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废弃露采矿山综合整治的思考

2018-01-18安济文宋真真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废弃地矿区整治

安济文 宋真真

(1.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2.大连市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1 背景

矿产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矿产的开发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的一次性能源,工业原材料和农用生产资料。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得以大量地开发利用,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由于过度、无序的开采,造成了地区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致使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工作环境质量,对废弃露采矿山进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

2 废弃露采矿山存在的问题

2.1 破坏生态环境

采矿活动破坏了原来生长在山体表面的植被,并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采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矿、废石土、矿渣等废弃物堆积排放也会破坏原生植被,恶化植物群的生存条件,使其覆盖率降低,并引起水土流失。此外,长期堆放于矿区地表的固体废物,由于终年暴露在大气之中,因风化作用变成粉末状,在一定的风速作用下扬起大量粉尘而污染大气。

2.2 破坏生态景观

露天矿山的开采,很容易肢解当地的自然景观,将山体原本具有的自然景观变得满目疮痍。露采矿山多以石矿为主,在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陡坡、采石坑、裸露基岩。部分石矿越界开采,开采范围超过山脊线,使开采区内的地形地貌发生重大改变。此外,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裸露岩体,岩石突兀不平,参差不齐,与周围绿色植被生态系统极不相称,形成显著的对比,与附近的优美景观极不相称,大大损害了城市旅游景观的协调统一。

2.3 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在山体构造、爆破采动以及成岩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下,许多宕口边坡岩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裂隙、断层破碎带、软弱泥岩夹层等结构面。在这些结构面的不利组合下,岩体比较破碎,极易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此外,矿山人工开挖的斜坡坡角一般较大,多数废弃露采矿山坡角近于直立,或形成反坡,严重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容易引起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特别在一些岩层与坡面的倾向相近时,过度放坡的危害更大。

2.4 影响节约集约水平提高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采矿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废弃露采矿山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提高。

3 废弃露采矿山整治建议

废弃露采矿山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状况,其废弃露采矿山整治要以消灾减灾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目标,以生态绿色为导向,按照“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景则景”的原则,坚持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土地开发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充分挖掘废弃露采矿山潜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促进废弃露采矿山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1 以规划手段引导整治方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实地调研和分析矿山本底适宜性和区位、经济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安排,将废弃露采矿山划分为生态复绿、生态复耕和开发利用3个整治方向。针对不同的整治方向,实施差别化的方向引导。

3.1.1 生态复绿

通过适当的工程技术和绿化手段,增加绿色植被、增强可视效果,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对于位于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废弃露采矿山,以及边坡坡度较大、不宜开发建设的废弃露采矿山,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复绿,修复生态环境。

3.1.2 生态复耕

在消除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隐患和生态复绿基础上,鼓励将地势平缓、与耕地相邻,且具有复耕条件的矿山复垦为耕地,从而进一步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政策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确保建设用地面积不增加,利用更集约。

3.1.3 开发利用

在确保矿区符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治理、场地平整、余量资源利用等方式,将废弃露采矿山开发整理为建设用地并予以建设利用。如可以将临近产业园区、区位条件较好的废弃露采矿山,与园区产业调整相结合,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提供建设空间;将交通便利、规模较大的废弃露采矿山开发为工业用地,用于仓储物流。

3.2 以技术手段修复生态景观,消除安全隐患

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有很多种类型,对其进行治理时,要根据矿山的具体特征综合分析其治理方法,达到修复生态景观,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废弃露采矿山主要治理类型有不稳定边坡治理和矿区废弃地治理2种。

3.2.1 不稳定边坡治理

针对不稳定边坡,常采用的方法是削石降坡法和削坡反压法2种方法,具体要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削石降坡法是不稳定边坡治理优先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挖方、填方等技术手段控制边坡高度和坡度,从而保证边坡自身稳定的一种整治方式。削坡反压法是通过将不稳定边坡上方的部分岩体削除,经压实处理后堆放于坡脚,从而减轻滑动岩体的重量,达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的整治方式。同时为改善矿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后,可引入“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绿化模式和技术恢复矿山边坡及周边的植被,重塑矿区自然景观风貌[1]。

3.2.2 矿区废弃地治理

矿区废弃地整治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循环[2]。对于矿区废弃地的治理,需要首先对矿区进行场地平整,其次是通过表土覆盖法、化学改良法、施加有机质等基质改良的技术方法,有效提高矿山废弃地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变其结构性能。也可通过种植固氮植物和菌根植物的方式改良废弃地。

3.3 以分布特征控制整治时序,控制整治进度

根据废弃露采矿山在地域上分布特征、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育规律以及相关规划的安排将废弃露采矿山治理时序确定为近期和远期。将位于城市主城区内部或高铁、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对周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严重,急需进行治理且县区治理意愿强烈的的废弃露采矿山纳入近期治理废弃露采矿山;将主干水系流域、水源区矿山,以及其他比较分散的矿山,矿山数量少、相对分散、安全隐患不太严重、生态环境较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地区,纳入远期治理废弃露采矿山。

3.4 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提供资金保障

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属于公益性事业,它的受益没有独占性,因此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应加大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应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双管齐下提供资金保障。

3.4.1 加大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的划分原则,分清事权,地方政府要设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增加资金投入。对于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历史欠帐找不到责任人的,由地方政府投资,进行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对于近些年形成的废弃露采矿山,应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督促原矿山企业进行投资治理。

3.4.2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靠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单独投资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应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制定残留资源开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法人或自然人,按照“谁投入、谁受益、谁使用”的原则,加快废弃矿山治理。

[1]袁修锦.废弃露采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3):156-158.

[2]束文圣,张志权,蓝崇钰.中国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对策研究[J]. 生态科学 ,2000,19(2):73-78.

[3]左芳萍,裴宗平,徐崇喜.废弃露采矿山生态恢复研究与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2):81-83.

[4]黄建军,华建伟,王玉军,等.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盱眙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7,18(2):46-50.

[5]杭邦明.南京市江宁区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整治措施研究 , 江苏地质 [J].2004,28(3):177-179.

猜你喜欢

废弃地矿区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金属矿山废弃地分析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矿山废弃地分析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