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2018-01-18中共伊通满族自治县委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吉林农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伊通产权制度集体经济

中共伊通满族自治县委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伊通县是2017年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全面部署、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稳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187个村全部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全县村组集体资产总量为40753万元;登记集体耕地面积12.5万公顷;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07005户、396993人。

一、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强化组织领导,突出“高”站位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谋篇布局,与精准扶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有机融合起来,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衔接,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及相关实施办法。召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大会。乡村两级全部完成了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广播电视宣传、落实工作责任等项工作。

二、严格把握政策文件,强化超前谋划,突出“细”要求

伊通县始终坚持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围绕乡村振兴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构建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详细谋划总体工作方案及各个工作环节。紧紧围绕农民集体所有和农民权利不受损两条底线,广泛征求各乡(镇)、有关部门意见,集中全县上下的智慧,研究制定了《伊通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伊通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办法》和《伊通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工作依据和行动指南。

三、依据事实分类指导,强化基层基础,突出“实”家底

按照要把清产核资搞实、把权属关系理清、把集体资产管好的原则,对未承包到户和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逐块进行清查登记;对固定资产全部拍照登记;对债权债务通过账目查证、核对确认、张贴公示三种办法核实清楚;对呆账、暂收暂付等长期挂账全部按程序处理归零。通过清产核资,共处理固定资产盘盈3007万元、盘亏1903万元,核对债权债务1005147笔、56015万元,核对投资582笔、1566万元,核销呆账51404笔、13482万元,清理承包合同18538份。清产核资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底底数清楚,数据真实可靠,为盘活利用农村沉睡的土地、农民闲置的房屋、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变资源为资本,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四、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强化依法依规,突出“准”身份

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依法落实享有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财产权利、收益分配权利、民主管理权利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工作中,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等因素,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选择权交给农民,重点做好甄别少数特殊人群工作,力求全体成员身份确认做到全面准确。全县各村全部以组为单位制定成员确认办法、编制成员名册,完成向乡(镇)和县级备案工作。

五、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强化集体经济,突出“新”成效

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结合文章,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印发了《伊通县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设立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500万元,按照“保本增值、按股分红、确保安全”的原则,三年内滚动使用,期满后只归还本金,收益留作村集体收入。各乡(镇、街道)以村为单位制定了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计划。多数缺少资金的村,侧重立足土地资源,在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上做文章;少数有资金的村,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据各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现状等,在谋化项目上多做文章。

六、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强化典型带动,突出“好”经验

伊通县每个乡镇都在区位条件优、产业基础好、组织力量强的行政村选出2~3个村作为优先发展对象,打造试点、树立标竿,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如黄岭子镇保家村聘请全国知名三农专家卢水生教授为本村顾问,谋划一条开展“三变改革”,组建“五大合作”,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通过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做到“资产量化权变钱”;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做到“土地入股地生钱”;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做到“劳力入社人生钱”;组建置业股份合作社,做到“资金入股钱生钱”;组建房屋股份合作社,做到“房屋入股房生钱”。目前,已召开股东(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五个股份合作社章程,选举出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县财政拟将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集中用于该村,谋划推进30.8公顷“旱改水”项目,在571公顷旱田逐步开展玉米育种,亩均可增收50%以上。

今后,伊通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畏艰难,全力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活力、强化支撑。

猜你喜欢

伊通产权制度集体经济
伊通烤烧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试述开明书店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