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调查报告

2018-01-18张淑二孙仁修刘展生山东省畜牧总站250022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保种遗传山东省

张淑二 孙仁修 刘展生 (山东省畜牧总站 250022)

畜禽遗传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说,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既具有数量、生态与生产力类型等方面的优势,又具有与欧美品种关系疏远、非特异性免疫性基因资源丰富及肉质细嫩、耐粗饲、高繁殖力、抗逆性强等诸多优良特性。近年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品种数量及存栏规模在不断下降,部分畜禽品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当今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危机。

山东省作为畜禽遗传资源大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饲草资源十分丰富,通过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37个地方畜禽品种,成为全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在山东省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取得较大的进步,保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活体保种与生物技术保种结合愈加紧密,新资源挖掘与新品种培育稳步推进,品种产业化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品牌建设持续提升。但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全省上下合理规划、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找出符合本省实际的畜禽遗传资源发展之路。为进一步了解全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出台符合全省实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扶持政策,笔者于2017年初以来在山东省境内开展保护与发展情况调研,并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形成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主要分为固有品种与培育品种,除渤海马、文登奶山羊为培育品种外,其余35个畜禽遗传资源均为传统固有品种,其中14个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和保种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已建立起畜禽保种场66个、保护区7个、活体基因库2个,其中13个保种场被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2个保护区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

在开发利用上,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与科研团队,对本省地方畜禽品种不断的开展选育与推广,将山东省地方品种汶上芦花鸡、莱芜猪、琅琊鸡等推向全国,并先后培育出了文登奶山羊、鲁西黑头羊等畜禽新品种7个,鲁农1号和2号猪配套系、鲁禽1号配套系等新品系 (配套系)14个,为满足中高档消费需求提供保障。新培育的2个优质肉猪配套系、2个优质肉鸡配套系,1个优质肉兔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2 各畜种保护与开发现状

2.1 黄牛

山东省境内拥有3个地方黄牛品种,分别为鲁西牛、渤海黑牛和蒙山牛,其中鲁西牛、渤海黑牛被全国地方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列入我国8大名牛。山东省地方黄牛均为役肉兼用品种,具有耐粗饲,易饲养,出肉率高,肉质细嫩,繁殖性能稳定的特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性的肉牛改良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对牛经济性状的过度关注,全省地方黄牛因被外来牛种不断杂交存留逐渐减少,加之黄牛役用被现代机械的取代,地方黄牛存栏大幅减少,尽管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建立保护区、保种场等多种举措开展保护,但仍不能遏制这种减少的趋势。

目前,全省地方黄牛保种场有8家,其中鲁西牛存栏1412头,渤海黑牛存栏1233头,蒙山牛存栏110头,社会散养约1.5万头,其中鲁西牛保种场6家,渤海黑牛保种场2家,蒙山牛保种场1家。

当前,3个黄牛品种社会散养与开发利用情况均不乐观,由于牛的保种费用较高,品种开发所需资金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开发难度大及周期较长等原因,上述大部分企业核心保种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面临着养殖资金压力大的窘境。只有少数企业通过多种经营及牛肉制品生产等措施,保持企业稳定发展,但在国内同类开发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当前黄牛役用功能即将消失的情况下,没有大型肉牛开发企业的带动,地方黄牛的社会散养量也很难有质的扭转。根据行业部门初步统计,全省3个黄牛品种的社会散养量约1.5万余头,面临的保种形势十分严峻。

2.2 马驴

山东省内主要的马驴品种有3个,分别为渤海马,德州驴和山东小毛驴。渤海马是山东省的一个培育品种,自上世纪80年代由省农业厅牵头开展的科技重大课题,历经多年选育而来,目前,其核心群在蓬莱和圣马业公司 (山东和圣渤海马原种场),存栏180匹,社会散养极少。德州驴与山东小毛驴是山东省的固有地方品种,德州驴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山东省境内德州驴保种场有3家,核心群存栏2237头。山东小毛驴已存量较少,为濒临灭绝物种。经调查,在海阳、章丘等地有发现,2016年海阳市畜牧兽医局通过搜集,筹建了1家山东小毛驴保种场,存栏60余头。

