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探析

2018-01-18

种子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叶斑病白粉病线虫

王 朋

(铁岭市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辽宁 铁岭 112000)

1 草莓病虫害防治原则

草莓作为一种水果,一般都是鲜食,这就对其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草莓的病虫害防治一般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即使病虫害已经发生,需要进行治疗,也应以物理和生物方式为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万不得已使用农药时,要选择毒性低、无残留的农药,尤其是在草莓即将上市时,严禁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确保草莓的食用安全。

2 常见的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常见的草莓病虫害有白粉病、叶斑病、根结线虫、叶螨等,对草莓的质量和产量带来了重大的威胁。下面对其绿色防治技术分别进行介绍。

2.1 白粉病的绿色防治技术

草莓感染白粉病后,其叶片出现白色粉末,随后叶子会有一定程度的卷曲,严重者甚至会变脆、萎缩;花瓣染病后不能开放授粉;果实染病后表面会覆盖白粉并变硬,影响其外观和价值。

白粉病的病原体及菌丝主要在病株以及残体中存留,并通过空气流通或者雨水的流动传播,在适当的环境下感染到植株上。部分地区的温室草莓也会感染白粉病,主要是由于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好、空气相对湿度大、管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

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对白粉病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减少感染的概率;二是合理轮作,一般同一地块2~3年种植一次草莓,减少有病原体和菌丝存在的植株和残体的残留[1];三是及时清理田园,对于感染该病的植株迅速清理并集中焚烧,避免传染到其他植株;四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通风透气性,合理施肥,培育壮苗,多施有机肥等;五是大面积暴发白粉病后,要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47%琥珀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进行喷施防治。

2.2 叶斑病的绿色防治技术

草莓感染叶斑病后,其叶面会产生紫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成为直径3~6 mm的圆斑,其中间为棕色,周围为紫红色,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变为灰白色。

叶斑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选择对该病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尤其在叶斑病频发的地区更是如此;二是清除病源,该病的传播性较强,在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清理,并集中焚烧处理,避免进一步传播;三是适当减少土壤湿度,及时排除洪涝灾害,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四是农药防治,如果该病大面积发生,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1 2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每7 d喷1次,喷2~3次即可。

2.3 根结线虫的绿色防治技术

草莓根结线虫发生后,植株生长速度明显降低,如果已经挂果,果实生长速度会极为缓慢。而且叶面会变黄、焦枯甚至脱落,根部会形成根结,剖开发病组织,会发现乳白色线虫。

根结线虫一般以卵或者幼虫的形式越冬,当土壤温度达到11℃以上时,虫卵开始孵化;土壤温度达到20℃以上时,开始为害草莓根部。实践表明,在土壤疏松、连作地块发病严重,而在黏性土壤、轮作地块发病较少。

草莓根结线虫的主要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种植前深耕,破坏虫卵及幼虫的生存环境,翻耕土地后可适当撒上硫酸铜、生石灰等杀虫药剂[2];二是定植前用药剂对幼苗进行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浸洗草莓苗,浸苗1 h,晾干后栽植,可有效减少该虫害的发生;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一定要实行轮作,减少虫害的发生;四是药剂防治,定植前在每个定植穴内用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灌根,每穴用0.1~0.25 g,放药后覆土,防效可达85%~90%。

2.4 叶螨的绿色防治技术

草莓叶螨主要为害幼叶,通过在草莓幼叶的背面吸取汁液生存。草莓发生叶螨虫害后,叶背面会有黄白色花纹,严重者叶片会发黄并出现皱缩、卷曲甚至焦枯,从而影响到草莓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减少。

叶螨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繁殖速度很快,1年内可繁殖10代以上。叶螨在草莓老叶背面越冬。

草莓叶螨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及时清除老叶,可破坏叶螨的寄生环境,减少虫源;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浇水,避免营养不足、干旱等情况的发生;三是对于已经大面积发生的区域,应使用药剂进行防治,一般可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1 500倍液、50%溴螨酯乳油1 000倍液等农药防治,5~7 d喷1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草莓采收前14 d内禁止使用农药防治任何病虫害。

3 小结

草莓是一种病虫害种类较多的水果,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通过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的结合,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李敏,刘士烜.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5(06):129-130.

[2]崔海珍.草莓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8):99-100.

猜你喜欢

叶斑病白粉病线虫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基于培养池阵列微流控芯片的单线虫并行分离条件考察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我国松树体内线虫种类及其分布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朝鲜孢囊线虫——浙江省孢囊线虫新记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