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志的江苏省土产药物研究

2018-01-18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ShellyChen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物产江苏省药物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Shelly Chen

地方志是按照一定体例,全面记述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史志文献。部分地方志物产篇或土产篇中,会以药属、药类、药品、药材、药草、药等形式单独列述当地土产药物。江苏省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自古以来出产药物丰富。本文将基于157种古代地方志文献系统梳理研究江苏省土产药物。

江苏省古代地方志概述

江苏省地方志起源较早,存世数量较多。但江苏省行政区划历代变迁较为复杂,各时代所包含的区域有所出入。为方便当下阅读与应用,本文所述江苏省古代地方志,是指现今江苏省行政区划内的各市县成书于1911年(含1911年)之前的县志、厅志、州志、府志及省通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古代地方志被影印出版或收录数据库。笔者通过《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国方志丛书》2部影印出版的方志类丛书,与爱如生中国方志库1个大型的方志类数据库,来获取江苏省古代地方志全文。《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江苏省》分别影印出版江苏省古代地方志67种、95种,爱如生中国方志库收载影印的江苏省古代地方志110种。删去三者重合部分,笔者总计收集江苏省古代地方志157种,包括宋代6种、元代3种、明代46种、清代102种,涉及古代60余个府县,区域涵盖现今江苏省行政区划内的全部13个地级市。

土产药物

宋元时期,地方志编撰体例趋于规范。明清两代,地方志编撰进入鼎盛时期,编撰体例更加规范。地方志中多设“物产”或“土产”专篇,分类记述当地土产。例如,宋《(景定)建康志》物产篇分谷、帛、金、药、香、果、菜、禽、鱼、兽10类记述当地土产。

本文收集的157种江苏省古代地方志中,有83种地方志记载当地物产时,将药物单独作为一类列述。例如,明《(万历)重修昆山县志》土产篇载昆山县土产药物8种,“药之属八:车前子、香附子、罂粟壳、蛇床子、蝉蜕、紫苏、黑牵牛、何首乌。”[1]

83种地方志物产(土产)篇收录土产药物,少则2种,多则127种。笔者将上述土产药物逐一与《中药大辞典》(第二版)比对,共梳理出江苏省土产药物约450种,有111种药物见于10部以上的地方志。

其中,以香附、何首乌、半夏、薄荷、枸杞5种药物记载最多,50余部地方志均记载上述5种药物。40余部地方志收录天南星、益母草、车前子、紫苏、蛇床子、麦门冬、豨莶、荆芥、菖蒲、栝楼、夏枯草11种药物。30余部地方志收载川芎、蒲公英、牵牛子、菟丝子、苍耳子、金银花、茴香、牛蒡子、桑白皮、天花粉、商陆、五加皮、茵陈蒿13种药物。20余部地方志记载艾、地骨皮、王不留行、桔梗、地黄、地榆、薏苡仁、谷精草、蓖麻子、马鞭草、忍冬藤、天门冬、红花、蒺藜、泽兰、射干、马兜铃、槐角、柴胡、蒲黄、甘菊21种药物。10余部地方志载录苦参、瞿麦、白芷、苍术、旱莲草、鹤虱、刘寄奴、芍药、高良姜、杏仁、玄参、芫花、大蓟、决明子、女贞子、山药、小蓟、旋覆花、枳实、藿香、桃仁、土牛膝、白及、连翘、龙胆草、青葙子、威灵仙、细辛、茱萸、百合、蝉蜕、淡竹叶、前胡、香薷、羊蹄、海螵蛸、黄精、牛膝、青木香、山慈菇、葶苈子、天麻、山楂、百部、贝母、积雪草、茅根、木贼、三棱、沙参、地肤子、络石藤、马芹子、三白草、木通、莳萝、延胡索、远志、紫葛、紫花地丁61种药物。