随着大家畜使役功能的弱化,马驴逐步退出农业生产的舞台,农村饲养量直线下滑,马仅作为观赏骑乘类家畜,下滑速度尤甚,渤海马只有一家企业有存养,且数量较少,主要通过观赏、骑乘、参赛等形势获得一定收益维持企业发展,社会散养量较少,仅环渤海等县市区有零星分布。驴作为阿胶的主要原料来源,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阿胶销量逐年增加,对驴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特色驴肉、驴肉火锅等特色餐饮发展,也加大了驴的需求量。在此背景下,德州驴养殖效益大幅增加,农户养殖积极性高涨,在阿胶类企业的带动下,全省以聊城、德州等地德州驴养殖业发展迅猛,推高了全省驴的养殖数量,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德州驴散养量已不足5万头。而山东小毛驴个体偏小,养殖效益偏低,品种濒于灭绝,目前全省养殖数量较少,社会散养量不详。

2.3 猪

全省地方猪种有6个,分别是莱芜猪、烟台黑猪、里岔黑猪、沂蒙黑猪、大蒲莲猪、五莲黑猪等,共有地方猪保种场11家,核心群总存栏4300多头。由于近年来猪肉价格处于高位,地方猪养殖规模及养殖效益均有向好发展的趋势。

山东省地方猪的开发以莱芜猪较为成功,利用莱芜猪为母本,先后开发出一个优质肉猪新品种-鲁莱黑猪,两个优质肉猪配套系—欧得莱猪配套系、鲁农Ⅰ号猪配套系,并已推广到广东、辽宁、河南、江苏等17个省份及山东省内各地市,累计推广良种母猪5万多头,带动出栏特色品牌肉猪和优质肉猪出栏100万头。目前,莱芜市已建立2个莱芜猪原种场、10个二级扩繁场、50个生态养殖基地,全市优质商品肉猪年出栏50万头,莱芜猪、鲁莱黑猪等特色品牌肉猪年出栏1万多头,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山东华盛江泉农牧公司以沂蒙黑猪为母系母本,历经10余年成功培育出“江泉白猪”配套系,因其具有生长快,肉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国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其他品种地方猪种的产业化开发方式相对单一,主要通过与其他品种杂交育肥后,采用屠宰-分割-直营的模式获得发展。

2.4 山羊

目前,全省境内有7个山羊品种 (其中2个为奶山羊),分别为莱芜黑山羊、沂蒙黑山羊、牙山黑绒山羊、鲁北白山羊、济宁青山羊、崂山奶山羊与文登奶山羊。山羊保种形势也日益严峻,全省共有12家保种场,1家山羊活体基因库,所有品种羊总存栏近7500只,年出栏1万余只。受近年来羊肉价格大幅滑坡,企业利润下滑,部分出现经营困难。

山羊仍处于单纯保种阶段,大部分保种企业仍以饲养、繁育为主,收入以出售种羊、育肥羊及羊的副产品为主,个别企业从事羊的屠宰、分割,收益相对较高,少数企业以申请专项资金或科研资金以维持企业经营。目前,全省地方品种山羊社会散养户 (场)约有2100个,存养地方山羊20万只左右,成为山东省地方品种山羊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力量。

2.5 绵羊

全省绵羊品种有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洼地绵羊、鲁中山地绵羊、泗水裘皮羊5个地方品种6家保种企业,存栏羊近900只。在品种开发上,小尾寒羊主要以原种销售为主,销往全国多个省市,但近年来受小反刍兽疫影响,跨省调运苦难,造成企业经营不畅。洼地绵羊保种场结合饲养其他绵羊品种,开展肉羊繁育、育肥、屠宰销售,企业经营尚可。其他品种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企业运营比较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绵羊养殖户 (场)约有1600余户,总存栏量在15万只左右,个别品种社会散养极少,如大尾寒羊、泗水裘皮羊。

