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初探
2018-01-18邓光明
邓光明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农业服务中心 514768)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作为第一线的“三农”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017年12月28~29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我们作为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从服务于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先行探索乡村振兴战略。
1 乡村振兴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要统筹规划,以试点示范带动,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乡村类型多样复杂,乡村与乡村之间差异很大,必须实行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建设好美丽乡村,把绿水青山建设成为金山银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
广东省梅州市大留村“有文明气息的乡村,令人向往”就是统筹规划得好的示范点。生活垃圾和污水有了去处,危房被改造成客家特色民居,村中多了小公园、小广场,村民劳动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特色产业连成片。
2 以多元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作为保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大战略,务必强化投入保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广东省梅州市小留村注重多元的投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农村。通过村党支部引领、坚持上下联动,发动外出乡贤捐资1.06亿元,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改造危房、旧房,建成110多栋别墅,无偿捐赠给村民居住,使小留村成为梅州首个广东省宜居村庄示范点。
3 完善农村设施用地管理政策,合理流转农村土地,保障乡村振兴对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有序推进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政策,合理流转农村土地,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布局,统筹安排农村居民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农村生活服务的土地需求,合理配置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管理与服务水平,为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广东省梅州市九岭村村落古朴干净,一派田园风光。当地合理流转农村土地,引进莲子基地,打造“十里荷塘”,让美丽乡村通过旅游项目变成“美丽经济”。除了收取地租,入股分红,村民也可为企业打工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时的不到4000元增至目前的13800元,而村集体年收入也从2.1万增至9.1万元。
4 提高乡村人力资源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6月,农业部公布的1096个依法合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直接鼓励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在实际操作上,基层政府可以引导部分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中成长的各类人才下乡,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引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上来。或者像广东省梅州市三圳镇那样成立“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专门培训“三农”实践人才,提高乡村人力资源质量。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包括农技人员在内的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5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乡风文明之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以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行为,以文明乡风来影响村民和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引导乡村的新风尚、新气象,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