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2018-01-17潘秋瑜
潘秋瑜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针对广西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利用“互联网+”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素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加速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完善广西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构建“最后一公里”物流解决方案。
【关键词】广西 农村电子商务 农产品 互联网+农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35-03
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电子商务成为解决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营销的新方式,电子商务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本文对广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分析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广西农村电子商务战略持续深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规模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居民的生存消费比重逐步降低,同时享受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则在不断提高。当前,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应抓住契机,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而作为农业大省区的广西,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营销抓住了这一契机,使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得到推进。
(二)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快。从数据上看,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消费思维,同时也将一种新的商务模式渗透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方面面中,带来无可比拟的新优势,农村电子商务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11年以来,我国B2C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达20.7%,其中农产品网络交易量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广西农村的经济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发适合电子商务模式的农产品、农副产品,促进了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上下渠道双向流通格局。
(三)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迫在眉睫。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电子商务在广西的发展显得尤为急切。首先,广西近几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已有可喜成果,农业逐渐规模化发展,然而如果没有电子商务为农业产品的输入提供便利,将会提高农业发展的费用和成本。其次,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广西,交通相对较为落后,信息流畅程度不足,因而广西的优势农产品难以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继而不能在销售市场上实现广西农产品自己的价值。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宣传广西的优势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广西农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电子商务模式推进的农产品销售可以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互联网+”将市场信息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者手中,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
二、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广西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近十年来,作为计算机产业的衍生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这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推动了同时期各行业的经济进步。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未能赶上信息经济发展的快车。广西农业经济的水平相对全国比较滞后,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也处于较为薄弱的势态,导致广西不少农村长期的信息闭塞,无法接受电子商务这一新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在农村推广困难较大。广西的电子商务较之全国整体而言相对起步晚,县、乡一级在电子商务的各方面落后更多。
(二)广西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目前,广西农村年纪较轻的农民大多数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仍然居住在广西农村的农民以留守老人、儿童为主,能够理解电商、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农村人才极其匮乏。根据目前已经取得成功的“电商之村”“淘宝之村”的数据显示,需要通过一些有头脑的年轻人成为村民的电商示范,全村人才能照着学跟着做。但是广西的多数乡村地区很少人懂电商,更不会做电商。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的发展由是电子商务人才作为主导的,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广西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增长、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广西电子商务行业却呈现出人才匮乏的现象。首先,这是由于广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其次,广西的电子商务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的机制尚未健全,导致人才流动性较大,电子商务企业员工凝聚力不足等。
(三)物流体系不健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健全流通体系至关重要。广西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要通过电子商务模式进行销售,就需要建立健全现有的物流流通体系。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虚拟化交易模式下唯一实体与消费者面对面的重要环节。广西的物流目前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導致农产品的销售中存在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鉴于这些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要让广西电子商务得到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能够参与到新兴的各类电子商务模式的销售中,就需要对广西物流体系的构建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利用“互联网+”推进广西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素质。目前,农村生产消费环境落后,农产品的销售难题依然存在,同时城里优质的商品又无法惠及农民,一些山寨商品渗入农村。农民对政府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体现出非常支持的态度,希望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创业致富,实现个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家乡面貌的改善。但农村留守的居民普遍缺乏电子商务应用的技巧和能力,依靠自主学习、自力更生掌握相关技能并不现实。因此,需要通过各类的电子商务培训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技能,激发其创业潜力,促进广西农民的创业、创新的热情,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互联网+农业”的知识结构下,应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通过与各级各类的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广西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传授“互联网+”的知识、网店创业技巧和营销技能,培训一批农业企业高级管理及部门管理人员,培养一批农村、社区网店经营人员、个体和大学生电商创业者,确保每个电商村都有2~5名电商人才,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广西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中沙田柚、芒果、香蕉,菠萝、柑橘、荔枝、龙眼等亚热带水果产量多年来一直高居全国前列;此外,沿海地区的海产品、甘蔗、木薯、蔬菜、桑蚕等农产品均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而特殊的生蚝、白果、荔浦芋、茉莉花、松脂、剑麻、香料等在全国的销量也能名列前茅。纵观我们的销售情况,已形成桂南糖料蔗优势产业带、桂北柑橘优势产业带,茶叶和中药材等也逐步形成区域化产业。因此,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在广西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的重点任务及重大工程。
