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2018-01-17赵宁
赵宁
摘 要:基于全面考察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基础,从高校共青团视角,运用系统理论,采用典型个案实证和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高校共青团构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孵育机制即组织动员、资源整合、新老传递、成果转化、竞赛孵化和制度优化“六大机制”,对于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发展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社团;治理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8)05.0105.04
Abstract: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sociation——Student Robot Association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Xiaop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systematic theory and typical case studi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the promotion of College Youth League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sociations 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t is explored that the incub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sociations, namely, organization mobiliz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new and old deliver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ompetition incubation and institutional optimization——the “six major mechanisms”, are of realistic applicative valu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sociation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College Youth Leagu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sociations; Governance model; Operation mechanism
一、出场与缺席: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研究价值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1],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胜阶段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时代,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潜力的群体。时代呼唤创新,大学生渴望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高等学校履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神圣使命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国家改革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工作[2]。同时,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动员、资源整合、载体搭建、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战略优势,使其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先天的工作优势。通过立足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实践锻炼等工作内容,引导学生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进而引领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普通大学生群体融入“双创”大潮提供可以复制与推广的样板和案例。
当前各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社团建设内容、作用、发挥路径与成果现实转化等方面,还缺乏“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顶层设计,存在“一窝蜂”“运动式”形式主义问题等。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和战略导向,精准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痛点,在制度設计、学习交流、孵化培育等诸多环节出实招,破解束缚创新创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3]。于是,如何准确把脉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背景,深化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机制认识,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水平提升,成为摆在共青团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国外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取得丰硕理论成果。例如,全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最著名的最高学府百森商学院,着重构建具有师资力量优越性、课程设计前瞻性、课程教学方法探究性特点的培养机制,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研究的焦点正在从关注社团本身和环境要素等单一层面,向创新创业型社团发展过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如何联系和制约等多层面转变。相比较而言,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理论界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的系统研究更是薄弱,只有少量零散的理论成果闪现于相关文献中。这些文献成果在阐释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概念和基本特点[4]、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和作用[5-6]、社团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路径[7]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未能从系统论角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孵化、发展机制与模式进行深层次系统性研究,经验实证研究更为匮乏。
本课题以全面考察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为切入点,从高校共青团视角,运用系统理论,采用典型个案实证和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高校共青团构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深层次系统性研究,对于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孵育体系和运行模式,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二、文本与实践: 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成长轨迹的全景扫描
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协会是校团委直接管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社团之一。协会从初创时的徘徊,到组织管理关系划转后的快速崛起,再到以点带面发挥作用、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三个阶段一路走来,成功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样本。
萌芽阶段的探索。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协会成立于2010年5月,成立之初隶属于学校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实验室,是一个实验室教师和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小组。初期的协会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缺少基本的组织架构、经费保障、工作支撑、活动平台等,基本处于自发探索阶段。
建设阶段的发展。2012年初,校团委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紧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机器人、物联网等科技前沿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结合学校工科特色优势,选取机器人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方向,将学院实验室下属协会升格为校团委隶属管理大学生社团。研究确定社团“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活跃学术氛围”办会宗旨,选聘8位教授、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并在团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组织动员”“资源整合”“新老传递”“成果转化”“竞赛孵化”“制度优化”等“六大机制”,搭建起协会建设和发展的“四梁八柱”。
成熟阶段的突破。经过短期的划转建设,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快速成长为一个以普及机器人基础知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学生团体,在国家和国际相关创新创业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在相关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协会被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并涌现出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焦忠、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获得者何涛等一批高素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近年来,安理学子在各类创业赛事中频频折桂获奖,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可。
