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主要措施与对策探讨
2018-01-18徐树明朱希明缪红梅徐晓东
徐树明 朱希明 缪红梅 徐晓东
(江西省定南县畜牧兽医局 341900)
定南县2016年全县生猪出栏72.36万头,生猪存栏37.16万头,其中母猪存栏3.498万头。全县生猪养殖场 (户)共有1312家,给环境较大污染。2017年定南县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岭北片劣5类水治理和东江源头河流水环境治理工作要求,定南县投入5600万元下大力气开展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经过一年的奋战,全面完成了禁养区养猪场的关停拆除工作,成效显著。促进定南生猪养殖升级改造,猪场粪污治理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1 工作成效
1.1 猪场关停拆除工作成效明显
2017年全县关停拆除养猪场 (户)877户,拆除栏舍总面积200424.93m2。其中禁养区猪场关停46户,拆除779户,拆除栏舍面积为196443.96m2,100%完成禁养区的关停拆除任务;非禁养区无条件建设环保设施关停退养30户,拆除22户,拆除面积为3980.97m2。全县年出栏减少7.13万头,常年存栏减少3.96万头,一年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总量达7.23万t。
1.2 非禁养区养猪场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全县在养猪场 (户)435户,猪场环保设施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2017年已完成沼气池、雨污分离、三级氧化塘等环保设施整改的猪场338户,占全县在养猪场的77.7%;正在建设整改猪场97家。
1.3 宣传发动到位,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定南县充分认识到整治的困难,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召开县、镇、村三级动员大会、电视曝光、开座谈会、发宣传单、进行调查问卷等,广泛了解城乡居民对猪场污染的看法。取得了良好宣传发动效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使群众深入了解开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县政府工作,禁养区养殖户也深刻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支持配合拆除,整个拆除工作没有一起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一次矛盾冲突。
2 措施与对策
2.1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定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禁养区生猪养殖场 (户)的关停禁养工作,制定出台了 《定南县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实施方案》 (定办发 〔2016〕43号)文件,立即召开县、镇、村三级生猪污染治理工作的动员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会议,亲自动员部署生猪污染整治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要求把此项工作列为县级重点工作来调度,在全县形成了高位推动的态势。
2.2 摸清底数,广泛宣传
从2016年9月开始对全县七个镇进行逐村逐户走访调查,聘请相关机构对养殖场 (户)进行拍摄视频资料,于2017年2月底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并按照 “一场一档”要求建立了养猪场 (户)台账。印发 《致广大养殖户们的一封公开信》、法律法规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生猪污染整治工作的意义、目标、政策法规等内容,力求家喻户晓。县电视台、定南通讯、手机报等媒体对不达标猪场进行曝光[1]。
2.3 强化调度,扎实推进
每月举行一次流动现场会,把生猪污染整治列为其中一项重点工作,采取现场观摩、现场打分等形式,实行末位表态制度,对工作未整治到位的,要求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承诺,限时完成,迫使各镇、各有关部门把生猪污染治理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4 规范治理模式,推广污染治理工艺
2017年3月和9月邀请了温氏集团和广州舒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在全县7个镇巡回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专题讲座、邀请了新余市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建国,为全县养殖户详细讲解猪场粪污处理新模式及新余市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典型经验。制定小散户的环保治理要求:按存栏4~6头猪配套建设1m3沼气池或1头猪配备1m3沼气囊;存栏1头猪配套建设1m3的防渗漏一级氧化沉淀池 (沼液池)、3个m3以上二、三级氧化沉淀池、0.3m2的干粪床;做好雨污分离、清污分流;按存栏10头猪配备667m2种植用地,实现资源化利用[2]。
2.5 强化资金保障,强力推进污染治理工作
2017年县财政整合农粮、环保项目资金5600万元。对拆除的养猪场 (户)按100元/m2进行奖补;对各镇按照拆除一户5000元进行奖励;对非禁养区养猪场 (户)环保设施建设按照1:1的比例进行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