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猪丹毒、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8-01-18马红兵
马红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畜牧兽医站 226407)
生猪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的爆发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制约我国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险,给我国社会治安造成影响。本文就猪养殖过程中猪瘟、猪丹毒及链球菌3种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具体介绍,希望能为我国养猪产业提供帮助。
1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及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瘟传染性极强,致死率较高,遍布世界各地。本病的发生不受猪的性别、年龄及品种的影响,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瘟主要传染源是病猪,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感染,病猪排泄物及分泌物、病死猪的尸体及内脏、被病猪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都可以进行病毒扩散[1]。
患病猪的主要特征:急性型呈现败血性的病变,各种实质器官出现出血、坏死及梗死;慢性型的主要特征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患病后期会出现副伤寒及巴士杆菌的继发性感染。目前,猪瘟主要通过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诊。在实验室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琼脂凝胶沉淀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及血清中和试验等进行诊断。
2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热性的细菌性传染病。猪丹毒的发生不受季节控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为高发季节。猪丹毒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及带菌猪。猪丹毒的病猪、带菌猪及其他带菌动物的分泌物、排泄污染过的土壤、饲料、饮水、场舍及用具等,都容易警告过消化道传染给其他易感猪。此外,破损的皮肤及吸血昆虫的叮咬也可以对此病进行传播。
猪丹毒患病猪的主要特征为:急性败血症、高热、皮肤疹块及坏死、多发性化脓性关节炎及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等。该病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对病原的分离鉴定进行确诊。
3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的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极高致死率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发于春末及夏秋季。病猪及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及分泌物中均含有病原微生物。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死猪尸体、内脏及废弃物,被病猪污染的饮水、饲料及运输工具等都可引起此病的传播。猪链球菌病的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毒血症状及发热,引起脑膜炎、肺炎、关节炎及败血症的发生。该病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进行初诊。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血象、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脑脊液检查进行确诊[2]。
4 猪瘟、猪丹毒及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
针对猪瘟、猪丹毒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发病症状,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对3种疾病进行控制并逐步消除。
4.1 饲养管理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对猪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第一,要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另外,要对猪舍做好日常保暖及降温措施,定期对猪舍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第三,要注意猪舍卫生,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及其他分泌物,定期打扫猪舍;第四,对猪舍及猪舍内的饮用水、饲料、粪便、相关器械用具、进出车辆及道路定期进行彻底消毒;此外,还需做好养猪场内的灭虫及灭鼠工作,从而减少相关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4.2 自繁自养
猪群的频繁流动是造成这3种病暴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因而,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控制猪群流动。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对必须要引进的种猪进行严格检疫工作,首先要对欲引种的种猪场疾病流行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检疫,引入种猪应在远离猪舍的地方隔离观察,确定没有问题后才可以与其他健康猪混养。
4.3 净化猪群
日常饲养过程中,做好对猪群净化工作。应定期检查猪群,一旦发现疫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其待过的猪舍,用过的器具及饮水、饲料等进行彻底消毒。种猪一旦发现疫病应立即捕杀,保证猪群健康。此外,对于病死猪及死胎等应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以断绝病原微生物的传播[3]。
5 结语
综上所述,猪瘟、猪丹毒及猪链球菌病作为猪饲养过程中的3个常见疾病,一旦发生极容易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饲养员应加强对这3种疾病的重视,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自繁自养、净化猪群及疫苗免疫措施对这3种疾病进行综合防控,从而降低不良影响,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