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获得感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化教学探析

2018-01-17黄启红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结构化理论课育人

【摘 要】本文论述获得感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构化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实效性不足、针对性不够、获得感不强等问题,提出建立以“理论专题学习”“课程热点探析”“主题实践活动”三个教学环节为依托的、相互支撑的课程知识体系,通过结构化教学改革解决本专科教学内容混同问题、第二课堂与课程实践混同问题、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频共振及协同育人的问题、科学化教学考评的问题,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升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  获得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  结构化  教学  理论专题  实践活动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25-04

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程、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基本问题,各高等职业院校也在“办什么样的高职、怎么办好高职、如何提升内涵建设”等问题上积极探索,作为育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基于获得感视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化教学创新进行探索。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本专科教学内容混同。当前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统编教材,为本专科院校通用教材。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材中融入了许多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部分课程教材内容编写体例变动较大,逻辑结构与知识脉络均重新进行了调整。各省教育厅组织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版教材使用培训工作即将启动,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使用新教材的理论学习、研究工作也尚在起步阶段。受师资、人力、财力等条件制约,高职院校对新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和研究显然是不够的。由于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教学重难点把握不透,一些高职院校对本科院校研究开发的课程知识体系盲目模仿,照抄照搬,甚至是直接沿用,造成本专科教学内容混同。

(二)第二课堂活动与课程实践混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遵照课程的建设标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划拨有明确的学时和学分。但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基于活动经费及学生外出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部分高职院校很难按照既定的方案执行。或是把课堂分组讨论、观看视频等课堂活动混同为实践教学,或是将本校学工、团委、宣传部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混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名不副实。

(三)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争论。新媒体时代下高职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来源的手段和渠道不再唯一,教师的传统教学地位面临挑战。是固守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课程,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效,依托于“冷冰冰”的机器是无法做到的;也有观点坚持认为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才能“鲜活”课堂,满足学生碎片化的学习要求,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针对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高职学生更为有效,应该大力推广慕课、微课、微视频等。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既是关于教学方法手段的争论,也是不同教学理念的争论。

(四)“考智”与“考德”的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如何才能够真实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考评问题一直是长期争论和教学改革中的瓶颈问题。传统的仅凭期末考试去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已经落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考评采用的是综合成绩评定的方式。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仅限于学生对掌握本课程知识能力的智力考核?或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德育表现的综合考核?仅凭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何能综合地评定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表现?毕竟,学工处的学生日常管理、团委的第二课堂活动、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都同属于德育育人的范畴。“考智”与“考德”的争论与困惑长期得不到解决。部分高职院校尝试采用数据库作为平台,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但往往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经费却又得不偿失,很难真实地去衡量学生的德育水平与能力。

(五)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同育人共识未能形成。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受就业市场导向的影响,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校的绝大部分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大多向专业课程倾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这导致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严重脱节。学校德育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协同育人的共识未能形成。

二、教学改革中的困惑与争论影响获得感

种种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困惑与争论,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导致课程的实效性不足、针对性不够,学生的获得感不强。

(一)实效性不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进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新形势,就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谋划新思路。继续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刻不容缓。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吹响了号角,不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与时俱进,不研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规律,不挖掘课程的教学内涵,不解决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严重脱节,与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严重脱节的问题,不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肩负的历史新使命,继续用传统的思维定式、滞后的教学内容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提升课程的实效性这一关键问题的。

(二)针对性不够。高职学生的思想复杂多变,个性千差万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样讲究因生施教、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不可千篇一律、搞“一刀切”。不能从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规律研究不透,对课程教学体系把握不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只能适得其反,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获得感不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获得感”一词后,其便延伸出更宽广的寓意,且使用范围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获得感”不仅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也包括看不见、摸不着、隐性抽象的精神层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表达的不仅仅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取知识、掌握理论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成就感,更延伸到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之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的精神满足感。

当前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教学内容严重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科学规范的教学考评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理性认同高于情感认同的现实困境,课堂抬头率不高、参与度不够,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导致学生的获得感不强,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前进,在改进中加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大力推进课程结构化教学,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架构,才能有效化解长期困扰的瓶颈问题。

三、以结构化教学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一)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以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为根本,尊重高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坚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环境条件下,坚持课程教学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思想,通过课程知识重构,建立以“理论专题学习”“课程热点探析”“主题实践活动”三个教学环节为依托的、相互支撑的课程知识体系。

1.“理论专题学习”教学环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获得感为轴心,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政治导向,在保证每门课程的知识逻辑和完整性,又注意有效避免不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前提下,重新梳理、整合、提炼三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的内容,形成一系列专题化教学知识单元。专题化教学单元重点突出培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职业文化素养以及现代匠心精神,更好地实现理论育人。

2.“课程热点探析”教学环节。作为理论专题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新时代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开展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国内国际时政热点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等系列化的专题讲座。

“课程热点探析”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由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校内党政宣传共青团干部、学生工作辅导员及校外理论研究专家、行业企事业单位的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等组成,营造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合力。

