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解译的波密县农村土地流转调查及其适用性研究
2018-01-18刘贝
刘 贝
(1.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2.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0)
引言
自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又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跨越式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由于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受城市化的吸引而进城从事非农业生产工作;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已取得不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民开始放弃农业生产进城务工。同时,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规模化生产,所以土地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一般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户对其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流转被认为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到目前,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理论、原因、条件,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一定区域内土地流转状况的研究颇多[1]。也有其他学者在走访农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2]、影响因素[3]、意愿诉求[4]等。在当前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正在以不同形式、不同速度进行着。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流转比较深入,也相对成熟,中部地区在伴随着经济崛起的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在有序进行,西部欠发达地区也在根据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陆陆续续地进行着土地流转。各地在进行土地流转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在不断深入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西藏在经过近 40a的改革开放和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农村经济社会得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藏农村土地流转非常活跃。所以,为进一步促进西藏当地农民增收、加快西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台阶,了解西藏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探索出适合西藏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很有必要。
林芝地区土地流转规模小,集中分布在城镇周边,农户将土地全部以出租的形式转入内地在藏的个体经营者,不存在内部转入的情况。土地流转后绝大多数修建塑料大棚,种植蔬菜,耕地用途变更为设施农用地。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探索出一条对西藏地区切实可行的,能节省人、财、物力和时间,又能提高精度的调查方法。
1 研究区域概况
波密县,属林芝市,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北麓,冲积平原地形,地处E9400/07''~9630/04'',N2921/06''~3040/26”,全县总面积16578km2,最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118m。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00m,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636km。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温8.5,1 月均温-0.2,7月均温16.5,年降水量 900mm。农作物主要产小麦、青稞、油菜等,是西藏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县实际耕种面积3541hm2,森林面积达4.5万hm2,水资源十分丰富。
波密县辖3个镇、8个乡,共89个行政村。十八大以来,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内地省份的积极援助下,波密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
2 研究方法
遥感解译已经成为土地调查、监测和评价的主要技术。可以通过对从卫星获得的遥感影像进行配准,然后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进而进行土地评价。
由于条件所限,本文采用Google Earth 遥感图像,用截图工具将所需图像截取并保存下来。利用手持GPS实地测量12个基准点,配准影像图片。在MapInfo10.0软件下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建立解译标志,提取发生流转的土地地类——设施农用地,进行设施农用地面积量算。从而获得波密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为了确保目视解译调查的土地流转数量和分布的准确性,2013 年 12 月,在西藏林芝县八一镇和波密县八盖乡、易贡乡、古乡、扎木镇、松宗镇、玉普乡的14个行政村,对52户农户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实地调研。在问卷结束后,与各村村长和农户就农村社会变迁、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农村土地使用情况、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等进行访谈。
将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与目视解译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目视解译法在波密县农村土地流转数量和分布状况。
流转土地发生流转后,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地上建有塑料大棚。主要分布于居民地附近,地势平坦,在影像中呈灰白色或亮白色,呈长方形,一般有多个同时排列在一起,阴影呈半圆形或椭圆形。
3 结果与分析
3.1 波密县土地流转状况
通过目视解译获得的波密县设施农业用地共计47.1hm2,即流转土地数量为47hm2。发生流转土地数量仅占耕地总量的1.33%。
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的波密县土地流转面积为47.3hm2,全部为设施农业用地。两者相差0.2hm2,这一偏差是由于农户在出租土地时未对土地进行严格丈量,仅凭借经验预估土地数量。说明在西藏波密县土地流转调查中,采用遥感图片,进行目视解译是可行的、准确的。
波密县土地流转规模较小,这是由于波密县当地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吸引劳动力和占用土地数量少,当地土地流转主要是满足县城居民对蔬菜的需求,因而主要分布在靠近中心城镇的交通便利的村落。
3.2 土地流转分布
目视遥感解译表明,波密县流转土地集中分布在县城所在地——扎木镇周边的扎木村、色村。这与实地调查获得的土地流转情况一致,说明利用遥感解译调查波密县土地流转分布情况是可行的。
3.3 利用遥感解译调查土地流转状况的适用性
遥感技术具有可以获取范围较大、信息较为丰富而全面的数据资料,遥感信息获取周期短、速度快,遥感信息获取很少受环境限制等多方面的优点[5]。对于西藏这样的高海拔、多山地区是十分有利的,许多地方都是高山峻岭,地势崎岖难行,人类难以顺利到达并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如果能够利用遥感解译调查土地流转状况,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通过波密县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遥感解译调查土地流转状况是可行的,甚至更加准确。由于西藏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当地第二、三产业落后,用地需求量少。农户资金条件有限,从事规模化经营困难。藏族农民以种植青稞、小麦和豌豆等传统作物为主,缺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极少从事蔬菜种植等现代农业生产。因而,在县域,尤其是受大城市辐射小的地区,无当地农户或经济组织转入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流转土地全部转入内地在藏的个体经营者手中,用于种植蔬菜等。加之西藏海拔高、气温低,露天种植蔬菜受限严重。流转土地均需建造塑料大棚,方可使用。这就使得遥感解译调查县域土地流转状况成为可能。
当然,通过调查发现在诸如林芝地区八一镇这样的地区行政中心,土地流转用途相对多样化,还不能通过遥感解译来获得较全面的土地流转规模和分布。这也是这一方法的局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