2.6 鸡

山东省内有汶上芦花鸡、寿光鸡、济宁百日鸡、琅琊鸡、鲁西斗鸡5个品种7家保种企业,省农科院家禽所建立家禽活体基因库1个,5个品种原种鸡总存栏约12万羽,年推广约1600万羽,保种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近年来受H7N9流感影响,推广数量略有下滑,各企业间因开发程度不同,年销售数量差距较大。

地方鸡作为全省地方畜禽资源开发利用的 “先锋军”,总体开发程度较好。其中山东纪华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从事青脚麻鸡等优质鸡育种工作,父母代、商品代鸡苗年销售600万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山东金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抓好汶上芦花鸡保种的同时,与中国农大、山东农大开展深入合作,开展芦花鸡新品系选育,年销售父母代、商品代鸡苗550万羽毛,并探索开展鸡肉的深加工,经济效益显著。与芦花鸡协会结合,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他保种企业开发收益均可,但由于受H7N9流感影响,南方活禽市场关闭,本年度效益下滑明显,个别企业亏损严重。

2.7 水禽

进入山东省省级畜禽保护名录地水禽有五龙鹅 (豁眼鹅)、百子鹅2个鹅品种,文登黑鸭、微山麻鸭和马踏湖鸭3个鸭品种,共有5家保种场,均分布于品种的主产地。截至目前,地方水禽原种总存栏约2.7万只,年推广约35万只水禽。

目前,地方水禽的开发利用上,五龙鹅主要以鹅苗推广为主,企业依托春雪公司实力,种群数量不断扩大,企业效益比较稳定,周边散养数量正逐步扩大。百子鹅保种场扩繁群约1.5万只,鹅苗主销南方,生产相对稳定,正探索开发鹅蛋、鹅肉熟食制品。马踏湖鸭保种场,依托本地散养数量大,外销商多的特点,正发展养殖合作社,提高本地散养户效益,带动该品种在产区养殖量的增加。微山麻鸭与文登黑鸭主要以种蛋与鸭苗外销为主,受市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仍以维持保种为主。

2.8 蜂、犬、猫

全省中华蜜蜂 (北方型)保种场有5家,主要分在河口、临朐、蒙阴、费县、曲阜等地,共有中蜂种群约900群。近两年,在发改、科技相关项目的支持下,种蜂场在档案规范,场区建设及蜂种提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5家保种场,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蜜蜂保种育种场外,其余保种企业均以蜂产品加工、销售为主,尽管中蜂保种效益低,但企业以蜂产品开发促进保种的发展路径,保证了中华蜜蜂保种工作的可持续。

冠县山东细犬保种场存栏细犬80余只,临清狮猫保种场依托临清市狮猫协会,采取场区保种与社会散养相结合,全市纯种狮猫约200只。由于两个品种主要用于娱乐鉴赏为主,通过协会参加各类比赛及销售少量原种获取一定收益。

3 取得的成绩与典型经验

3.1 实现37个畜禽遗传资源实现活体保种全覆盖

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与保种企业的努力下,山东省已基本实现37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活体保种,且至少有1个保种场。鲁西牛、渤海黑牛、德州驴、烟台黑猪、莱芜猪、里岔黑猪、五莲黑猪、牙山黑绒山羊、沂蒙黑山羊、琅琊鸡、中华蜜蜂等地方品种都拥有2个或以上的保种场。同时,还依托莱芜市畜牧兽医局、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分别建立了地方山羊与地方鸡的活体基因库。

3.2 借力科研推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

自2000年以来,山东省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研究与开发上硕果不断,保种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省农业良种工程、科技发展计划、财政支农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及各类基金项目,利用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培育出畜禽新品种或配套系20个。保种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种质优势,利用地方原种开展资源开发,培育新型优质畜禽新品系,并推广到全国多个省市。如:汶上芦花鸡、琅琊鸡等。

