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棘头虫病诊疗技术
2018-01-18吉长艳
吉长艳
(辽宁省北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22100)
猪大棘头虫病是由少棘科、巨吻属的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全国多地都有存在,在辽宁省散养猪多发,规模化猪场猪少发,本病还可感染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1 猪大棘头虫病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猪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内含有幼虫——棘头蚴,被中间宿主——金龟子或蛴螬(甲虫的幼虫)吞食后,棘头蚴逸出,穿过其肠壁进入体腔中发育为棘头体,然后继续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棘头囊。当中间宿主变成蛹和成虫时,棘头囊仍留在其体内,而且继续保持感染力。猪吞食了含有棘头囊甲虫成虫、蛹、幼虫时都可感染。棘头囊进入猪小肠后,棘头体破囊而出,以吻突固定在肠壁上发育为成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时间差异较大,如果甲虫幼虫在6月份以前感染棘头卵,则棘头蚴可在其体内经3个月可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棘头囊;如果在7月份以后感染,则需要经过12~13个月才能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棘头囊。棘头囊发育为成虫需2.5~4个月。成虫在猪体的寿命为10~24个月。
2 猪大棘头虫病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有时只表现消瘦和发育缓慢。10月龄以上猪受害严重,严重感染时,病猪食欲减退,出现刨地、互相对咬或匍匐爬行,不断哼哼等腹痛症状,下痢,粪便带血。经1~2个月后,日益消瘦和贫血,生长育迟缓,有的成为僵猪。有的因肠穿孔后体温升高、呼吸浅表、剧烈腹痛、后期继发腹膜炎,腹壁紧张、呻吟、肌肉震颤,迅速死亡。
3 猪大棘头虫病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粪便检查(沉淀法)发现虫卵确诊。死后剖检,在小肠浆膜面可见大量浅黄或黄褐色的豆粒大结节,切开肠管可发现大量虫体。沉淀法检查操作步骤:
(1)取粪便2g置于烧杯中,并加入少量清水,用玻璃棒将粪便充分捣碎并混匀,再加入清水至烧杯的2/3处。
(2)将混匀的粪水用40~60目的铜筛过滤到另一烧杯中静置。
(3)滤液静置 30~40min后,慢慢倾去上层液,保留沉渣,重新加水混匀并静置。如此反复多次,直至上层液透明为止。
(4)缓慢倾去上层液,用吸管吸取沉渣,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在低倍镜下检查。
4 猪大棘头虫病治疗
本病在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可选用以下药物试治。
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0mg,口服或混料喂服。
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mg,1次口服。
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mg,1次皮下注射。
5 猪大棘头虫病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消灭中间宿主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可以在猪场以外的适宜地点设置诱虫灯捕杀金龟子等。在流行地区,尽可能改放养为圈养,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尤其在6~7月份甲虫活跃季节,防猪吃中间宿主甲虫的幼虫、金龟子。经常观察猪群,定期检查粪便,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驱虫。及时清理粪便,堆积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