报告,市委组织部根据书记意见逐一向各党(工)委书记反馈,其中述职评议考核结果写入区(市)委书记年度考核评价意见,记入本人档案。突出问题导向,把督查问题整改作为重中之重,对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注重杀“回马枪”,同时作为下次督查的重点。对推进难度大的工作和落实缓慢的单位,加大约谈力度,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树立了鲜明工作导向。
坚持事业为上 精准选用干部
□中共东营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事业为上,不断创新干部选、育、用、管机制和方法,树立鲜明导向,干部心气顺、干劲足、人心思上。
一、加强党委统筹,求解干部配置最大公约数。统筹岗位资源,对所有县级岗位和该用可用干部通盘考虑、整体动议、分步实施。每批次调整先定原则后议人选,确保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统筹干部资源,把最适宜的干部配备到最需要的岗位。优先充实县区党政班子,“70后”和大学以上学历干部,分别高出全市平均占比35.9%和14.5%;统筹使用县级非领导职务,为信访、环保、安监等单位配备了12名督查专员;坚持“逢调必轮”,干部交流任职面达到51.2%。
二、加强研判把关,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坚持把好干部标准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充分研判、识事知人。深化经常性了解,运用专题调研、考察考核等方式,近距离接触干部。严格超前性把关,平时利用多种方式主动听取分管市领导、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反复比较、分析研判,严格干部档案、廉政情况和资格条件预审,拿不准的绝不调整,有“硬伤”的坚决拿下来。
三、加强战略培养,储备事业发展后备军。启动实施“后备力量专项培养选拔计划”,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专业干部。对条件成熟、岗位急需的,及时提拔使用;暂没有合适岗位的,先用起来,选派到一线挂职。每批调整都拿出1/3左右职位用于选用后备力量,今年已提拔78人,选派5名副县级干部挂职县区常委,选派8名金融专业人才挂任县区、开发区班子副职。
四、加强激励关爱,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市委制定出台正向激励、容错纠错、诽谤诬陷核查“三项机制”,让担当干事的干部有为有位。三年来,72%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得到提拔使用;2017年为548名作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记功,对15名轻微失职失责干部容错免责。旗帜鲜明地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真正让无为者让位。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组织部门主动担当,对干部档案信息、个人事项报告存疑的,只要调查清楚,不影响任用,就及时提交市委研究;对存在问题的,处理到位、治病救人,条件具备后重新纳入使用计划。
强化人才“战略资源”意识深入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中共烟台市委组织部
烟台市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战略眼光抓战略资源,以人才优先发展支撑烟台领先发展。
一、敢于突破,全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优势。坚持把人才政策作为人才创新发展的“引爆点”,瞄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研究出台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一是“真金白银”给人才。对符合要求的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或1.5亿元直投股权投资支持,对用人单位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二是“真招实措”帮人才。在全省率先突破高端人才子女入学的学区限制,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入学;取消人才来烟就业社保限制,可直接落户,未就业的本科以上人才可先落户后就业,配偶子女可随时随迁。三是“真情服务”为人才。3年筹集提供1万套人才公寓;全市调剂300个事业编制,用于安排高端人才或其配偶。
二、筑巢引凤,强力形成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倾力打造“四园一中心”人才发展综合平台。建成总面积22万平方米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目前已入园项目66个。建设总面积60万平方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跻身国家级园区。加大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获批设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学报国烟台基地,吸引400多名海外人才入园发展。建成北方唯一一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目前已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0家。借力专业机构优势,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共建“千人计划”(烟台)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国内第二家“千人计划”高端服务平台,今年共组织近百名“千人计划”专家来烟,促成7名“千人计划”专家落地。
三、打造品牌,聚力提升人才工作影响力。一是打造“活动引才”品牌。连续两年举办“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专委会年会,吸引96名“千人计划”专家和156家用人单位参会,达成合作意向53项。先后举办“慧聚烟台·圆梦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烟台行等活动20多场,去年共有831名高层次人才来烟,达成创新创业意向267项,150多名高层次人才落地。二是打造“赴外引才”品牌。组织赴美、加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设立3处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举办4场推介会,在海外人才中引起强烈反响。三是打造“社会引才”品牌。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对人才工作联络站每年给予10万元工作经费,对社会机构和个人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