3.3 打造品牌形成以开发促保种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随着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保种企业针对所保护畜禽资源的特色,结合“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宣传与产品开发推广力度,打造地方区域品牌,形成以莱芜 “三黑一花”特色产品、 “里岔黑猪”特色肉、 “江泉”沂蒙黑猪肉、 “华兴”牌渤海黑牛肉、 “青河”文登黑鸭蛋、 “汶水”牌特色蛋品、 “禽雁”特色活禽、 “峰祥”特色活羊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畜产品品牌,并逐步被广大消费者及客户认可,特色产品消费的升级带动整个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养殖与加工,以 “遗传资源保护-特色产品开发-遗传资源保护”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3.4 引导实力企业助力品种保护

针对尚未形成特色开发产业的畜禽遗传资源,采用联姻方式,促进特色种群保护、开发与实力企业相结合,在借助企业实力实现畜禽遗传资源获得有效保护的同时,依托实力企业的资金、人员、技术与企业发展理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引导特色畜禽遗传资源走上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轨道。

3.5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尽管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具有良好的地方适应性、耐粗饲、肉质优、风味佳等特性,但与 “洋”品种比较,普遍面临生长慢、出栏率低、饲养成本高的问题,降低生产综合效益,制约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生产与推广。为破解这一瓶颈,保种企业采用 “特色养殖+产品加工+特色营销 (电子商务、专卖店或商超)”的运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整体运营综合效益,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特色养殖环节,注重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及服务协作的方式,形成多元化利益联结模式,增加农民特色养殖收益,提高特色养殖的积极性。在产品加工环节,采取自主加工与委托加工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盘活社会存量产能。在营销环节,采取互联网营销与专卖店、商超销售相结合,多渠道拓宽营销渠道,实现“三链重构”,深入推进整个特色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对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

3.6 搭建全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已建立66家畜禽活体保种场、7个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 (其中2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2个活体基因库,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正在筹建中, “四位一体”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正初步建立。同时,借助 《畜禽种质资源搜集、保护与评价》课题,围绕“一个地方品种,一个主导场家,一套保种方案,一名省级专家,一支保种队伍”的方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广单位及保种企业参加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技术服务体系, “两大”体系的搭建为全省深入开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7 初步建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监测机制

为切实掌握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存养变化情况,省畜牧兽医局主要通过4个措施实施监测。一是省畜牧总站成立种质资源科,主要承担全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工作,协助局畜牧科技处开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生产监测。二是年末各地方遗传资源保种场向省局提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本年度地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情况。三是省局通过保种场种畜禽经营许可证换发及不定期调研,了解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生产情况。四是各保种场通过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定期上报本场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 保种群规模偏小,种群质量参次不齐

全省37个地方品种共有保种场近70家,除部分家禽企业发展较大外,牛、马、驴、猪、羊等保种群体普遍偏小,尽管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数量,但从保种角度来说,尽可能扩大群体规模才符合群体遗传学原理,更有利于畜禽资源的保护与选育。同时,由于受保种条件及技术水平所限,部分畜禽遗传资源中含有外来品种血液,再加上本品种选育、提纯速度慢,造成保种群体个别性状不够稳定。

4.2 保种场底子薄,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不足

许多保种场是国企或事业改制而来,管理者形式多样,大部分保种场在土地、房舍、设备设施、经营管理、种群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基础偏弱,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明显不足,在日常技术管理与畜产品开发运营方面欠缺经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比如谱系不全或不规整,饲养档案不完善,缺少保种方案。技术人员以家庭成员为主,缺少专业教育背景,缺少必要的育种知识。

4.3 地方畜禽资源开发程度普遍偏低,部分品种无任何形式开发

纵观37个地方品种的开发,总体开发程度不高,其中鸡、猪的开发程度稍高,牛、鸭、山羊、绵羊的开发程度普遍不高,尤其在牛、马的开发上,由于受占用资金大,开发速度慢等多种条件限制,只有渤海黑牛开发程度较高,正在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鲁西牛、蒙山牛、渤海马都仅处于 “因保而保”的品种保护初级阶段。

