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CT影像学对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8-01-18覃晨斌潘石宏刘杰明周路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3期
关键词:假瘤影像学结节

覃晨斌 潘石宏 刘杰明 周路路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不具特异性的肺部慢性炎症病变, 具体指的是因细胞聚集而导致局部出现炎性肿瘤样增生性质的病理改变, 其中绝大多数病例为单发病灶, 基于炎症病理,临床可进行抗炎保守治疗, 但部分疗效不佳, 担心病灶可能为低密度恶变倾向, 因此目前很多医学专家主张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而临床治疗的首要基础条件是及时确诊[1]。本文就将探析对肺炎性假瘤病例应用CT影像学检查的临床资料显示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特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59岁, 平均年龄(40.06±6.85)岁。入院时询问患者临床症状, 其中咳嗽7例, 伴咳血或咳出痰中带血丝2例;初期有轻度发热症3例;胸闷或胸痛不适症11例;实验室白细胞计数升高5例;病程最长1年, 最短0.5个月;其中6例有过急性肺部炎症史, 5例患者经抗炎治疗, 临床症状有减轻。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接受CT影像学检查, 扫描机为飞利浦公司提供的64排CT机和GE公司出品, 患者先应用GE扫描仪进行常规平扫, 扫描范围肺底至肺尖, 连续扫描,相关参数设置及基础数据:层厚5 mm、间距5 mm, 螺距3.0、电流90~160 mA、电压120 kV, 扫描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对局部感兴趣区域进行薄层扫描, 层厚1~3 mm, 应用高分辨率算法对局部进行重建, 以获得放大、清晰图像, 多平面病灶区域扫描常见有矢状位、冠状位等。16例患者中常规平扫1例, 其他15例均行平扫结合增强扫(飞利浦CT)。本次研究CT扫描使用非离子造影剂均为碘普罗胺, 品牌“优维显”,碘含量为320 g/L, 注射剂量标准范围为1.5~2.0 ml/kg, 肘静脉注射给入, 流量控制在2~3 ml/s, 静脉期增强后扫描持续时间45~50 s[2]。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16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 其中右肺11例(68.75%)、左肺5例(31.25%)。右肺患者中发生于上叶尖段3例、上叶后段2例、上叶前段1例、中叶内侧段1例、下叶背段1例、下叶外基底段2例、下叶后基底1段。左肺患者中位于上叶尖后段3例、下叶前内基底段2例。

2.2 病灶密度 16例经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患者中, 检查时根据需要CT影像学单独平扫或增强扫或两者结合扫描检查,结果9例密度呈空泡征;8例存在支气管充气征;6例有钙化,其中5例表现为多发点状的钙化现象、1例单发-点状钙化;6例病灶中心显示有液化坏死;2例显示有空洞, 且空洞的内壁呈现出光滑状态。

2.3 病灶大小 经CT影像学检查病灶最大直径范围为 1.4~7.7 cm, 平均直径 (4.55±1.05)cm, 其中 <3 cm 10例、3~5 cm 2例、>5 cm 4例。

2.4 病灶周边组织及边缘CT表现特点 16例患者经检查病灶边缘呈平直征14例;桃尖征13例;毛刺特征12例;棘突征10例;分叶征5例;血管集束征2例;病灶下缘位置散步有结节特征4例;病灶周边呈磨玻璃影1例。

2.5 肺门与纵隔 16例患者CT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

2.6 肺组织其他病变 16例患者中周边呈斑片影状5例,其中双肺部有多发斑片影1例;肺内部呈现出单发结节2例、多发结节3例。

2.7 术前CT辅助诊断和病理取样手术或介入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分析 1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中, 经CT检查确诊者7例, 确诊率为43.75%;误诊9例(56.25%), 漏诊0例;其中误诊为肺部恶性肿瘤7例, 包括周围型肺癌5例、转移瘤1例、中央型肺癌1例, 误诊结核球1例、肺脓肿1例。

3 讨论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部良性病变, 为某些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慢性化发展或转归, 由于局部局限化最终形成了瘤状肿块或类结节病灶。目前医学界关于该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 一些医学专家觉得可能和肺部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原因有关, 临床经抗生素治疗, 部分病例可见明显改善。经实验室病理分析病灶由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复杂细胞组成, 是一种肿样炎性肉芽的增生性病变。有数据统计显示, 肺炎性假瘤患者中近40%无典型临床体征及症状表现, 多发于中青年, 可伴随呼吸系统症状, 如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 且咳嗽程度不尽相同,部分病例经健康体检发现病情[3]。

手术是肺炎性假瘤常见治疗方式, 一般该疾病术前确诊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 临床常混淆为肺部恶性肿瘤[4]。本次研究16例患者中1例经CT平扫, 高疑为炎性假瘤, 其他病例平扫不能加以鉴别, 因此感兴趣区域行增强扫, 再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 以获得局部更清晰、更具针对性的资料图片,对于CT高疑或首诊为恶性肿瘤者, 建议穿刺病理检查, 或手术随访。16例患者CT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诊断符合率为43.75%(7/16), 其他病例均误诊, 绝大多数误诊为肺癌,可见CT扫描影像学检查用于肺炎性假瘤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但诊断准确率较低, 临床常和恶性肿瘤相混淆, 为进一步提升术前诊断符合率, 医师可进行多种临床辅助检查, 根据不同检查手段对身体组织显示的性质特点,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 进行综合鉴别诊断。

肺炎性假瘤可发生于肺部任何位置, 常见单发病灶, 多处肺部外围, 总结部位可分布在上叶尖段、上叶后段、上叶前段、中叶内侧段、下叶背段等位置, 其中以上叶尖后段最为多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CT扫描表现特点不一, 根据划分可总结为不规则肿块或斑块、类结节两种类型, CT图像显示边缘清晰, 密度常呈不均匀状态, 这些特点和众多研究者关于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结果相符合[5]。

综上所述, 肺炎性假瘤患者接受CT影像学检查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但病灶呈类结节或肿块状, 易发生误诊现象,可诊断为恶性病变, 为提升术前诊断符合率, 医师应多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假瘤影像学结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寰枢椎脱位伴齿突后假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小肠多发钙化性纤维性假瘤误诊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