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8-01-18■王刚
■王 刚
(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甘肃 兰州 730030)
近年来,在甘肃省农牧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绿色食品发展处于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共计378家企业752个产品,监测面积462万亩,申报产量431万吨,产值17亿元。有机食品企业44家,产品119个,种植面积11.6万亩,草场面积42.9万亩,养殖牛、羊共93450头(只),有机产品总产量10.8万吨。绿色、有机食品的监测面积分别占全省食用农产品面积的9%和0.19%。
一、绿色食品发展快速的原因
(一)品牌效益好,辐射影响力大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已凸显出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发展“绿色食品”,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推动下,部分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实现了增效,并带动了农民增收。甘肃黄羊河食品公司“黄羊河”牌甜、糯玉米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出口基地备案及出口食品备案证明等认证,产品销售遍布北京、上海、广东等28个省、市,部分产品曾先后出口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张掖市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金花寨”有机小米已成为祁连山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合作社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支柱企业。据市场调查,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30%,有机农产品高出50%以上。随着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市场份额的增加,绿色食品发展不但保障了城乡居民的农产品消费安全,同时还增强了公众的健康和环保意识,成为引领绿色消费的“风向标”。
(二)扶持政策多,考核制度严格
张掖市临泽、山丹、民乐以及天水市麦积区等县区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凡被认证为绿色、有机食品的产品,每个产品分别奖励5千元至5万元不等。充分引导和调动了申报主体积极性。酒泉市玉门、金塔以及张掖市临泽等部分市县已将绿色、有机食品申报工作纳入乡镇、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乡镇、部门及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予以严格考核。形成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的局面。
(三)认证有创新,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我省甘南、临夏少数民族地区绿色食品发展缓慢,但特色优势农产品突出,为了突破这种局面,我办创新工作思路,制订了少数民族地区产品检测和环境监测费用由财政来承担的办法,有效带动当地企业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今年共有13家企业121个产品申请认证绿色食品。
二、绿色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市州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不顺
我省大部分市(州)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均设置在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中心(站),负责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而白银、庆阳、平凉等市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设置在农牧(农业)局里,工作体制不顺畅,检查员工作不便利,现场检查需要局里发文,与各县(区)工作机构衔接,导致工作实效差,工作沟通、落实效率低。
(二)大型龙头企业及深加工产品少
根据2017年绿色食品新申报企业情况统计,大型龙头企业只占全部申报企业的9%,而合作社的申报比例占到了53%,初深加工产品只占申报总量的41%。还要不断优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力争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占40%以上,加工产品占60%以上。
(三)总体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省多年来绿色食品申报总量“西强东弱南北慢”的格局一直改变不大,全省至今还有16个县(区)绿色食品认证处于空白,肃北、阿克塞、东乡、张家川等少数民族自治县占到25%,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临夏州、甘南州未认证的县占到50%。
(四)企业续展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续展认证工作是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事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续展工作开展的好与坏,是衡量绿色食品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文化水平低,质量安全意识差,企业内检员流动大。部分申报企业初次申报时完全依靠政府部门推动,自身并没有积极投入到绿色食品申报工作中来,绿色食品证书三年到期后如果没有政府相关政策补助,没有工作机构人员帮助编制申报材料,部分企业便放弃续展,导致续展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