以中药黄精为例,宋《(景定)建康志》、元《(至大)金陵新志》、清《(嘉庆)重刊江宁府志》、明《(正德)江宁县志》、清《(光绪)六合县志》,元《(至顺)镇江志》、清《(乾隆)镇江府志》、清《(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清《(康熙)金坛县志》,清《(嘉庆)重刊宜兴县旧志》,清《(嘉庆)如皋县志》、清《(光绪)海门厅图志》等今江苏省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南通5个地级市的12种古代地方志土产(物产)篇均收载黄精。

此外,车前草、楮实子、莱菔子、土茯苓、玉竹、菴闾子、金樱子、青蒿、金茶匙草、天仙藤、老鸦眼睛藤、鱼腥草、白蔹、侧柏叶、大戟、大青、防风、栝楼仁、马兰、南烛、桑寄生、天名精、白前、斑蝥、陈皮、丹参、地龙、冬瓜子、覆盆子、葛、贯众、虎杖、槐花、黄连、马勃、闹羊花、荠苨、土三七、五叶藤、禹余粮、皂角刺、泽漆、枳壳、钟乳石、萹蓄、地锦草、卷柏、漏芦、茜草、酸浆、菟丝、王瓜、辛夷、玄精石、罂粟壳、紫苑、三赖子、剪草等60余种药物见于5部以上地方志。菝葜、白扁豆、大黄、当归、鹅不食草、茯苓、干地黄、虎耳草、黄芪、萝藦、牡丹皮、木瓜、木馒头、佩兰、青蒿子、石菖蒲、乌头、蜈蚣、仙茅、荨麻、夜明砂、白蒿、半枝莲、蟾酥、常春藤、陈仓米、茺蔚子、浮萍、甘遂、骨碎补、鬼箭草、过山龙、接骨木、荔枝草、鹿棃、人参、三七、桑虫、桑螵蛸、桑椹子、蛇蜕、水蛭、土大黄、土木香、无名异、泽泻、白丁香、白术、白鲜、柏子仁、蚕沙、柽柳、翻白草、鬼箭羽、寒水石、花椒、滑石、灰藋、火焰丹草、苦草、藜芦、虻虫、芡实、蜣螂、青皮、如意草、石蚕、水蓼、天仙子、土瓜、望月砂、乌蛇、五味子、五爪龙、羊蹄草、罂粟、栀子、枳椇子、珠儿参、紫堇等约140种药物见于2部以上地方志。另有巴豆、白芥子、白头翁、白薇、半边莲、鳖甲、蟾蜍、灯心草、地钱草、杜衡、蜂蜡、蜂蜜、凤尾草、浮小麦、谷芽、龟板、孩儿茶、黄明胶、黄芩、金星、款冬、栗壳、芦根、麻黄、马齿苋、麦芽、蔓荆子、皮硝、牡蛎粉、木香、枇杷叶、七星草、千金子、青礞石、青鱼胆、山豆根、升麻、鲜石斛、石见穿、石首鱼、柿霜、蜀葵子、鼠妇、酸枣仁、娑罗子、太子参、瓦楞子、无花果、芜青、五谷虫、五爪金龙、小青、蟹爪、续断、野菱、夜合花、郁李仁、芫青、猪苓等约140种药物仅见于1种方志。例如,猪苓见于明《(万历)丹徒县志》,麻黄见于清《(乾隆)淮安府志》,黄明胶见于清《(嘉庆)如皋县志》。

受本文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述83种地方志各收录了哪些药物,以及450种土产药物各分布于哪些方志。

部分地方志中虽不单列药属,但草属、花属、果蔬等其他类别包含部分药物。如清《(光绪)丹徒县志》卷十七物产篇载“按之本草无不可以入药”[2],该书草属记载柴胡、牛膝、夏枯草等近百种药物。

分析讨论

上述83种江苏省古代地方志中,约3/4的地方志除罗列土产药物名称外,还记载药物别名、基原形态、生长环境、主治功效等相关信息。下文从药物名称、形态产地、主治功效、道地药材、土贡药品5个方面展开分析。

