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2018-01-18高俊美张吉祥
高俊美,张吉祥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1 研究概况
采用实地调查法考察了济南市城区内1980年以后建设的40个新旧小区,主要调查了绿化现状、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功能使用、景观小品应用、服务设施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分析当前济南市在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方面的不足,提出济南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并给出建议。
2 研究结果与问题分析
2.1 济南市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状况
2.1.1 20世纪80年代的居住区。郎茂山小区、乐山小区、燕山小区、匡山小区、甸柳小区为代表。前2个小区绿化率较低,种植以落叶乔木为主,只有6种左右。济南市燕山小区是同时期居住环境生态环境最好的小区,有密林、水景、水榭等园林景观。匡山小区是20世纪80年代末建设,绿化状况明显改善,树木种类达到十几种。甸柳小区近几年经过生态改造,绿地面积增大,小游园占地8000m2,还增加了老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提高了小区的环境质量[1]。
2.1.2 20世纪90年代的居住区。此阶段建设的小区很少考虑生态效益,公共绿地较少且无宅旁绿地植物配置以及休闲活动场地,基本以道路绿地为主,绿地率约10%且无后期养护。以王官庄小区、舜玉小区、回民小区、正觉寺小区、阎千户小区、花园小区、梁庄小区、棋盘小区、七里堡小区为代表。济南市居住区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注重景观环境的生态效能。以四季花园为例,作为同时期较高档的小区,开始注重植物配置,搭配景观小品。水景上设置跌落喷泉,景观环境更加宜人。但这时期景观环境没有重视生态设计,大树移栽现象很多,水景以人工喷泉为主,耗能较大;另外没有一个小区在设置活动场所时考虑到材料是否生态环保。2.1.3 2000~2010年建成的居住区。经过调查阳光舜城、汇统花园、伟东新都、万盛园、齐鲁花园等15个建成小区发现:绿地率都在30%以上,设置中心花园,配置各种休闲场地且面积很大,各种活动设施一一具备。树木种类更加繁多,甚至出现价格不菲的树种,乔灌草的搭配更加合理,有效构建了植物群落,景观层次更加丰富,水景运用普遍,景观小品种类很多。
2.1.4 2010~2017年间建成的居住区。选取的中海国际、鲁能领秀城、新世界阳光花园、万科麓山、名士豪庭、恒大帝景、宝华新区、华润城紫云府、正大城市花园等2010年后建成的11个居住区绿地率均达到了35%以上。中心花园、活动场地、水景甚至山景等一应俱全,景观设计与前10年建成的小区相比不仅是设计形式提升,而且营造景观时注重设计出不同体验的区域组团。以鲁能领秀城为例,分为领秀城南区、UP区、领秀城中央公园、Park街区、领秀城漫山香墅,每一块区域都营造不同主题的景观。
2.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片面强调单一的功能。目前济南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过于强调绿地的景观功能或生态效能的二者之一,生态要素往往成为设计者的重视点并依赖于简单的景观生态评价,却忽视了景观是一个整体。
2.2.2 盲目追求绿化率。从被选为海绵城市试点以来,济南市不少居住区开始生态改造,效果却差强人意。实际建设中的生态设计是对绿化率的盲目追求。片面追求居住区绿化率,原生植被全部砍掉而引栽大树、草坪,导致广场过大。大面积的广场不利于土壤吸收保持水分,并且逼走小动物,生物多样性由此下降。
2.2.3 植物配置不尽科学。济南市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方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了凸显某种风格而对外地植物的盲目引进,植物生理习性与植物搭配不被重视。二是进行大树的移植以达到快速绿化成形,往往带来的结果就是大树死亡。三是很多居住区为了营造“洋化”主题风格的景观,过于注重草坪的使用。
3 济南市居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对策探讨
3.1 植被系统
3.1.1 充分使用具有济南特色的乡土植物。济南市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冬季干冷少雨、光照少、多风沙等特点,其气候及地理环境的特殊条件,决定了该区域居住区植被选择的局限性与特色性[2]。城市居住区生态条件一般相对较差,为了提高生态效益,应尽可能地使用演替成熟阶段的物种。乡土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污染能力高,能快速营造绿化效果,且能自然生成群落,生态效果良好,经济成本也较低。乡土树种在居住区这种生态条件差的地方也能够做到根深且根系庞大,能很好地促进土壤熟化,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因此提升,相应的土壤温度能得到有效调节。以乡土植被为主,培育出植物群落,植物的多样性能够吸引更多的鸟类与小动物,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使居住区生态系统的更加平衡。
3.1.2 互动型生产性植物的利用。城市居住区中的绿化用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不多的可亲近的土地,不少居民选择在小区绿地中无秩序地开垦荒地进行种植,景观遭到破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污染,又会造成生境的破坏。可引进都市居住区有机农业景观,调动居民参与营造居住区的景观建设,又能收获自己的有机食品。只要通过合理设计,有序种植一些生产型兼具景观效果的作物,无疑能够减轻物业管理的难度,同时能够使居民与居住外部环境产生互动。
3.1.3 注重植物的生态效能。结合济南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乔灌草搭配出植被层次,立面上既能丰富有层次,还能将三维绿量最大化,造氧量提高,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物等。另外,能否稳定、长久地塑造生态植物景观也是植物配置的一个思考点。
3.1.4 复合立体绿化系统。近几年济南市区雾霾越来越严重,居住区中如何利用有限土地营造更多绿量成为设计重点考虑的对象。这要求充分发掘绿色空间,例如阳台、屋顶、建筑立面等等。结合草本及藤本植物,利用立体绿化和平地上的绿化植被形成复合立体绿化系统,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应的三维绿色空间。低楼层居民如同生活在天然森林氧吧,高楼层居民有更广泛的视觉范围,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3.2 水处理系统
