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8-01-18戴利
戴利
剖宫产产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产后出血, 而造成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则是子宫收缩出现乏力情况[1]。为减少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出血量, 本院采用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配合使用, 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精神疾病产妇、肝肾疾病产妇、哮喘产妇、青光眼产妇、前列腺素药物禁忌产妇、无家属监护产妇、意识模糊产妇、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产妇。此次研究得到本院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且所有产妇与家属同意入组接受研究, 并且阅读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产妇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 每组50例。常规组年龄22~38岁, 孕周35~43周。实验组年龄23~39岁, 孕周36~42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产妇接受缩宫素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将20 U缩宫素按照肌内注射的方式注入产妇体内。实验组产妇则在常规组基础上服用米索前列醇, 具体方式为将600 μg米索前列醇嚼碎后吞下, 缩宫素的使用方法与剂量与常规组一致[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产后出血量包括产妇生产后2 h、24 h出血量。对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方案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包括产妇出现的发热、胃痉挛以及呕吐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 实验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为(210.1±6.4)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310.7±10.7)ml;常规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为(268.2±15.6)ml;产后24 h出血量为(425.6±26.5)ml。实验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出现发热1例(2%), 呕吐0例(0), 胃痉挛0例(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常规组出现发热4例(8%), 呕吐2例(4%), 胃痉挛3例(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0)。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胎盘方面的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出现裂伤等, 而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原因, 主要在于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的症状[3]。临床相关调查数据显示[4], 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时间基本在2~24 h内, 且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顺产产妇。在此背景下, 控制好剖宫产产妇的生产安全, 尽量减少其产后出血情况发生以及减少出血量就变得十分关键。
由于很多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其自身宫缩乏力,所以, 缩宫素就成为这类产妇临床干预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药物。对于剖宫产产妇单纯使用缩宫素可以适当提高其子宫收缩能力, 并且缩宫素可以选择性对产妇的子宫平滑肌产生相应的作用[5]。但是, 缩宫素在实际应用当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 主要在于其对于产妇子宫下段切口部位的子宫存在较低的敏感性, 效果达不到理想标准, 且缩宫素自身的半衰期较短, 一些产妇在接受缩宫素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等, 这对于产妇而言存在不利影响。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前列腺素E衍生物,主要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所获得。米索前列醇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其可以对产妇的子宫平滑肌产生较强的促兴奋效果, 有效抑制产妇宫颈胶原成分的进一步合成,可以达到扩张宫颈、软化宫颈的效果, 进而加速产妇子宫的收缩, 从而预防以及治疗产妇在剖宫产之后出现的出血反应[2]。与常规的缩宫素等药物相比, 米索前列醇的药物应用起效速度较快, 且其药效的维持时间较长, 相关成分可以经过产妇的黏膜吸收, 临床当中的用药安全性可以得到较好保证, 产妇不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 极少数产妇可能会出现轻微不适, 但是经过医生处理后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这也让米索前列醇成为临床中预防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常用药物。此外, 米索前列醇是通过人工合成方式所得到, 所以其成本相对并不太高, 也可以在常温环境下保存较长的时间,其经济性、安全性都较好, 对于广大产妇而言都可以较好接受。
需要医生注意的是, 应用米索前列醇时一定要注意产妇用药禁忌证以及具体的用药剂量, 如果产妇存在哮喘、青光眼等症状, 一定不能选择应用米索前列醇。此外, 如果产妇自身心脏或者肝脏、肾脏存在病变反应, 医生应当谨慎用药,以免产妇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而危及生命安全。
在本次研究当中, 实验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为(210.1±6.4)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310.7±10.7)ml;常规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为(268.2±15.6)ml;产后24 h出血量为(425.6±26.5)ml;实验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 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0), 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 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在减少产妇产后出血中存在极为明显的应用优势, 两种药物配合应用还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并且发挥自身的协同功效。
综上所述, 剖宫产生产的产妇而言, 接受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治疗的效果较好, 产后出血量会较少, 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