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激励决策分析
2018-01-18日孜万古丽阿西木1阿不都力艾买提2
日孜万古丽· 阿西木1阿不都力· 艾买提2
(1,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839000;2,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农业(畜牧业) 发展服务中心839000)
世界卫生组织估测,每年20%以上畜牧产值减少都是由动物疫病导致,同时动物疫病还会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但由于养殖户的防疫决策和疫病防控政策不协调,导致一些养殖户出现不配合预防和控制措施、不愿报告疫情等情况[1],本文对影响养殖户作出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调整疫病防控政策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方向。
1 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决策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发现,养殖户个体因素将影响疫病防控,其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也包括外部环境及养殖规模等基础设置。但上述因素均不是养殖户激励机制防控行为的决定因素。真正决定养殖户疫病防控决策的因素为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具体分析,经济激励又包含内、外部激励两个部分,其中内部激励来自防控措施对疫病损失的规避效果,即养殖户对利润最大化追求,通过成本和收益决定防疫决策的可行性[2]。外部激励来自防疫行为的外部性,分为公共与区域外部性两方面。其中,公共外部性是指政策因素对养殖户防疫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而区域外部性则强调养殖户之间的影响。
2 养殖户动物疫病行为激励
2.1 经济激励
2.1.1 内部经济激励
对养殖户而言,其主要激励来自于动物疫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于实施防疫措施的养殖户而言,其通常会衡量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实施防疫措施的成本;第二个因素是防疫措施实施后可规避的损失。可以认为,防疫决策的实施既可实现利润最大化,又可实现成本最小化。但在现实中,养殖户或许并不能准确判断疫病风险,在疫病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养殖户可以使用具有可预测性与动态过程的马尔科夫决策方法。该方法提出,若检疫结果对产生的不确定性能产生掌控性,那么十分利于生产者;同时在检测过程中还可帮助养殖户更好的熟知疫情,可进一步实现疫病控制。
2.1.2 外部经济激励
外部经济激励有部分来自于政府管理。就政府而言,需协助养殖户与兽医实现生物安全,进而保障食品卫生健康。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使用相关政策工具,如发放相应的补助,不断研制控制疫病的技术或鼓励养殖户共同参与至疫病防控过程。
而养殖户之间的影响也属于防疫行为的外部性,尤其是在防疫策略影响上,部分养殖户会依赖其他养殖的选择。
2.2 非经济激励
经济激励是养殖户实施防疫的重要诱因,虽大多养殖户均受经济因素影响,但也不可忽视非经济激励的作用。非经济激励的研究认为,成本收益和外部激励并不总是养殖户防疫决策的决定因素。非经济激励的研究强调养殖户的思想高度、认知能力是疫病防控的关键。除此之外,部分养殖户重视企业的声誉,肩负较强的责任感,这些因素也会影响防控行为的选择。
3 结束语
激励养殖户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具有重要意义。常见激励工具分为经济与非经济激励两类。其中经济激励与非经济激励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经济激励注重经济效益,并强调政府干预及养殖户间的影响作用;而非经济激励则注重养殖户个人的思想觉悟、文化态度等。笔者认为,经济激励与非经激励对于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均具有重要作用。
[1]李立清,许荣.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实证分析[J].农 业 技 术 经济,2014(3):26-32.
[2]李燕凌,车卉,王薇,等.无害化处理补贴公共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浙江两省(市)14 个县(区)773 个样本的实证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5):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