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018-01-18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干热风减产农田

周 利

(河北省涞源县农业局 河北 涞源 074300)

1 干热风危害

干热风俗称旱风、火风。小麦干热风是发生在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农业自然灾害性天气,包含了干、热、风3种气象要素特征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实质是高温、低湿引起农作物生理干旱,风只是加重了危害程度。北方一般发生在5~6月份,这时正值高温、少雨的季节,小麦生长处在抽穗及扬花、灌浆期,高温使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导致小麦灌浆不足,形成瘪粒,减产严重[1]。

1.1 生理作用的危害

1.1.1 蒸腾作用加强。高温、低湿,加上风的作用,使小麦叶片内外的水势差增加,促使蒸腾作用加强,根系吸水供应不上,引起植株水分失衡,叶绿素被破坏,造成叶片甚至植株萎蔫死亡[2]。

1.1.2 呼吸作用加强。高温使植株呼吸作用增强,导致植株消耗底物增加,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2]。

1.1.3 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在干热风的影响下,小麦植株水分供应不足,大量缺水,影响了植株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叶绿素被破坏,最终影响到光合产物的制造、输送、转移与贮藏[2]。小麦灌浆期表现为灌浆速度下降,灌浆期缩短,造成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轻则减产5%~10%,重则减产15%~20%。

1.2 生长中后期的危害。小麦开花遇干热风,则使花药破裂,不能进行正常授粉,造成不实小穗数增多;灌浆乳熟期遇干热风,使灌浆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灌浆,严重影响淀粉粒形成,造成籽粒瘦秕,产量下降;黄熟期遇干热风,使小麦出现“早熟”现象。

2 预防措施

2.1 改善农田基本小气候。营造农田防护林和实行林粮间作可有效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降低植株的蒸腾作用,促进根系的吸水能力。由于农田防护林和林粮间作的这些作用减弱了干热风对小麦带来的危害,促使其各项生理活动正常进行,降低了小麦减产的几率。

2.2 改善耕作制度。调整小麦播期,适时早播,提早成熟收获,避开干热风;加深土壤耕作层,熟化土壤,改善土壤墒情,助根系扎深,增强抗干热风能力。

2.3 施用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施肥不仅能提供给植株所需养分,改良土壤结构,还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改善灌浆期农田小气候,对防御干热风的危害起着很大作用。

2.4 选用抗干热风强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因地制宜的选用抗干热风品种,增强小麦对干热风的抵抗力,提高产量[3]。

2.5 合理灌溉。适时浇好灌浆水和麦黄水,合理灌水既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和空气的湿度,调节农田水热状况,又可以增强小麦植株预防干热风的能力。灌浆水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麦收前2~3周)浇,可延缓根系早衰,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如果前期干旱少雨,则早浇灌浆水,减轻干热风带来的危害;麦黄水可在麦收前8~10d浇1次,既能提高干热风带来的危害,又有利于套种和夏播,如果天气预报浇水后2~3d内可能有5级以上大风时,则不要进行浇水[3]。

2.6 拌种。利用氯化钙或复方阿司匹林拌种,有利于小麦增根、增蘖,提高细胞渗透压和吸水力,促成壮苗,从而增强小麦抵抗能力[4]。2.7 叶面喷肥。在小麦开花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均可增加植株保水能力,增强植株抗逆性,提高灌浆速度和籽粒饱满度,加速植株后期生长发育,达到预防干热风的效果。

猜你喜欢

干热风减产农田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2020年新疆南部区域干热风精细化特征分析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不同调理剂对干热风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基于GIS的邯郸市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65年来濮阳市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