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2018-01-18李翔
李 翔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青海 乐都 81079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农业信息化对促进乐都区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让农民利用农业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能够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预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对农民加以提醒,以便让农民主动去防范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能够帮助农民增加销售渠道,使农民有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增加收入。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稳步发展。
1 乐都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1.1 农业信息化的内容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采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收集、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的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化、农业教育的信息化、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农村社会的信息化等多方面。
1.2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把农民需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传播到农业生产第一线,降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速农业技术传播与推广。农业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引导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使得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科技含量显著增长,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农民利用网络搜集、利用信息,用最适用的生产技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推销农副产品。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农产品上市交易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1.3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化
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使农民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获取准确、及时、全面的生产销售信息,了解农产品市场供求走势、价格行情、消费需求,及时调整农产品生产方向,把握市场商机,有效规避农产品交易风险,实现劳动力、土地、资金等投入的有效配置,改变农户“弱、散、小、低”的劣势,解决农产品卖难,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以及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繁荣农村市场,促进乐都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1.4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农业信息化的推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经营意识也发生着变化, “什么赚钱种什么”、 “以销定产”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认识。农业信息化发展,用现代化的信息收集、传播手段,向农民传递农产品生产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信息,使农民群众都积极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去,能更快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2 乐都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初步建成,应用效率较低
截止2016年底,乐都区现有农牧信息服务大厅(12316呼叫中心)1个,开通了“12316”农牧服务热线和“8623344”固定服务电话,村级农牧信息服务大厅1个,村级农牧信息服务点51个,30人的电子网络教室1座,农村信息员培训基地2处,乐都区农牧业信息网1个,乐都区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网2个,在19个乡镇建立村村通信息网点44个,农牧专家组36人,农村信息员59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初步建成,但农业信息化的实际利用水平却不高,农业服务平台每年为农民提供的服务千余次,大多数农民没能真正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中得到实惠,据调查,目前乐都区大部分的农民仍是凭借以往的种植经验或者通过街坊邻里、亲朋好友的交流来获取自己需要农业信息;而真正通过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和乡镇信息服务站获取农业信息的少之又少。
2.2 农业信息化服务提供的信息内容缺乏实用性
目前,乐都区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内容实用性和时效性有偏差是农业信息化实际利用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信息工作人员对农民急需的信息需求调查不足,对信息内容缺乏分析、整理和提炼;对信息应用主体的细分工作做的不到位,提供的信息内容大众化的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少,农业信息不实用,农民不能从信息化服务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实际利用率低。
2.3 农业的信息化采集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采集点覆盖性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服务面小
目前乐都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一个初级服务阶段,对农、林、牧、副、渔各行业的服务还不能从自然资源分析、自然条件判别、发展方向优化、市场供需整合等多方面提供整套服务,信息内容多以种、养殖及农业供需信息为多;同时农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在信息的获取方面普遍存在保守性和从众性,信息获取能力较差,很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获取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相关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使农业信息化服务成效不明显。同时目前乐都区农业信息化服务手段也较为落后,农业信息采集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导致信息的准确性有偏差,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利用效果,信息的使用价值无法保证。
3 乐都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增加远程网络视频服务,组织农牧业专家通过视频服务平台与农民面对面咨询交流,及时为农民提供便捷适用的科技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热线电话及时为农民答疑解惑,对于视频、电话解决不了的问题,指挥中心及时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通过乐都区农牧业信息网和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网为种植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经纪人提供网上产品展示,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拓展手机短信服务平台,为全区种植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经纪人提供农业科技、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扩大农民掌握知识和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畜产品买卖问题;编制农业信息报刊,通过区、乡镇、村三级信息网点发放,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最后,要做好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工作,结合乐都区自身特色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点,对外进行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宣传和展示,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
3.2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农业经济中的信息资源
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先对信息加以收集,进行去伪存真、提取有价值信息等适当处理;对已经经过初步处理的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实际为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服务,调整种养结构,科学种养、加工,多渠道销售。
3.3 培养引进信息化人才,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人才是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前提。针对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缺少专业人才问题,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提高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薪金与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前来就业,实现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3.4 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教育与培训学习
培养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是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针对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等问题,对其进行信息化培训学习,宣传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群体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让农民亲身体验农业信息化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3.5 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
要想加快乐都区农业信息化的脚步,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要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以引导,让更多地科研推广机构、各类咨询服务企业、农业专业协会都参与到农业信息服务化中来,让他们向农民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使农业信息服务社会化、共享化,促进乐都区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农民幸福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