1.药物名称

地方志中常记载药物土名、俗名、异名等别名。摘录如下:枸杞,土名甜菜头;薏苡,土名菩提珠;枳实,土名枸橘皮;天瓜,俗称瓜蒌;车前子,俗名蛤蟆衣;豨莶草,俗名火杖草;天芫荽,俗名漆草;乌头,俗名僧鞋菊;草决明,俗名望江南;鬼臼,俗名害母草;鹤虱,俗名狗虱;菟丝子,俗名金线藤;泽兰,俗名香草;蒲黄,俗呼蒲槌;紫花地丁,亦名见肿消;王不留行,亦名麦蓝子;玉竹,一名葳蕤;山楂,一名棠球;半夏,一名守田;土山漆,一名铜筋铁骨草;蒲公英,一名黄花地丁;如意草,一名箭头草;柽柳,一名西湖柳;益母草,一名茺蔚;何首乌,一名夜交藤;仙桃子,一名打不死草;南烛子,一名青精子;商陆,一名樟柳;鼠黏子,一名牛蒡子,一名大力子;白芷,一名芳香,一名泽芬,一名药香草;苦参,一名昆仑草;五加皮,一名文章草;三白草,一名莳田草;地龙,一名曲蟮,即蚓;金茶匙草,即石韦;鳢肠草,即旱莲草;旋覆花,即滴滴金、金沸草;蕺草,即鱼腥草;铺地锦,即蒺藜;刘寄奴,即大叶蒿子;怀香子,即小茴香;忍冬藤,即金银花藤;瓦楞子,即蛤壳;望月砂,即兔屎;夜明砂,即蝙蝠屎;海螵蛸,即乌鲗鱼骨;蚕沙,即晚蚕屎;桑螵蛸,螳螂卵也。部分药物还附有古名,如载:远志,葽也;益母,蓷也;车前,芣苢也;当归,文无也。上述药物别名,部分具有地方特色,方便当地民众采药用药,也能补充解答传统本草著作中存在的部分药名争议。

因地方志多为文人儒者编撰,文人对药物了解毕竟有限,地方志收录的药名时有别字,记载的药物基原、功效等也可能存在少许谬误。例如,明《(万历)通州志》记载:紫菀,即车前草根;《中药大辞典》则记载紫菀的基原为菊科紫菀的根和根茎。两者记载不符,有待进一步考察。

2.形态产地

地方志还记载部分土产药物的原植物形态与生长地点。例如,清《(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八物产篇药之属记载王瓜,“《图经》曰: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叶,圆无所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原志》误作蔬圃中之黄瓜。”[3]

地方志记载药物形态,多用平日常见的植物作类比,以指导当地民众识药用药。例如,香附,叶如老韭;苦参,叶似芝麻;柽柳,叶如柏,花如粟;鹤虱,结实如蒿子,粘人衣。地方志记载的药物产地,多为其具体生长环境。例如,金茶匙,出牛头山;珠儿参,产君山;牛顺头草,出西山贵堰岭;蛇床子,生太湖旁;陈皮,出洞庭;荆芥,九里河两岸多植之。

3.主治功效

少数地方志记载土产药物的主治功效。地方志所载药物主治多为临床常见病证,又以急症、外伤科病证居多,方便当地民众就地取药,简便实用。例如,明《(正德)江宁县志》卷三物产篇药之品载:“鹿棃,《本草》云江宁府出一种小棃,名鹿梨,叶如茶,根如小拇指,土人取其皮治疮癣及疥癞,云甚效,八月采……败酱,《本草》出江宁,除痈肿……荨麻,《图经》云能疗蛇毒,然有大毒,误服之,吐利不止……菝葜,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4]

地方志记载药物功效时,注重阐述其养生延年功用。例如,清《(康熙)金坛县志》卷六物产篇药类载:黄精,九蒸九曝,服之驻颜,根、叶、花、食皆可饵服;菖蒲,久服轻身,聪明不忘,高志不老;茯苓,久服安魂养神;枸杞子,坚筋骨,轻身不老;泽泻,久服耳目聪明,不饥;黄连,久服令人不忘;金樱子,久服令人耐寒。

