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核评价制度下农业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8-01-18申涤尘

吉林农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改革

申涤尘

(吉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吉林长春130118)

我国多个重要文件中指出制定与实现教师学术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实现高等教育中教师培训和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构建咨询制订我国高等院校各专业课教学质量准则,促进省级教育行政单位、行业组织、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形成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因此,教育部于2016年9月20日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农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提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了教师教学成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标准化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使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回归本位,做好各项工作。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教学机制,加强教学纪律考核。与现有教师评价制度相比,指导意见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纳入评价体系。界定了学术型教学理念,农业院校更注重鼓励教师开展具有农业特色的教学改革与研究,达到提升教师教学和学术综合能力,推进发展性评价改革,它是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依据《指导意见》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开展相应实践研究,用以提升高等农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1 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开始进行教师的教学发展研究。与国内的研究相比,它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简单的模仿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卡耐基的工作组和福尔摩斯工作小组发表了一篇关于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建立报告。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开始研究制定教师的专业培训策略。国外的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包括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大层面,从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Belina把教师的教学分为五个阶段:新手教师阶段、熟手和新手教师阶段、主管教师阶段、业务本质阶段、骨干教师阶段和专家教师阶段。国内高等农业院校对“垂直”和“体验”的重视程度高于国内高校教师。注重时间的连续性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及可操作性。

教学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载体。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决定了高等农业院校的校长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来,我国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如火如荼,教师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作为一线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能力和评价体系的改革能力,是影响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点。在改革背景下,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下,教师应提高教学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这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当前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的研究,总结教学能力的内在本质及其影响要素,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和分析。参考《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归纳总结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进行调查问卷等方式,力求涵盖所有的基本能力点。针对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制度改革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本文以考试评价制度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确定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3 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期刊论文,报纸、书和其他文件,对评价体系的改革文学、内外的我国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是比较研究。对本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理解和分析,掌握了评价体系改革的理论与现实。在此背景下,分析了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了如何提高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1.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调查和分析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能力,以及如何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3.1.3 比较法

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国内外经验的比较分析,选取先进经验,对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有指导意义。

3.2 实施过程

3.2.1 预准备阶段

成立研究团队;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团队划分和其他事项。

3.2.2 中期研究阶段

总结文献、进行研究、规划研究、进行问卷调查、校外研究、专家咨询讨论等;统计调查问卷、形成研究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提出合作意见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3.2.3 中后期实施阶段

修订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各高校的研究和实践结果,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激励机制的提升。

4 结语

针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讲课、竞赛、师资队伍建设、备课、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学督导、制定更为切合实际的策略和认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培训和组织教学竞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完成人才培养过程所必需。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与评价体系改革背景下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并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提升策略。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可以顺利完成青年教师的职责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参与改革和研究工作。教育教学。建立健全教学机制,引导全校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优化和提升农业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环境。对促进高等农业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具有示范性和主导性作用。

[1]张士菊,谢良洲.基于360度绩效考核的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A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03).

[2]樊婧,朱睿.深化高等农业院校考核评价改革——激发教师教学科研活力[J]当代教师教育,2017,(06).

[3]汪晓媛.高等农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4]米娟.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与提升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4,(04).

[5]吴红艳.“三位一体”的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1).

[6]于畅.高等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7]孙钰华.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大学教育,2009,(08).

[8]承海,姚本先.论高等农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9]姚吉祥,汪本强.国外院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05).

[10]田夏彪.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基于国内外研究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3,(01).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改革之路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