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胡麻新品种伊亚6号的选育

2018-01-18陈晓露崔宏亮王振华哈尼帕哈再斯

中国种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胡麻枯萎病品系

陈晓露 张 正 崔宏亮 王振华 哈尼帕·哈再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伊宁 835000)

为提高新疆伊犁地区胡麻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胡麻杂交组合选育,以新亚1号、红木65为亲本组合,杂交选育出胡麻新品种伊亚6号。该品种高产、稳产性好,中抗枯萎病,在西北胡麻片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L.),即油用亚麻或油纤兼用亚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甘肃、内蒙古、河北、宁夏和新疆的干旱冷凉山地。胡麻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同时胡麻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木酚素、纤维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作用[1]。在各地农业生产中胡麻用于和其他粮食作物倒茬轮作,在减轻耕地负担的同时也能为当地民众提供高质量的食用油。与发达国家的胡麻主产地区相比较,限制我国胡麻产业发展的除了耕地条件、配套栽培技术不足之外,主要还是缺乏高产、稳产、高抗的胡麻新品种。我国胡麻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各地的育种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胡麻品种资源分别育成了宁亚系列、定亚系列、甘(陇)亚系列、晋亚系列和坝亚系列等胡麻新品种[2],有效地提高了我国胡麻生产的单产和总产。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部,区内坡地较多、降水充沛,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除甘肃、内蒙古、河北和宁夏以外的胡麻主要栽培区域之一。伊犁州农科所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选育的伊亚系列胡麻品种因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稳产性好,始终是当地的主栽胡麻品种。2015年底,通过多年的鉴定品比试验、2年的全国胡麻联合试验和1年的全国生产试验,伊亚6号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胡麻品种委员会鉴定,成为国家登记胡麻品种(鉴定编号:国品鉴胡麻2016001,证书编号:2016-167)。

1 品种选育

1.1 选育目的 针对胡麻生产的需要,通过开展杂交选育,培育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强的胡麻新品种并应用与生产,进一步提高我国胡麻生产水平,促进我国胡麻产业发展。

1.2 选育经过 该品种以新亚1号为母本、红木65为父本,1999年在新疆伊犁州农科所配置杂交组合,2000年开始经系谱选择,2001-2009年进行系谱选择和混合选择,于2010年鉴定,系谱号为99012。2011-201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表现优异,推荐参加2013-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生育期79~120d。花瓣蓝色,种子褐色,幼苗直立。株高68.82cm,工艺长度44.46cm,分茎数1.23个,分枝数3.84个,单株果数14.33个,果粒数6.92个,千粒重6.74g。伊亚6号生长整齐一致,中等强度抗旱,中等程度抗倒伏,中抗枯萎病,综合性状较优。

2.2 抗性 2014年,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在呼和浩特市和山西大同市两地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田间病圃的抗性鉴定,枯萎病田间抗病鉴定结果:平均枯死率分别为15.31%和12.09%,中抗枯萎病。

2.3 品质 经全国联试主持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统一送样检测:2013年含油率39.87%,比对照陇亚10号高0.83个百分点,居第3位;2014年含油率43.4%,比对照陇亚10号高1.28个百分点,居第3位。2013-2014年含油率平均为41.64%,居第3位;亚麻酸含量平均为45.73%,居第8位。

3 产量表现

3.1 品系鉴定及比较试验 2010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参试品系共计20个,对照为当时新疆亚麻主栽品种伊亚3号,间比法排列,重复2次,行长 4m,行距 0.2m,5行区,小区面积 4m2,播量 60万粒/667m2。试验结果,伊亚6号每667m2折合产量123.76kg,较对照伊亚3号增产6.67%。

2011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参试品系5个,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3.34m2,行长6.67m,行距0.2m,10行区,播量60万粒/667m2。伊亚6号每667m2折合产量186.08kg,比对照伊亚3号增产28.57%,产量居第1位,较对照增产极显著;2012年采用相同的试验设计,相同的品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对照换为伊亚4号,伊亚6号折合产量176.43kg,比对照伊亚4号增产9.21%,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显著。

3.2 联合区域试验 2013-2014年参加由内蒙古农牧科学院主持的第十二轮胡麻全国联合区域试验,在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山西和新疆共计设置了14个试验点。2013年在14个试点中均表现增产,每667m2平均折合产量95.27kg,较对照陇亚10号增产32.39%,居第1位;2014年在14个试点中有13个试点增产,平均折合产量141.73kg,较对照陇亚10号增产7.38%,居第1位。2年每667m2平均产量118.5kg,较对照陇亚10号增产16.20%,居第1位,28个试点中有27个试点增产,增产点占96.43%。

3.3 生产试验 2015年参加了由内蒙古农科院主持的胡麻全国生产试验,共计14个试验点,13个试点增产,每667m2平均折合产量125.84kg,比对照陇亚10号平均增产15.82%,居第2位。2016-2018年在伊宁市进行小面积的大田生产示范,2016年示范面积5.67hm2,每667m2实收单产123.53kg;2017年示范面积15.33hm2,实收单产118.70kg;2018年示范面积36.47hm2,实收单产114.99kg。

4 栽培技术

4.1 合理密植 一般每667m2播量5.0~5.5kg,保苗25万~35万株为宜,合理密植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可以有效地减少胡麻倒伏。

4.2 适当早播 一般水浇地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高寒山区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在伊犁地区,适当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墒情,避免春旱缺苗。播种方式为机械条播,行距一般为10~20cm;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行距控制在7.5cm,获得较好的产量。

4.3 增施肥料 基肥提倡秋施,结合秋耕每667m2施有机肥2000~3000kg,播种前整地时配合施磷酸二铵15kg作底肥,现蕾前后视胡麻田间长势和土壤肥力情况可选择结合降雨或浇水施尿素或硝铵5~8kg。

4.4 加强田间管理 苗高8~10cm时,胡麻苗对除草剂不敏感,可以喷施立清+烯草酮/高效盖草能复配进行田间杂草防控,胡麻生长中后期对除草剂较敏感,需要人工清除田间杂草。胡麻苗期和现蕾期至开花期对水分需求较大,需结合田间长势和自然降雨情况选择灌水1~2次,保证胡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猜你喜欢

胡麻枯萎病品系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白银市胡麻高产高效生产模式调查研究报告
平凉市胡麻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梵净山地区野生树莓引种试验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2014―2017年长江流域及江苏省区试棉花品种枯萎病抗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