通过对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发展轨迹“全景扫描”得知,孵化一个国家级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来之不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但是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具有很强要素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一套“逻辑严密、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管理运行机制更是孵化培育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组织开展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三、模式与机制: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个案考察
经过对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协会个案考察发现,大学生机器人协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学校团委的管理、扶持和引领。学校团委针对协会量身打造的六大机制,将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动员、资源整合、载体搭建、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工作优势,成功转化成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成为助燃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实现青春梦想的重要保障,成为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的关键推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组织动员机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有生力量“聚起来”。 校团委积极搭建平台,强化顶层设计,有计划地鼓励引导大学生机器人协会,面向全校吸纳跨年级、跨学院、跨专业会员,便于组建若干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有利于实现个体进步、群体发展,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群体效应。目前,大学生机器人协会骨干成员规模基本维持在400人作用,主要来自于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专业集中在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和材料等工科专业,基本上形成了跨年级的人员梯度和跨专业的人员交流的学术模式,有力地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有生力量科学地“聚起来”。
(二)资源整合机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平台“架起来”。 校团委积极争取场地、设施,优化整合创新创业社团指导教师团队,实行“双导师”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筑梦行动”,在资金支持、技术指导、政策对接等环节给予专门扶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探索采用“众筹”和“接力赞助”形式,设立大学生创业校友助力基金资助学校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优秀项目,形成“项目受助者-创业成功者-项目资助者”的开放闭环链条,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事,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作用。探索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机制,抓住项目主线,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可操作性强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牵线搭桥,形成在校大学生优秀项目的帮扶模式,鼓励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落地、实际运营。
(三)新老傳递机制:让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薪火传承“续起来”。 学生社团传承对于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把培养和打造协会继承团队,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基础工作,全面嵌入社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传递性培养机制。鼓励支持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新成员进行留校培训学习。通过传帮带完成团队老成员对新成员的传递性培训,帮助其快速掌握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相关知识,实现团队新老成员的平稳过度和相关技术产品的无缝衔接,保证整个团队的接续发展。
(四)制度优化机制: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有效治理“活起来”。 制度优化是确保高校学生社团持久发展的“调控器”。坚持“精细化”“精准化”原则,根据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发展需求,抓住组织架构、财务管理和项目支持三个“关节点”,持续优化协会制度设计。组织架构方面,在主席团、竞赛部、硬件设计部、软件设计部等基础上,新增多媒体管理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申请、审核、批复和复审“四步走”的团队财务管理模式,保证经费规范使用;项目支持方面,创新实施好竞争资助机制。根据某一赛事或项目研发要求,组建不同团队、提供不同方法,同类项目多种解决途径,科学论证资助最优方案。通过系列制度设计,推动了社团内部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五)竞赛孵化机制: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双创氛围“热起来”。 科技创新竞赛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的“加速器”,既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砥砺平台,又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社团成员的创新积极性。学生在创新竞赛中感悟成长,在创新实践中诠释专业使命。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在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发挥了创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了师生创新创业力量,推动了学校双创氛围的“热起来”。
(六)成果转化机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品牌形象“亮起来”。 创新成果转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果转化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影响力和品牌力,对于塑造学生社团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也为激发学生创业打上一针“兴奋剂”。大学生机器人协会自主设计研发的多款产品项目,实现了成果转化、市场生产。校团委支持并帮助协会成员对接公司企业定制研发设计相关产品,将大学生丰富的创新思想和创意想法直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实现了学生、企业、社会相关方的多赢。
四、推广与应用:高校共青团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机制“溢出效应”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机制的价值在于转化应用。在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发展实践中,安徽理工大学团委探索出一条操作性强、可复制、能推广的高校共青团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的科学模式,并广泛应用到其他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管理与发展实践中,在现实工作中展现出了磅礴生命力。
该发展机制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影响一片”孵化思路,重点遴选、培育在学术研究、科技竞赛、成果转化等方面显示出具有较大潜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给予精准聚焦、持续帮助和精心指导,引领推动在广大青年师生中形成“双创”热潮。2017年,校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获批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安徽高校唯一入选团队),继2014年大学生机器人协会之后再次获此殊荣。这既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新的突破。实践充分证明,高校共青团构建的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运行的“六大机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内生动力,并彰显出“机制活力”和“制度红利”。一次可以意味着偶然,二次那就意味着必然。经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成长轨迹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社团发展定位、目标确立、管理制度、资源保障、运行机制等宏观层面,还是具体到一个科技竞赛项目前期动员、过程跟进、结果反馈、成果应用等一体化运行的微观流程,无不折射出高校共青团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的“六大机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出台[N].中国青年报,2016-01-13(1).
[2] 中国青年网.团中央印发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 http://qnzz.youth.cn/gzdt/201501/t20150113_6403884.htm.
[3] 孙楚航.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平台[EB/OL].http://news.gmw.cn/2016-05/16/content_20111606.htm.
[4] 劉建戈.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建设[J].经济导刊,2011(7):14-15.
[5] 蒋文海,张绍浩. 试论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创新社团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2):6-68.
[6] 潘冬梅, 郎宏文,黄会杰.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赤子(上中旬),123-125.
[7] 张家辉,吕元俊. 双创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型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16(10):122.
[责任编辑:吴晓红,丁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