2017年以来,我们按照年初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的“运用‘互联网+党建’的思维拓宽组织工作的发展空间,着力推进组织工作在线化数据化”的要求,在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为大力度推进这项工作,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信息化工作科,始终秉持集成创新、集约建设两个理念推进工作。去年上半年,市县两级投入1.1亿元,建成了干部宏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视基层管理服务系统、人才“五库”(高层次人才库、潍坊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库、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库、人才联络站点库、人才政策库)综合管理系统、潍坊组工门户网站4个信息化平台并投入使用。
我们坚持在使用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服务决策更精准。干部宏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了人员管理、信息查询、监控预警等7个功能模块,什么岗位有空缺,哪些干部符合条件,一键就能精准搜索。同时对存在负面信息的干部、结构不合理的班子预警提醒。我们已借助这个系统调整县级干部6批315人次,有效提高了选人用人精准度和人岗相适度,各方面反响都很好。人才“五库”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海量人才供需信息共享,对接更加精准高效,2017年已精准引进海内外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410名,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二是实现了从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转变,工作推进更高效。去年以来,各级通过覆盖市、县、镇、社区、村的可视系统,召开视频会议380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134场,县镇党委书记上专题党课111次,农村党员不出村就能参会听课。最近,我们还利用这个系统对1121个村的“三务”公开、226名第一书记驻村情况进行了在线督查,比原来现场督查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三是实现了从封闭运行向开放共享转变,服务管理更便捷。依托潍坊组工门户网站平台,打造了网上组工业务集群,干部网络学习、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等20余项在线业务集中到一个窗口办理。同步研发了组工门户手机网站,打造了“灯塔·潍坊”微信公众平台,扩大了全市组织工作的影响力。
做好儒学人才高地建设与干部政德教育结合文章
□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我们发挥济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倾力打造儒学人才高地和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推动两项特色工作融合发展,实现了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一、充分发挥儒学人才作用,强化儒学研究传播“话语权”。发挥20余名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和尼山学者的作用,围绕“四个讲清楚”,产生了一批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支持省特聘儒学大家安乐哲开展“翻译中国”活动,对《论语》等儒家经典进行外文编译;由省特聘儒学大家陈来领衔举办专题讲座,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播出,促进儒学研究成果向民间传播。引导儒学人才将儒家文化精髓融入干部政德教育课程设计,新打造10多堂精品课。成立干部政德教育丛书编委会,吸收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参加,强化学术把关,目前《干部政德教育现场教学讲解词》《论语译注》已经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等4本教材即将付印。
二、用好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打造儒学人才队伍“蓄水池”。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干部政德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去年承接各类培训班次360余期,培训学员2万余人,不仅扩大了干部政德教育的规模和影响力,而且还培养了120余名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批本地专家通过政德教育历练,逐步在省内外崭露头角。结合儒学下基层活动,举办儒学讲师培训班,培训2000余人次,促进了儒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三、坚持一体布局持续推进,增强两项工作整体“聚合力”。坚持将两项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结合干部政德教育需求,靶向引进儒学高端人才,把服务干部政德教育情况作为评估儒学人才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把儒学人才引进培养作为衡量干部政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两项工作同向发力。共享共用阵地平台,整合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资源,加快邹城儒家文化研修区建设,打造政德教育体验教学区,为儒学研究和政德教育提供更好环境。畅通合作交流渠道,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机构合作,通过举办高峰论坛、邀请实地授课等方式,推动儒学研究和干部政德教育共同提升。
抓实过硬党支部 提升基层组织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中共泰安市委组织部
2017年以来,我们以过硬支部建设激活党支部、增强组织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方向规律。市委把过硬支部建设确定为全市党的建设“一号工程”和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突破项目,建立“1+6+1”工作体系,系统谋划、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出台《关于建设过硬党支部的意见》,制定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单位等6个领域创建指标体系,从制定培树计划、严格程序评选、强化考核奖惩等9个方面细化推进方案,让每个党支部建有目标方向、干有压力动力。
二、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进。一是支部精准定标。开展“三月集中推进”行动,基层党委逐一分析研判,党支部对标检视,列出问题、任务、责任3张清单,集中对标整改。二是锻造过硬支书。实施“育苗升级”工程,探索返乡创业大学生“引育留用”机制,目前已有110名进入村“两委”班子,19名担任支部书记。举办竞赛平台,让支部书记比中求进、赶中跨越。三是强化红旗引领。全市命名569个红旗支部,实施“1+5”帮带,辐射带动全市基层党支部梯次提升、共同进步。在市级媒体开设“红旗支部风采”“支书拉呱”等栏目,讲好党建故事,放大典型效应。
