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果树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措施

2018-01-18李玉平

中国果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毒杀虫树干

李玉平

(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莒南276600)

果树病虫害是指由果树的病害、虫害引起的果树产量减少、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果农收入的一种灾害。水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防治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使用农药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存在水果中农药残留的问题,影响水果质量,因此必须进行“虫口夺果”,既要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又要保证食果安全。

对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首先应当充分利用果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高品质的果树苗,提高果树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形成健康的果树生态系统。从生态角度出发,提高果树自身品质是根本,但也应当加强生态措施,配以药物防治。当果树病虫害大面积、突然性爆发时,果农果断采取药物措施能及时制止病虫害的蔓延,降低其经济损失。对此,应当将提高自身免疫系统同药物防治相结合,着力提高果树栽培方式、选择高品质抗虫害性品种及清洁田园等农艺措施,同时辅以生物、物理等技术,进行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 果树病虫害防治常见问题

1.1 用药不合理

从实际的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来看,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用药不科学、不合理是最主要且最严重的问题。一是,使用劣质药物。大多数果树种植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农药的品种、原理、防效、搭配使用等知识缺乏,防治病虫害时所用药物一般是当地经销商推荐的药物。而一些经销商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把低价、劣质的农药推荐给果农,导致果树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差,果品品质下降。二是,用药量控制不当。因为大多数种植户在防治病虫害时因盲目追求防治效果,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致使果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果品品质下降。

1.2 防治形式单一

当前的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着防治方式太过单一的现象,很多果树种植户只会运用一种农药开展防治,导致防效较差,而且病虫害会出现抗药性。具体来看,在种植果树时不管是否存在病虫都会用药;或者是在初次用药后效果不明显时,采用加大用药量及持续用药的方法来防治;有些种植户甚至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药,这不但会对果树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而且可能会杀害某些益虫,也就无法保障用药效果。

1.3 高毒农药使用频繁

由于一些虫害、病害猖獗,很多果农选择了甲拌磷或特丁硫磷等高毒农药。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公告明确规定,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甲拌磷和特丁硫磷等农药。剧毒、高毒农药对人畜和环境有较大危害性,我国对高毒农药采取了严格管控措施,目前高毒农药使用量占农药使用总量的比重不到3%。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动剧毒、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淘汰剧毒、高毒农药。加强农药特别是高毒高风险农药监管是从源头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作举措。

2 果树病虫害生态防治的重要性

目前,作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我国果品出口率只有1%~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农药残留超标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瑞典、比利时等国对自己国家生产的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出率低于10%,超标率低于5%。2000年,爱尔兰对苹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发现,检出率为59.5%,而超标率为0%。而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的苹果果实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检出率为96.08%,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3.07%。有学者提出,病虫害生态防治是一种非农药防治害虫的新技术,应用在生产上,能利用不同防治措施的互补优势,大幅度提高病害虫的防治效果,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可有效降低害虫的抗药性和减轻农业产品受化学农药污染的程度。该技术还具有经济、安全、简便、无污染等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是值得在果树生产中应用推广的一种新技术。

3 病虫害生态防治措施

我国果树病虫害种类多、范围广、破坏性大等特征,采取恰当的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意义重大。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特征,大致可分为病虫害的初发期、盛发期和末发期这三个阶段。因而,在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首先应当及时了解病虫害的爆发时间点,及时将病虫害控制在初发期,在病虫害尚未形成严重局面时,及时遏止,才能将果树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