3.“主题实践活动”教学环节。“主题实践活动”是课程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涵盖课内、课外两个教学活动。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专题研讨、志愿服务及课外活动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培养高职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传统和良好作风,实现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主题实践活动”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活动的开展坚持四个结合,即点与面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互动结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开展经典诵读、校园调查、人物访谈、专题研讨、影视观摩、参观学习以及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多种形式的涵盖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体验活动,大力营造实践育人的氛围。

(二)结构化教学遵循的原则。具体如下:

1.“双向转化”一体化教学设计。基于提升获得感视阈下全面推进课程结构化改革,树立“双向转化”即“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与信仰体系递进转化”的教改理念,遵循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原则,采用一体化教学设计,构建以“理论专题学习”“课程热点探析”“主题实践活动”三个教学环节为轴心的“立体多维、知行合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育”人与育“心”的统一。实施结构化教学的目的重在“育”人。其本质就是培育社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社会合格之人,即社会之人,而不是自然之人。社会合格之人,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能按照社会基本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政治规范)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解决高职学生掌握技术、学会本领等认知性或科学性问题,解决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是非、美丑、善恶、对错等道德性、价值性的判断问题,更要解决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大问题。

实施结构化教学贵在育“心”。教学改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培育社会合格之人,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在新时代主流社会中阳光、自信地生活,对社会少一点怨言和怨气、多一点信任和期望,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生活的人;培养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有强壮的体魄、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的人;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革命抱负、身体力行又满怀信心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践中的人;培养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高度认同、走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认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高度自信和高度自觉的人。

3.互联网新技术助推获得感。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阵地,忽视或是丢失了这个阵地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的全局。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思维敏捷,对一切新生事物新鲜好奇,实操动手能力比较强。对传统课程上纯理论的知识讲授理解和接受能力较慢,但对来自互联网、手机传播感性的事物认知更能喜欢和接受。结构化教学改革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个来自网络的课堂,准确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功能,从高职学生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及教育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出发,借助于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立体互动式集“网络教学”为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的“理论灌输与自主学习同时进行、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交替互动”的“双轨并行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扭转大学校园内的“低头族”和“手机依赖症”现象,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影响力。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指尖”到“心间”,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4.师生获得感同步提升。坚持获得感增强、满意度提升、学习积极提高、教学效果好下积极推进结构化教学,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滋有味、有棱有角、有虚有实、有情有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实现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双赢”实效,师生的获得感同步提升。

一方面,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产生了思想情感的共鸣和价值的认同,体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为,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人为本”“成长所需”的课程,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同步提高。结构化教学有效助推教师角色的转变。他们不再是每天忙碌奔走于讲台之上的“教书匠”,而是成为一个充满事业成就感、职业幸福感的照亮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成为“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生导师。

(三)实施结构化教学解决瓶颈问题。以“旨在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為目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化教学,通过知识重构,精心设计“理论专题学习”“课程热点探析”“主题实践活动”三个教学环节,本质上就是要解决教学改革前进道路上长期困扰的瓶颈问题,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升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1.解决本专科教学内容混同问题。结构化课程改革重构课程知识体系,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更贴近高职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别于本科院校。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素质为根本,立足于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教学环节互为依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培养高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看待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思考问题的逻辑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解决第二课堂与课程实践混同问题。“主题实践活动”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保证一定的学时和学分,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有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有规范的活动流程及成绩评定办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明确了作为实践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如指导教师应该参与全过程的指导,活动开展的每个阶段应当对学生开展专题指导培训。活动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及时综合评定每位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成绩。实践指导教师还要注意抓好典型,保证活动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并及时做好活动开展的信息发布、宣传报道、资料收集、归档整理等工作。学工、团委等部门开展的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交叉进行,形成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合力,但两者有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3.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问题。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是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化教学中重构的三个教学环节与各门专业课程共同遵守“守好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通过统筹校内外德育教育资源,统筹各学科、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统筹校园、社团、企业、政府等阵地,充分拓展课程功能,形成多部门参与、多渠道贯通、多课程融合的校政企多方联动育人机制。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4.解决科学化教学考评的问题。实施结构化教学中通过创建“四化”考评机制,重点考核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一是考评主体多元化。考评主体涵盖教师、学生、学习小组、辅导员以及企业方人员等。二是考评载体多样化。考评的载体既有网络课程学习考核平台,同时也有微信平台和课堂教学平台。三是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相结合,采用项目成果汇报、情境表演、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四是考核过程全程化。成绩评定涵盖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到课情况、课堂参与、小组研讨、主题实践教学活动表现及成果展示、作业完成、期末考试等多个学习环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结构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需要,满足新时代高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教学改革前进道路中的各种困惑,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黄启红.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N].人民日报,2014-09-10

[3]房广顺,李鸿凯.以大学生获得感为核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8(2)

[4]李强,于璇,叶欢.从获得感角度来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改革与开放,2017(24)

猜你喜欢

结构化理论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