三、分层分类创建,撬动全面提升。在机关,开展“重效率、勇担当、作表率”主题活动,着力提升基层支部服务效能。在农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城市,实行全域规划、板块突破、融合推进、共建共享,探索建立“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提升社区党组织统载能力。实施社会组织孵化引领工程,集中打造41家3.1万平方米社会组织党建孵化中心。高标准建成4000平方米的市级主题党日活动中心。
四、坚持常态长效,推动落地生根。一是责任传到位。把过硬党支部建设列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二是督导沉到底。采取“抽支部、点问题”和“实地到、线上看”等方式,把督导工作抓在平时、延伸到支部。依托“灯塔—泰山网”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督导不留死角。三是奖惩激活力。各市管党委每年对所辖支部作出综合评定,将创建情况与党组织书记补贴待遇和工作经费挂钩。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出现违法违纪等问题的,直接取消过硬党支部称号。
把握新需求 激发新动能着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中共威海市委组织部
2017年以来,我们立足威海城市国际化战略,突出发展需求导向,努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人才工作实现全面提升。
一、坚持人才优先,以统筹思维构建立体布局。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总抓手作用,年内召开7次会议部署推进工作,形成部门齐动、区市联动、企业主动的人才共建格局。全市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3名,同比增长77%。实施特色人才项目44个,其中国际树枝状大分子峰会、苹果产业技术论坛等,均为首次在我国举办。区市主力攻坚,以考核为杠杆,形成比争赶超氛围。荣成市出台实施“百千万英才计划”,支持资金规模达2亿元。企业各展其能,通过培训引导、政策激励,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威海纳川管材2016年引进两名“千人计划”专家,取得突破发展,2017年又引进外国专家团队,入选“双百计划”。
二、深化开放理念,以国际视野汇聚全球资源。一是畅通高层引才渠道。成功争取人社部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等4项国家级重大人才活动,200多名“千人计划”专家来威进行考察对接。二是拓展海外引才网络。开展4次海外推介活动,与6家海外专家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叫响国际引才品牌。高规格举办“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吸引了瓦良格号航母总设计师瓦列里等16个国家的62名外籍院士专家参会,中德人才技术交流合作对接会等19场分会场活动贯穿全年,达成人才引进意向177个。
交流发言现场 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三、立足发展定位,以需求导向深化产才融合。一是打造特色平台载体。根据重点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建设碳纤维产业园、外专“千人计划”创业园等人才聚集园区,引进著名材料专家杜善义院士等28个院士创新团队,吸引500亿元的康得碳谷项目落户。二是实施特色人才工程。立足海洋、服务贸易等特色优势产业,量身打造11项产业人才工程,助推一批高端项目迅速崛起。三是构建特色制度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同城化”聚才机制,山大(威海)、哈工大(威海)等11所驻威高校人才享受市属人才同等待遇。实行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负责人举荐人才制度,16名紧缺人才直接纳入市级人才工程支持。
四、加强团结引领,以优良生态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威海人才协会“磁场”作用,成立医疗卫生、企业发展、海洋科技、产业博士4个专业委员会,吸纳高层次人才510名,举办人才大讲堂、高端人才进园区等主题活动32场次。产业博士联谊会开展以才引才活动,引荐的可口可乐首席工程师游晓蓉博士,将为企业带来8.4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入选我省首批“一事一议”项目。同时,注重加强政治引领,依托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分批次组织专家人才参观学习,增强人才荣誉感、归属感。
反弹琵琶 先难后易解决基层党建“老大难”问题
□中共日照市委组织部
2017年年初,我们提出“反弹琵琶、先难后易”的思路,一改过去“顺着抓”的做法,突出问题导向,先啃最难啃的“硬骨头”,向积存多年的难题、痛点开刀,着力破解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老大难”问题。
一、树起靶子,分类施治。一是逐村摸排锁定目标。制定“班子不健全、信访问题突出”等10项认定标准,开展“百社千村大调研”,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317个。二是分析研判建立台账。全市成立6个调研组,直接参与乡镇村情研判,从“班子建设、集体经济”等7个方面深入剖析,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顿措施。三是精准施策挂图作战。针对软、弱、乱等不同类别,分别实施“领头雁”工程、集体经济“双增计划”、村级经济责任集中审计等措施,一村一策,对症开方。
二、整合力量,重点突破。一是政策重点倾斜。制定基层保障、发展党员等政策时,重点关注后进村。二是力量统筹联动。建立包联机制,实现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市县部门结对后进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包村、党员干部帮贫困群众“五个全覆盖”。三是信访集中化解。开展“信访积案”百日攻坚,化解10年以上遗留问题116件。四是开展打霸治痞。对后进村精准排查、掌握动向,打掉霸痞团伙8个、76人,阻断黑恶势力染指基层政权。
三、建立机制,抓根治本。一是建立“三色”预警机制。把村班子建设细化为“组织活动、队伍管理”等10项内容,实行百分制管理;乡镇每月分析研判,按红、黄、绿“三色”预警,防瘫防软。二是实施“千千万”工程。每年按10%的比例排查后进村,建立由基层项目人员、第一书记和乡镇班子成员组成的千人帮扶团队;连续三年在后进村发展千名新党员;在全市建立万名村干部后备人才库。三是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明确村干部“重大决策类、阳光公开类”等8类39条“小微权力清单”,编制流程图;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6个方面,制定30条“负面清单”,从严管理监督。
通过整顿,317个村全部转化,实现了“换届有人选、组织力有提升”等六有目标。“反弹琵琶、先难后易”既为换届赢得了主动,又为基层党建工作积累了经验、趟出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