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珍贵树种连香树居群分布现状及栽培技术
2018-01-18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张家庄林场,甘肃 陇南 742404)
连香树是东亚植物区系的特有种,为连香树科连香树属的落叶大乔木,是白垩纪的孑遗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甘肃省一级保护树种。连香树是珍贵的树种,其材质纹理直、结构细,是家具建筑良材,树冠雄伟可做庭院及行道树,为优良的用材和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
一、小陇山林区概况
小陇山林区位于我国秦岭山脉西端,甘肃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22′~106°43′,北纬33°30′~34°49′,东西长212.5km、南北宽146.5km。海拔700~3 330m,年均气温7~12℃,年均降水量460~800mm,无霜期140~218d。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条件优越。地址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嘉陵江、渭河上中游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区,林区森林资源对维护甘肃东南部生态安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区经营总面积1 243.0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 118.77万亩;有林地面积823.22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623.9万亩,人工林面积199.3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 852.41万m3;森林覆盖率66.23%。
林区地处我国华中、华北、喜马拉雅、蒙新四大自然植被区系的交汇处,由于小陇山林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林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林区有野生动物389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8种;有各类植物2 845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5种。
二、连香树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40m,树干单一或数个;枝有长、短枝之分,长枝具稀疏对生或近对生叶,短枝有重叠环状芽鳞片痕,有1个叶及花序;芽生短枝叶腋,卵形,有2鳞片。叶纸质,边缘有钝锯齿,具掌状脉;有叶柄,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先叶开放;每花有1苞片;无花被;雄花丛生,近无梗,雄蕊8~13,花丝细长,花药条形,红色,药隔延长成附属物;雌花4~8朵,具短梗;心皮4~8,离生,花柱红紫色,每心皮有数胚珠。蓇葖果2~4个,荚果状,有几个种子,具宿存花柱及短果梗;种子扁平,一端或两端有翅。
(二)生物学特性
在小陇山林区多见在海拔1 600~2 500m的山麓或沟谷杂木林中。本种耐阴性较强,幼树须长在林下弱光处,成年树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深根性,抗风,喜湿,生长缓慢,结实稀少,萌蘖性强。中性、酸性土壤中都能生长。于根基部常萌生多枝。冬芽于3月上旬萌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展叶期,10月中旬以后叶开始变色,到11月中下旬落叶。花于4月中旬开放,至5月上旬为凋谢期;果实于9~10月成熟。分布区气候冬寒夏凉,多数地区雨量多,湿度大。年平均温10~20℃,年降水量500~2 000mm,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为棕壤和红黄壤,呈酸性,pH值5.4~6.1,有机质含量较丰富(高可达8-10%)。
三、小陇山林区珍贵树种连香树居群分布及数量现状
(一)分布情况
据调查,小陇山林区连香树居群,总体呈间断分布,分布呈碎片状,分布有4个种群,即渭河流域的立远林场种群地理座标东经106°28′11.7″、北纬34°22′59″,东岔林场种群地理座标东经106°29′4.5″、北纬34°19′9.7″;长江流域的观音林场种群地理座标东经106°30′17.5″、北纬34°8′15.97″,党川林场种群地理座标东经106°5′4.5″、北纬34°17′33.2″(注:种群中心点座标)。种群分布点间距离较大,最短距离约为8.5km。种群间有秦岭主峰阻隔,分属于黄河、长江两流域,在同一流域内也重峦叠障,地形起伏剧烈,种群基因无法进行自然交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正在逐渐丧失或已经丧失。
(二)居群中个体数量
小陇山林区连香树4个居群中,个体数量最大的为立远林场种群,个体数量约大于200株;次为东岔林场种群个体数量约在150~200株间;最少的为党川林场种群仅有3株个体;观音林场种群王家沟居群仅存1株、马家沟居群约12株。
(三)保护的必要性
连香树属易危树种,在我国第一批公布的重点保护植物中属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从小陇山林区连香树居群分布和数量两个方面反映出保护连香树的紧迫性。因此,通过连香树的人工栽培,增加遗传多样性从而增强居群的适应能力,并有效扩大连香树居群个体数量,对保护小陇山林区连香树现有资源、防止绝灭及维持生物多样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提高连香树这一珍贵树种的利用价值、扩大资源量。
四、栽培技术
(一)育苗
1.育苗地概况。育苗地设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张家庄林场中心苗圃,位于两当县张家庄乡境内。海拔1 250m(两当桥)~2 686m(辛家山),年平均温5.2~12.9℃,极端最高气温39.0℃,极端最低气温-23.0℃;年平均降雨量748mm,无霜期200多d。苗圃土壤为棕色沙壤土,pH值5.0~6.5。
2.种子来源。育苗用种子采自小陇山林区立远林场,共2kg。种子褐色、扁卵圆形,顶端有长圆形透明翅。经测定种子平均长0.3cm、平均宽0.19cm,千粒重0.8g,种子优良度为80%。
3.种子处理。在播种前7d,将连香树种子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进行消毒,随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30~40℃的温水浸泡2d,后拌入细湿沙,上盖湿毛巾,放置在25℃左右的温室内进行催芽,并经常翻动,当种子有30%以上露白时及时播种。
4.培育基质。以森林腐殖质土 :圃地土 :腐熟厩肥=6 :3 :1,同时每立方米拌入2.5kg的二铵或5kg的过磷酸钙作为底肥,混合均匀后杀虫杀菌。采用12cm×13cm黑色营养杯培育苗木。播种时间为3月中下旬气温达5℃时可进行,每个营养杯播种2粒,用泥炭土覆盖,覆土厚度0.2cm,喷水浇透并覆盖草帘,保温保湿。
5.苗期管理。第一,温湿度管理。连香树生长特性较耐湿、耐阴,幼苗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左右、湿度70%左右。夏季高温对连香树幼苗生长极为不利,其在烈日下1~2d则会全部枯死,因此要随时观察气温变化情况采取防晒措施。第二,除草及遮阳。一般播种后约20d左右出苗,出苗率达90%以上,幼苗出土后,选择阴天逐渐揭去草帘以增加幼苗的抗性,待幼苗出齐后,应及时松土、锄草。第三,浇水。连香树属于小粒种子,播种时覆土薄,抗旱能力弱,播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由于其种粒小,只能采取喷雾的方式浇水,否则很容易将种子冲出土壤而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第四,追肥。连香树从幼苗真叶展开后即可进行施肥,以促进其生长,初期施肥最好选用磷酸二铵进行叶面喷雾追肥,浓度0.3%~0.5%,用量0.5kg/亩。速生期可用10%的稀薄人粪尿加0.2kg尿素、每隔半月施一次,至9月中旬为促进苗木木质化,应停止浇水、施肥,幼苗虫害有蛴螬和蚜虫两种,可用药物进行防治。
(二)造林
1.容器苗造林。造林苗木选用1a生容器苗,地径0.6 cm以上,苗高50cm以上。造林时间为春季,要适时早栽,土壤解冻后即可进行。造林前必须整地,一般与造林同时进行。整地为穴状,规格50cm×50cm×40cm,品字形配置,株行距为2m×2m,造林密度为375株/亩。栽植时应将营养杯撕破并从栽植穴状取出。
2.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及时除草,每年2次,连续抚育3年。第一次幼林抚育在6月初进行。抚育时应该注意以防树苗被砍。割草时应一手扶住树苗,先割除幼树周边的杂草,再割除其余的杂草。第二次除草在8月底9月初进行。同时要加强管护,落实管护责任,防止人畜践踏,确保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