秋季是果树挂果成熟期,也是害虫的多发期,对害虫用药物防治,势必影响果品绿色生产的质量标准,若采用生态防治的方法,不仅安全,而且省工省钱又环保。

3.1 以肥治虫法

以肥治虫法有尿洗合剂杀虫法、肥药混合杀虫法、氮肥杀虫法及草木灰液杀虫法等几种方式,不同的杀虫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尿洗合剂杀虫法主要是将500g的尿素与100g的洗衣粉勾兑搅拌而形成的一种合剂,合剂勾兑成大约50kg,并且对果树进行每日约2~3次的喷洒,该方法针对蜘蛛、蚜虫等虫害较为有效。肥药混合杀虫法主要是将肥料与农药进行混合勾兑,然后喷洒到果树上,该方法不仅能直接有效针对蜘蛛、蚜虫等虫害,还能间接给果树施肥,提高果树的产量。氮肥杀虫法是利用尿素液或碳铵液按照一定比例和较为严格的时间间隔,对果树叶进行喷洒的一种方法。草木灰液杀虫法主要是将草木灰与水按比例进行勾兑,并且沉淀一天,然后对果树进行喷洒,不仅能有效抑制病虫害,而且还能够为果树提供钾元素。

3.2 树干包扎法

树干包扎法是指对经常患有树干病虫害的果树,将其枝干进行包扎,从而起到预防作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将树干按一定比例割破,在割口处涂抹上一定量的石灰水,再用浸泡过石灰水的棉花等对树干进行包扎,以起到保护作用。该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护经常患树干病虫害的果树,而且还能够有效杀死果树害虫,对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十分有效。树干包扎法的合理运用能够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对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潜叶蛾类、卷叶虫类、蜘蛛类、梨小食心虫等害虫逐渐向树干上寻找或向树下潜移寻找适宜的越冬场所,此时在树干上绑一草把,为害虫设置一个假设的适宜越冬场所,在第2年春季气温回升前,解下草把集中烧毁,可明显降低害虫越冬基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植物驱虫法

植物驱虫法是指针对蜘蛛、蚜虫、蛆虫等害虫,利用其厌恶的植物气味儿,如韭菜等来对这些害虫进行驱赶,将韭菜等气味儿较大的植物进行榨汁,将汁液与水进行勾兑,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喷洒在果树树叶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的爆发。植物驱虫法是具有生态效益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驱逐果树害虫,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也有果农用樟脑丸防治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等蛀干害虫,既经济又有效。其方法是将樟脑丸块切成黄豆大小的碎块,找到蛀干害虫幼虫新嚼过的木渣或新排出粪便的孔,掏净粪便或木渣,往孔内塞3~5粒樟脑丸碎块,然后用黄泥封口,以防漏气,杀虫效果一般达85%以上。7~10d后检查1次,若还有新的粪便和木渣排出,按上述方法再进行1次。

此外,选用熟烂酸臭的无花果、烂西瓜等,与糖醋液(红糖、醋、水比例为1:3:16)一起放入陶钵,支撑分布在果园中,金龟甲闻到气味就会飞来进入陶钵被淹死,每2~3d收集一次钵中的金龟甲即可。

3.4 保护天敌法

果园中的害虫与其天敌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这一关系辅以严格的农事操作,可避免害虫的危害,对生产绿色果品极为有利。保护天敌法是指利用果树的害虫的天敌来对其进行消灭的一种方法,恰当的运用食物链守则,不仅有效的克制害虫,还能够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最具有生态效益的一种方式。果农只需了解果树的害虫,找出它们的天敌,即可以对害虫进行有效抑制。该方法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且为果农降低用药成本,是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高度结合的一种方法。

3.5 其他

在较大的三合板两面涂上橙黄色油漆,干后再涂一层机油、黄油混合剂,分散挂在果园中,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害虫就会自投罗网,一周更换一次涂刷油漆、混合油效果更好。

4 小结

果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植物抗虫性、果园间作、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科学调控,实现果园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维护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目前我国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采用生态方法防治果树病虫害,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防治效果好,绿色无公害等特点,值得提倡。

[1] 刘丹.设施果树病虫害生态防治的有效措施 [J].山西农经,2017,(02):71-72.

[2]赵彩娣.核桃种植主要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措施 [J].现代园艺,2016,(15):136-136.

[3]古丽阿依夏木,买买提吐尔汗.设施果树病虫害物理及生态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6,(8):33.

猜你喜欢

高毒杀虫树干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为什么树干不是方的?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杀虫专列”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5年内我国将禁用全部高毒农药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河南购买高毒农药将实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