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信息机构推进农业企业开展科技报告工作研究

2018-01-18阮宝华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吉林省报告科技

阮宝华

(松原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吉林 松原 138000)

1 背景

“十三五”期间,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吉林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

实际上,要实现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其有效途径是通过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来大力发展科学研究,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向着纵深发展,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不能仅仅通过科研院所、高校“一头热”来实现,而是必须通过农科教衔接、产学研协作,以企业为创新主导来实现。因此,大力推动农业企业开展科研活动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且应该作为今后科研管理部门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同时,也应该作为科技信息机构参与科技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服务领域和突破口。吉林省科技厅,以及9个地市的科技局应该从科技计划项目的设置上,对农业企业有所倾斜,鼓励、引导吉林省农业企业积极主动的致力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开发、攻关、转化等活动中来,这需要一个契机,而科技报告正是推动这一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2 在农业企业中推进科技报告工作对吉林省科技工作的影响

2.1 落实吉林省科技报告制度的必然要求

2014年,科技部制定了《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该《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2017年,《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地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通知》对外发布,要求各地方要高度重视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本地方科技报告管理机制,加快部署、推进科技报告工作。根据文件要求,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能,尤其对于科技管理部门来说,在推动农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必然要经历科技报告这一环节,这是国家赋予的法定职能。

2.2 衡量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新指标

2013年以来,农业现代化多次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例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014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到了2015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强农业必须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应该看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动态的概念,如何看待、评价农业现代化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仅仅包括劳动生产率、农民生活质量、劳动者素质,或单纯的指代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或设施装备农业的过程、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武装农业劳动者的过程;在科技报告制度下,农业现代化还应体现出农业企业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共同参与科技报告制度建设。

2.3 推进吉林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企业数量众多,吉林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农业企业来实现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下,吉林省大批农业企业如何切实推进自主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科技报告制度是对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通过科技报告制度一方面能够反映项目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诚信,同时,科技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科技报告反馈回来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向农业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项目等多种支持和服务。尤其是这一块企业的数量庞大,覆盖面广,影响深远,并且也是吉林省科技自主创新的短板所在,如果能够得到重点关注并且有长足进展,那么吉林省科技自主创新工作也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2.4 吉林省科技信息机构当前工作的重点

2013年,科技部启动科技报告工作之初,就将科技报告作为科技部当年重要工作、钉钉子工作来开展。科技报告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各地科技信息机构,尤其是各地信息所(情报所)的主干业务。今后,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尤其是公益型事业单位,若要继续保留公益型事业单位资格,应该在公益服务上多下功夫,而科技报告工作可以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目前,科技报告在省一级的层面上,我国各个省份基本已经开展起来了,而在地市级层面上,行动的还比较少,尤其是吉林省,9个地市都没有开展科技报告工作。这方面是需要迎头赶上的。

3 影响吉林省农业企业开展科技报告的影响因素

农业企业搞科研、做项目、交报告,在吉林省目前的环境下有不少制约因素。吉林省目前尚未形成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环境,同时,企业也没有成为科研主体,科研主体一直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要推动农业企业搞科研、做项目、交报告是有一定难度的;吉林省的农业企业有其自身的企业特点,即企业领导人、决策者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农民,且学历比较低,对新事物、新观点、新要求的认知水平有限。要他们转变原有观点,将工作聚焦于科学研究、课题攻关、科技报告撰写等工作上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并且需要过渡期;农业企业规模存在较大差异,开展科学研究的难易程度存在巨大差异,进而科技报告撰写的质量有较大差异。有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十分庞大,开展科技报告工作的基础,包括人、财、物等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而另一些农业企业规模小,缺钱少人,而且数量众多,开展科技报告工作的难度较大;绝大多数农业企业没有呈交过科技报告,不会撰写、不懂要点、缺少相关的服务配套客观上也制约着该项工作的开展;对科技政策不了解。信息鸿沟一直存在,许多农业企业不了解、不知道国家或省里的科技政策。有的企业知道政策,但是不会解读,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政策。

4 吉林省科技信息机构推进农业企业开展科技报告工作的对策

4.1 高度重视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切实推进地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

吉林省各级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本地的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科技信息机构也应协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推进地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尽早完成地方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建设,不断加强科技报告队伍建设,组建一批能够胜任地方科技报告工作的优秀服务团队。

4.2 进一步健全科技报告工作机制,激发科技信息机构服务热情

吉林省科技信息机构应充分发挥智囊与外脑的作用,主动为相关管理部门献策献计,协助起草相关文件,推动本地区科技报告工作机制尽早成型。同时,要转变传统观点,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将工作重心逐渐从研究、对政府服务,转移到服务社会公众上,尤其是为农业企业提供服务上。为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将是未来科技信息机构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一步步地、逐渐地参与进来,今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4.3 全面推进科技报告宣传工作,做好科技报告培训

科技报告虽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我国却是一项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宣传。各个地方科技信息机构应该结合本地农业企业自身特点,将走出去和请进来进行有效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报告培训,使广大农业企业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交好报告。这一过程中,走出去是关键。如何走进农业企业也是科技信息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4.4 创新科技信息机构服务模式,引领农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各地方科技信息机构,应充分分析本地农业企业自身特点,根据其开展科技报告工作存在的困难、弱项、短板,创新科技信息机构服务模式,用科技信息机构的特长去弥补服务对象的不足,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人、财、物方面的短板,尽早尽快带动本地农业企业开展科技报告工作。

猜你喜欢

吉林省报告科技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科技助我来看云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科技在线
报告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