3.2.1 雨水的回收与利用。尽管称为泉城,但济南市供水仍然处于紧张状态。城市居住区雨水回收再利用能够减轻这一负担。雨水不再急于排放到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而是通过地面下渗、蓄积进入雨水管道与集水池。在集水池中设置溢流管道,通过溢流管多余的雨水进入渗水井补给地下水,能缓解夏季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的问题。存储的雨水经过进一步净化,可结合植物、景观小品等作为生态水景用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植被。这种雨水回收与利用装置可以在住宅周边、组团景观内进行配置。
3.2.2 中水循环系统。生活、生产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称为中水。中水道系统从下水道分离出来,连接供水和排水(污、雨)两系统,具有节水和调节雨水地表流量功能[4]。中水管道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汇入地下、半地下甚至地面的处理池,结合各种水生耐污染植物,利用细菌的分解作用进行自然无害处理,再通过沉淀、过滤等进一步净化,中水将被用于冲洗厕所甚至浇灌植物[5]。在城市居住区中倡导住宅污水就在住宅内部进行处理净化,得到的水可以继续在住宅中用以冲洗厕所等,减轻污水管道排放压力,而多余的污水可进入中水管道进一步的净化。
3.2.3 生态水景设计。泉城文化特色让土生土长的城市居民有种自然而然的亲水心理需求,然而环境质量下降使“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在旱季都面临停喷。在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中,可利用跌水方式,模拟天然泉水,做一些参与性的水景观,使居民与景观之间产生互动,将泉文化带入日常生活。可结合雨水处理循环再利用系统,水生植物、观赏鱼等多种生物,对收集的水进行生态净化,循环使用,既解决景观水发臭的问题,又净化雨水,节约水资源。
3.3 基底的生态化改造
硬质场地作为基底,无法为小动物提供栖息地,也无良好的透水和调节地温的能力。将硬质场地以透水铺装、渗水路面等代替,在场地周边种植绿植,以减轻硬质场地对居住区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型停车场在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中是个重要方面,其位置的选择应结合机动车路线并在尊重步行系统的前提下设定。优先考虑透水性良好的自然型停车场,应有适当的植物配置,以落叶树种为佳,既满足夏天遮荫,又保证冬季阳光的汲取。居住区道路应做到良好的排水、渗水功能,采用透水材料模拟自然地面,将雨水下渗汇聚到地下积水装置中,为后期的水处理打下基础。
3.4 高效生态的交通系统
济南市是全国交通最为拥堵的城市之一,除了交通规划不尽合理以外,大量机动车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城市居住区的设计在道路系统应该进行人车分流,并且应该优先满足步行路线与自行车骑行路线,最后考虑机动车。在居住区中应该尽量减少对汽车出行的依赖性,步行路线与自行车骑行路线的设置与完善能够引导居民选择对环境更友善的出行方式。步行系统应该与公共交通点的设置紧密结合,10分钟左右的步行路程能让居民在舒适的范围内选择更环保生态的出行方式。
3.5 生态效益与泉城特色兼具的景观小品
良好的景观小品能够弘扬地方文化,还能起到点景的作用。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应对景观小品也赋予其生态内涵。材料尽可能环保生态,在外形上起到科普生态的作用,在管理维护上能做到后期维护简单易管理且不污染环境,便能大大地发挥其生态效能。
3.6 新能源的应用
济南春季冬季风大,日照时数充足,这为充分使用光能、风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能够减少居住区的能耗,减轻居住区的污染问题,从而大大减轻济南市环境污染压力。
4 结论
城市居住区景观的生态设计能够更好地开拓出一片相对集中,且相对稳定的、模拟自然的休闲活动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亲近大自然的心理需求。结合研究的结果,分析总结出济南市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生态体系构建的要点如下:
4.1 充分尊重济南地方性
泉城济南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在居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中,充分考虑济南的独特性。
4.2 以景观生态学的思想作为指导
居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要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生物群落等,选择基地要在人工干预影响大的地块进行,对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块尽量不进行居住区景观的建设。尽量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利用高科技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实现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对居住区基地中的废弃材料,应赋予它们新功能,合理的设计能使它们物尽其用,减少垃圾生成和资源不必要消耗。
4.3 充分考虑济南市民的居住需求
城市居住区的服务对象是人,在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在满足人功能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生态设计。
4.4 将居住区与泉城济南融为一体,打造连续性景观
济南市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拥有很好的景观资源。在设计中要以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贯穿整个居住区景观,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景观很好地连接。以景观连续性原则为指导,能够使居住区内外的景观成为一个整体,主要景观区和住宅前后以及居住区外的区域性绿地成为一个具有多样性空间的整体性景观,进而提升济南市本地生境多样性。
[1]盛振兴,臧德奎.济南居住小区绿化景观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7.
[2]于宁,李海梅.青岛市居住区主要灌木树种生态效益综合评价[J].北方园艺,2011,20(9):80-83.
[3]鲁敏,孔亚菲,徐杨,等.济南市居住区绿化植物生态效能综合评价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30(5):410-415.
[4]施黎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节能生态型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5]牛晓菲.社区农业与生态住区建设[D].天津:天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