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2018-01-18李永强

甘肃农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李永强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崇信县分校,甘肃 崇信 744200)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十三五”时期,是崇信县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业”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求,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崇信培育实践,探讨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基本情况

崇信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东端,东邻泾川县,南与陕西陇县接壤,总流域面积137.2万亩,耕地37.9万亩,全县辖2乡3镇和一个工业集中区管委会,79个行政村,410个合作社,总人口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4%;农村劳动力5.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9.5%。性别构成上,男性3.9万人,占68.5%,女性1.8万人,占31.5%,表明从事基本生产劳动的主力军依然是男性。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6.4万亩,主要以小麦、玉米、糜谷、豆类等粮食作物和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全县有果树6万亩,种植牧草11万亩,家畜饲养量12万头。在5.7万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3.3%,受过一个月以上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0%,真正接受过专业教育并取得证书的仅占3%,农村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56年,劳动者专业技能普遍缺乏,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较为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整体效益的迅速提高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为此,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工程。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崇信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识进一步的增强,但总体来看,由于该县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区域生产、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中、高级职业农民的数量较少,职业农民的产业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素质低,人才严重匮乏

职业农民是新生事物,职业农民的发展缺乏有实践经验、市场知识的牵头人。种养大户大都是在外打工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农民,普遍只有初高中文化,缺乏基本的政策水平和市场知识。由于有文化的青壮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受传统观念影响,培训意愿不强烈,农民职业化程度和综合科技素质低。社员多是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农民,他们普遍对新事物的学习意识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学员培训学习受季节性生产制约,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很难集中统一。

(二)发展基础薄弱,服务带动能力不强

受资本、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土地流转难,职业农民产业规模小,集中程度低,种植大户少,农业兼业化问题突出。农民基础条件差,农业融资难,政策扶持少,职业农民发展资金短缺。

(三)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目前,崇信县农民教育培训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专项资金外,由于资金困难,还没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投入渠道,也没有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严重影响了培训举办方和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加之金融贷款门槛高,贷款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仍是制约农民发展产业的一大瓶颈。在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和产出效益增长缓慢的形势下,农民普遍缺乏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成就

自成立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以来,崇信县农广校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围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硕果累累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销售能力,力争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崇信县农广校于2014—2017年通过开展理论实践培训,以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产业规划为培训重点,共为我县培养了苹果生产工670名,农机合作社带头人40名,蔬菜是生产工247人,畜禽养殖工61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新型农民合计1 018人,投入总经费180万元,为其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用技术培训成绩斐然

以服务“三农”为目标,近四年来,崇信县农广校的专职教师,结合农时农情,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深入各乡镇,以包乡、包村、包点的形式,适时开展培训和生产指导。将提前采购编印的《幼龄果树栽培技术》《果园标准化管理》《肉牛科学饲养》《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沼气池日常维护和管理技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崇信县农民培训手册》等培训资料10万余份分发到广大农民朋友手中,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拉家常”的办法对农民群众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咨询和相关服务,逐步完善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务机制,指导群众加强大田农作物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指导蔬菜种植户加强田间管理,就优质果园建设、果树栽培技术、果园病虫害防治、果园规模化生产经营等知识对果农进行培训,使广大农民真正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取得了明显实效。实用技术累计培训农民16 000多人(次)。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途径

结合崇信实际,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力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工程创新点。一是创新培育模式,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培训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只是培育的一个环节;培育则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过去我们实施的阳光工程等项目,目标虽然都是培养人,但主要是办班完成培训任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要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模式,同时,要通过全过程培育、后续跟踪服务等方式,为培育对象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要区分对象,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要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训练,进一步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二是实现从培训过程考核到绩效考核的创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过程不再是考核的重点。我们要把培训过程、产业发展和培育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培育效果的综合指标,确保培训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三是实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在坚持传统手把手、面对面培训指导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与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技术信息咨询、在线认定管理和绩效考评。

(二)立足社会化服务保障,强力推进各项培训机制建设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要成立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农牧部门牵头,人社、科技、林业、教育、文化等部门协同推进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机制,制定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采用项目运作方式,有效整合分散的培训项目,统一审核、分头争取,增强培训项目申报的针对性。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能人大户参与农民培训,改变以往政府大包大揽、部门分散重复培训的被动局面。二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稳步推进农民素质教育的常规化和规范化。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使用农牧、林业、扶贫、人社等部门培训资金,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捆绑式集中使用培训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拉动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为农民培训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爱的职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