古代江苏人民注重食物疗法,地方志中记载了少量药物的食用方法。例如,清《(雍正)扬州府志》卷十一物产篇药之属载:“五加皮,一名文章草,今高邮以之造酒……豨莶草,出高邮,亦以酿酒……茵陈,《本草》注蒿类经冬不萎,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淮阳人家二月二日采野茵陈苗,和粉作饼。青蒿,春生嫩苗可食,今人采,和米粉为饼饵,色味俱佳……甘菊,有黄、白二种,出高邮,土人捣以为酱。”[5]

4.道地药材

清《(光绪)靖江县志》卷五食货志土产篇载:“药材贵于道地,否则萧敷而已。”[6]部分地方志记载土产药物时,会指出当地品质优良的土产药物,即所谓道地药材。例如,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二赋役之土产篇药属载:“紫苏,产武进西直厢昆陵驿者佳;荆芥,产武进通江乡孟河者佳;朱砂半夏,产武进通江乡阜通镇者佳,心赤如朱砂。”[7]

清《(乾隆)江南通志》第八十六卷食货志之物产篇,记载当时江苏各府州道地药材如下:江宁府,句容茅山之苍术、黄精、芝草;苏州府,府学前之紫苏、薄荷;常州府,宜兴铜官之何首乌;镇江府,黄精、南烛;淮安府,芡实、海螵蛸;扬州府,芍药、五加皮、海艾、蛇床子、槐角子;徐州府,山药、百合、茵陈、枸杞、鬼箭草;海州,木香、白蒺藜,以及赣榆县之薏苡仁、大蓟、小蓟。

5.土贡药品

江苏省古代土贡药材包括薄荷、蛇床子、菟丝子、牵牛子、紫苏等数十种。例如,明《(崇祯)吴县志》卷之二十九物产篇载:“薄荷,出府学前南园为佳,谓之龙脑薄荷,岁贡京师。”[8]明《(万历)江都县志》卷八食货志物产篇载:“多蛇床子《本草》扬州贡蛇床子及蛇床仁……有瓜蒌《唐书·地理志》扬州贡瓜蒌粉;有菟丝子《通典》扬州贡菟丝子。”[9]又如,清《(光绪)盐城县志》卷四食货志物产篇载:“药则瓜蒌、香附为良。旧志载前明盐邑土贡有苍术五十斤,艾叶百斤。今则邑中不产苍术,而艾叶不及蕲产者胜。盖物产亦有古今之殊。如《广舆记》载盐城产海螵蛸,今海螵蛸为朐产,而盐邑无之,亦其类也。”[10]可知,土贡药材古今亦有所变化。

清《(康熙)常熟县志》卷之九税课之土贡篇载:“白扁豆三百斤、海金沙一十斤、白牵牛一百斤、紫苏一千斤、黑牵牛一千斤、陈皮二千五百斤、荆芥一千斤、青皮一千斤、紫苏子二十斤、薄荷一千斤、蝉蜕三十斤、粟壳一百斤、小茴香一百斤、香附子五百斤、小茨菰五十斤、枇杷叶二十斤、乌梅二百斤,以上俱解纳太医院。黑牵牛、荆芥、白扁豆、陈皮、青皮、紫苏、紫苏子、薄荷、蝉蜕、粟壳、小茴香等药一十一味,共四千三百三十斤,岁解礼部交纳。”[11]

综上,地方志收录土产药物时,简述其土名俗名、形态产地、主治功效以及道地药材、土贡药品等信息,方便当地民众辨药用药,颇具地方特色。

小 结

地方志如实地记述了当地出产土产药物的种类、异名、形态、功效、质量等信息,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可作为传统本草著作之补充,值得本草研究者关注研究。本文基于83种古代地方志共梳理出江苏省土产药物约450种,其中110余种药物见于10部以上的地方志,又以香附、何首乌、半夏、薄荷、枸杞5种药物出现频次最多。地方志中还记载了茅山苍术、黄精,苏州紫苏、薄荷,扬州芍药、蛇床子,赣榆薏苡仁、大小蓟等江苏省道地药材。

猜你喜欢

物产江苏省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基于数字人文的明至民国山西物产分布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列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风险警示:香溢融通、物产中拓、申达股份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