广西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系建设,应以农村合作社为基本单元,将农村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化零为整,增强产品规模化经营;以涵盖省、县、村三个层面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依托,与农村网络服务体系相配合,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服务体系;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将零散的种养植户、经营合作社、农产品检测站、电商服务中心、物流快递企业的信息化網络建立起来,基于统一的平台整合运营、计算、金融、仓储物流等农产品产业链的各级企业,搭建完善的农业生态产业链,促进区域农产品交易及产业升级。
(三)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1.挖掘和包装电商产品。广西农产品资源丰富,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是当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重点任务及重大工程。
在“互联网+农业”的背景下,广西电子商务可以采取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引导广西本土的龙头农业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等开设旗舰店或企业店铺,并探索发展生鲜农产品“网订店取”等O2O电子商务业务,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与此同时,通过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各类平台不断探索广西本土的农产品如何实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探索并发展农产品网上批发业务。重点是依托广西区域产业聚集带规划,搭建区域性农产品网上批发平台;推动大宗广西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网上交易,网上现货交易可选择一批标准化程度高的农产品参与;引导广西农产品的经营者通过“互联网+”查找到涉农信息平台用于发布供求信息,促进广西的农产品实现产销对接,层次多、品种全的广西农产品展开网络批发业务,并选择季节性较强的农产品开展网上促销。可将聚划算、拼多多等团购平台作为基础,开展季节性的广西特色农产品的团购促销活动,逐步构建工作机制,解决因广西农产品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滞销问题。
2.统一标准、包装、品牌。在广西建设面向广西全区农产品、快速消费品,集防伪、溯源、营销、孵化、展示等为一体的省级二维码中心,实现广西区域内农产品的追溯、监督和管理一体化集成。二维码中心通过为每一个产品贴上身份证(带唯一标识的二维码),不仅能防伪、溯源,而且能连接各大电商平台,联合营销推广,具备并支持以二维码为基础的多种营销手段,包括即开抽奖、扫码送红包、扫码送话费等。
在二维码商品数据汇总管理的基础上,二维码平台还将提供多维度的消费行为大数据分析;平台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风格、消费地区形成多种主题报表,为广西的农产品企业的营销提供数据依据。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精准营销,通过二维码平台向平台农村用户定向推送企业营销信息,平台的使用者足不出户即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其他网络工具了解产品信息。广西的农产品销售企业可以通过此项功能为产品设置营销活动以增加用户黏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四)加速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基础。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基本建立。自1999年至今,已建立广西农业信息网(1999年)、广西农产品贸易网(2005年),开通广西“12316三农服务热线”(2006年),完成“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培训工程、农产品网上流通工程等。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工程和多媒体教材建设工程相继投入实施。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广西人民政府在2002年把农业信息工作提上工作议程,提出“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新思路。
作为系统工程的农村电子商务,涉及交通、物流、仓储、光纤网络、信息服务网络节点、信息网络平台,等等。应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到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来。
(五)完善广西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构建“最后一公里”物流解决方案。建立全新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所产生的成本,加快物流配送时间,要有从田间地头到电商物流中心,或者农户包装成快递网上直销的“最后一公里”物流解决方案。现代电子商务除了依托高效率的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终端,同时也需要方便快捷物流配送体系。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是限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围绕广西农村区域交通通达能力、人口密集度、网络光纤等情况,在市、县、乡镇合理布局物流配送网点及仓储中心,同时鼓励其他物流配送公司(顺丰、圆通、中通等)的加盟建设,形成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保证农村消费市场的上行和下行路径,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建立农产品的货物交割点和物流仓储体系,为经营合作组织提供农产品分类贮存的仓储环境和物流配送服务。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建立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使得物流成本降低,物流配送效率得到提升,以此打破广西农产品物流所存在的“瓶颈”问题。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应支撑农村消费品下行配送体系和农产品上行配送体系。
一是农产品上行。建立两级物流配送中心,以解决农产品上行物流问题为主。通过以示范性的方式打造两级物流配送中心,结合具备物流功能的村级服务点,树立农产品上行物流的体系范例。其中,一级物流配送中心作为广西农村电商的物流核心,是整个广西的物流聚集区域,可承载多家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品控溯源企业入驻,具备综合的物流服务能力,配套有农产品分拣、清洗、加工、包装等初步加工功能和品控溯源。实际上,具有较大量生鲜产品上行的县(市),一级物流配送中心应支撑冷链物流功能。
二是农村消费品下行。农村消费品下行体系的物流支撑,在县、乡两级以各下行销售渠道自行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为主体,下行主要通过结合村级服务点的物流功能以及合理协同农产品上行仓储物流资源等方式,主要解决村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总之,“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降低广西农村流通成本,提高广西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商品化率,并以此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宽广西农村就业渠道,带动扶贫开发等。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构建的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能够让广西的贫困地区基本建立乡镇各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或者形成电子商务集聚区、乡镇健全电子商务工作站、农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的产品、购买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微报告[EB/OL].(2014-07-24)[2018-05-11].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19461.html
[2]季岚,吴夕,徐红.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经贸,2015(6)
[3]崔小委.数据分析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8)
[4]陈剑.某电商网站数据抓取策略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大学,2014
[5]周伟.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发展的变革前沿[J].中国农村科技,2014(10)
[6]吴磊.构建“新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东关系发展的新内涵[J].西亚非洲,2014(3)
[7]王娟娟.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4(3)
[8]徐晓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