4.4 企业经营困难,科研投入明显不足

受 “洋”品种冲击的影响,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企业均不同程度出现经营业绩不佳的状况,尤其是大家畜及品种开发程度低的企业,由于经营苦难,主要精力用于核心群的保护,很难投入经费开展各类开发试验,若没有相关科研合作经费或政策性资金扶持,企业只能尽力开展资源保护。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中,保种企业能直接申请获得科研经费支持的不超过10家,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品种选育、开发的企业不超过20家。

4.5 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社会存养量日趋减少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步伐的加快,散养户逐步退出养殖队伍,而更适合散养户养殖的地方畜禽品种的散养数量也随之减少。据课题组调研情况分析,地方品种养殖数量持续减少,且主产区范围逐步缩小,除家禽外,保种场已逐步成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最大的保护基地。比如蒙山牛、渤海马、大尾寒羊、寿光鸡、大蒲莲猪、临清狮猫等畜禽品种社会散养极少。

4.6 山东省地方各级政府保种经费投入不足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就全省情况来看,省财政预算中尚未列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专项经费,全省各地级市中仅莱芜财政每年列支30万元用于莱芜猪的保种,其他市、县尚未有专项保种经费,致使部分保种企业多年未受到任何一级地方政府的保护经费支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公益事业,尤其是近期开发难以取得效益的遗传资源,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保证畜禽遗传资源获得保护与发展。

4.7 尚未建立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

基因库保种与活体保种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建立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开展畜禽冷冻精液、冷冻胚胎、体细胞及血液等形式的遗传物质保存,是增加畜禽遗传资源安全性,提高保种效率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本省的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仍在筹建中,若能获批建设,将能对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遗传物质实现长期有效保护。

4.8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监测及评价机制尚待完善

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省、市、县三级保护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市、县缺乏专门的畜禽遗传资源管理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保护监管机制,政府保护职责体现不充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平台仍需继续完善,畜禽遗传资源标准体系还不健全,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特性、生理特性、适应能力、遗传多样性程度、群体间遗传距离、群体分化、基因流动及起源等评价还未完全开展。

5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围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制定地方性产业保护与发展规划,鼓励企业与个人参与保护及开发工作,并出台有利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如税收、保险等。在扶持资金安排上,加大向保种企业的倾斜力度,力争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按比例共同出资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新格局。

5.2 创新遗传资源保护模式

在保护方式上,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活体保种为基础,逐步扩大核心种群数量,结合生物保种技术,形成以保种场、保护区、活体基因库与遗传物质基因库为框架的多元保种体系。在保护主体上,建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保护体系,继续实行以企业或个人为主,县级政府参与,省、市级政府提供适当补助的形式,从而将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5.3 加强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交流与评价的政策、办法,制定并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建立、运行、考核与撤销机制,搭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种、饲养管理及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建设标准体系。制定详实的地方畜禽品种调查、濒危评估方案及抢救性应急预案,形成相对完善的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5.4 提高科研经费投入水平

充分利用科技、农业、教育等部门的研究资金,切实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特性、生理特性、适应能力、遗传多样性程度、群体间遗传距离、群体分化、基因流动及起源等方面的研究。鼓励保种企业自筹资金,利用地方畜禽资源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新品种 (系)选育,开发有市场潜力的种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科研经费水平,切实解决好畜禽遗传资源利用比较迫切的瓶颈问题。

5.5 建立遗传物质交流机制

通过建立遗传物质交流机制,实现同一品种不同种群间遗传物质交流,丰富种群基因型及家系数量,最大程度的减少种群内近交,提高保种群质量。借助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的遗传物质保存利用功能,定期开展冷冻精液、胚胎的交换利用,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5.6 切实推进科研入企合作

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确保畜禽遗传资源实现有效保护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利用山东省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出增重速度快、畜产品产量高、产品质量高 (优)的适销畜禽新品种 (系),提高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市场占有率,发挥好特色品种的资源优势,推动山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保种遗传山东省
非遗传承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