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性
2018-01-18张婷婷
张婷婷
(安徽省霍邱县城管执法局,安徽 霍邱 237400)
绿化是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城市绿化有防灾、生态、社会公益、增强人民身心健康的功能,这些功能都突出体现了园林绿化是城市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唯一的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是否协调发展的主要标志。生态环境与人类后代的延续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生态环境进行大肆破坏,所造成的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紧迫性
生态环境保护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研究与协调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微观层面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涉及到一个区域,从宏观方面讲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安全。20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由于经济发展不合理,导致森林植被锐减,人口剧增,贫困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爆发,臭氧层遭受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资源资源,导致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家乃至世界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它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城市化进程过程中,一旦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将很难恢复,而城市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就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为了进一步加速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地区生态环境稳定,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能够营造大面积的人工绿地,为城市增加更多的自然因素。在全新历史时期,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工作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净化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
2 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2.1 净化空气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配置各种各样的树木草地,从而为城市营造大面积的人工绿地。在城市中,各类人工绿地,以巨大的叶面及稠密的枝干阻止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同时还能够吸收人类正常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毒气和有害气体,从而对空气进行有效净化。绿色植被是正花大气特殊的过滤器,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降低大气温室气体含量有着很大帮助。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每1hm2树木,1a能够吸收二氧化碳324t,产生氧气216t。1hm2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d就可以吸收1t以上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3t的氧气。
2.2 调节生态小气候
人类正常生产生活以及植物生长发育,都会对周围小气候产生深刻影响。绿色植被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叶子的蒸腾作用,能够对周围气温和空气湿℃进行有效调节,同时还能更好的吸收太阳光线进行光合作用,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出席,城市气温维持在27℃以上时,草坪表面温℃仅为20~24℃。同时,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比陆地球场表面温度要提高4℃以上。绿色植被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能够不断的向周围空气中输送水蒸气,因此可以有效调节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通过构建大面积的绿化工程,可以利用树木和其他植物来调节整个城市的相对湿度。据观测结果显示,园林绿化工程,附近的相对湿度比非园林绿化工程区域的相对湿度提高10%~20%以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将园林绿化与河边、湖边、江边绿地有效融合,形成绿色走廊,有利于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到城市内部,为炎热的夏季,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
2.3 降低噪声
在现代化进程过程中,各种企业和工厂林立,建筑工程比比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同时,随着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汽车、轮船、火车在鸣笛过程中也会产生剧烈噪音,这些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严重的还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而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配置不同种类的树木,某些树木往往树冠较大,树枝丛生分布旺盛,利用这些树冠和树枝,能够很好的阻挡噪音传播。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高出5倍以上,绿色植被在降低城市噪音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2.4 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选择不同植被进行科学搭配,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城市四季常绿。各种植被千姿百态的美丽外形,丰富了周围环境的空间变化。不同种类的绿色树木参差不奇,不仅类型大小差异,而且树形呈现多样性,能够有效打破建筑物林立的单调空间感和层次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各种植被会随着季节变化为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美。因此,进行城市绿化后,能够使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生机盎然,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
3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大背景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对策分析
3.1 场地准备
在建设之前应该对建设场地进行全面清理,将绿化场地中的建筑垃圾,杂灌植物等影响施工及树木成活率的垃圾全面清理出去,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种植土壤要求较高,所以要对绿化用土进行更换,一般要换上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排灌性能良好的土壤。换土结束之后,要根据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整理,符合工程施工要求[2]。使用35%的保丰收水剂,使用2.5kg/667m2,兑水150kg进行土壤表面喷雾,杀灭土壤中的真菌和线虫。在地被和花卉种植过程中,撒入堆肥2.5kg/m2,开挖定植穴种植。
3.2 苗木准备
合理选择苗木。应该选择符合设计图纸的高品质苗木,要做到适地适树,尽量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同时还要注意选择生长旺盛,完全木质化,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的苗木。对于乔木灌木,在选苗之前,需要对根部进行有效处理;苗木起苗包装。苗木在起苗前2d应该灌溉1次,在起苗过程中,要确保根系完整,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一般采用带土坨移栽,在根系包扎之前,使用保湿剂喷施根部,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苗木运输过程中水分散失;苗木运输。苗木运输过程十分关键,在装卸苗木过程中要小心轻轻拿轻放,避免伤害带苗木。较小的苗木不建议堆放,这样能够有效预防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因为产生大量热量,而对小苗木造成伤害。大型树木运输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护好土球,避免土层碎裂,同时还应该将树冠固定好,避免伤害树皮。整个运输过程要注意安全。
3.3 适时定植
科学搭配植物。不同植物及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性,身体形状不同,观赏价值也存在不同,所以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确保植物科学搭配。在实际植物搭配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选择抗旱的植物,还是选择耐贫瘠的植物。只有确保植物在其适用的环境中种植才能有效减少死亡率,体现园林绿化工程整体生态保护效益;适时移栽。按照一般技术规程,开挖定植穴,在定植穴底部施入基肥,同时铺上一层细土。将苗木根系均匀的摆放在定植穴中,回填定植土,分层踏实。对于大型树苗,在定植之后应该设置支撑,确保树木不动摇,提高成活率。定植之后要及时灌溉,对于苗木较小的应该灌溉一次透水,对于较大的苗木和大树可以多次灌溉。一般在定植当天灌溉一次,定植第2天进行第2次灌溉。同时,为了有效预防夏季高温,导致树木蒸腾作用加剧,每天要注意定期对树干、树枝、叶面进行喷水,以降低温度,减少蒸发量,提高林木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