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割舍不了的乡村教育情

2018-01-17莫东霞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奇志教学点南宁市

莫东霞

玉奇志现任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那文小学校长,是八桂优秀乡村教师、南宁市教育系统师德巡讲团成员,从教至今,她已扎根乡村教育24年。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从心底里感到自豪和幸福!”玉奇志在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2018年教师节师德论坛上满怀激情地说道。

结缘乡村教育

1994年,玉奇志从南宁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那盆小学(以下简称那盆小学)工作。在那个中专毕业生还十分吃香的年代,当时19岁的玉奇志,满怀着跳出农门、融入城市的意愿和向往。“所以,当我得知要回村里做一名农村教师时,心里的那份落差是巨大的!”玉奇志回忆道。但比起这份落差,对她心理冲击更大的是当时农村教育的落后。

那盆小学位于偏远山区,当时学校的基础设施很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名教师上两三门课、教几个年级的情况比比皆是。刚到校的玉奇志,被安排上全校一至六年级12个班的体育课。“说实话,当时面对这个情况,我心里直打退堂鼓。”玉奇志回忆说。

那盆小学的体育设施非常落后,体育器材少得可怜,唯一的运动场地就是一个篮球场,且这个篮球场还是个“晴天尘土一尺厚,雨天泥浆厚三尺”的“泥球场”。

不过,即使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村里的学生们对体育的热爱未减半分。正是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感动了玉奇志,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为人师的责任和使命。慢慢地,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由一开始的排斥变成了坦然接受并逐渐爱上这份事业。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让村里的学生们能够享受到快乐的体育课。“是孩子们让我爱上了这里,爱上了乡村教育。”玉奇志如是说。

没有经费,玉奇志就想办法自制体育器材,能做的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就找村里的木匠和泥水匠们帮忙,尽一切可能给学生们创造条件。在她的努力下,乒乓球台、跳绳、接力棒、沙袋、跳高架等一件件体育器材出现在那盆小学的操场上。这些自制的器材让学生们接触到了从未见过的体育项目,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那几年镇里举行的体育比赛,玉老师带出去的队伍总能拿下全镇前三的好成绩,学生们那标准的投篮姿势和整齐划一的体操动作,给镇上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起玉奇志当时的“拼劲”,那盆小学时任校长玉省美竖起了大拇指。

在玉奇志一点一滴的努力下,那盆小学的学生集体做起了广播体操,积极参加镇里举办的儿童少年才艺比赛,尝试办起了红领巾广播站……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发展,她也因此爱上了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与乡村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狗作伴孤守教学点

1999年,玉奇志被调往那楼镇那思教学点(以下简称那思教学点)任教。当时那思教学点共有四女一男五位教师,为此村民们亲切地把四位女教师称为“四朵金花”。“直到今天,我仍觉得那是乡亲们对我们辛苦付出给予的最高赞誉。”谈起这一称谓,玉奇志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那思教学点坐落在村边的山坡上,地处偏僻,周围没有围墙,离学校最近的农户也有200多米。2004年,上级对该教学点进行了调整,只保留学前班和一年级、二年级,只有21个学生,仅配备1名教师。“学校条件实在太艰苦了,当时根本没人愿意留下来。”看着家长们殷切的目光和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玉奇志主动选择留下来。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许多男老师都未必愿意留下来,当时玉奇志还是个未婚大姑娘呢,这样的勇气真的令人佩服!”那楼镇中心校时任校长梁耀仁称赞道。

留下后,玉奇志便开始了一个人工作与生活的艰苦日子。她独自承担起了三个年级所有科目的教学任务;学校供水不足,她每天要到附近的村民家里挑水;夜里,她就独守着一栋空荡荡的教学楼和四间平房……这样的工作与生活,许多人难以想象,常有人問玉奇志:“你不觉得苦吗?为什么要留在那里呢?”

“不是我在这里唱高调,说实话,那样的生活当时我并不觉得苦。”玉奇志说。

那几年,玉奇志的教学成绩在镇里是响当当的,由此她获得了村里群众的支持和尊重。为了方便她挑水,村里有两户人家主动给她配了家里的钥匙。怕她一个人孤单,有一位家长给她送来了一只小狗,给她做“警卫员”。冬天的夜里,学校对面独居的老奶奶邀请她到家里烤火、聊天。回校时,老奶奶还会把家里的灯全部打开,并站在家门口目送她,一直等到她用手电筒发出安全到校“信号”后,老奶奶才会进屋……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村民们对老师的尊敬,所以我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幸福!”玉奇志说。

为爱继续坚守

2006年,玉奇志在县城结婚了,同时城里的学校向她抛出了橄榄枝。然而这时候,那楼镇中心校的领导找她谈话,希望她到那文小学做教导主任,继续留在乡村工作。

当时,那文小学是全镇出了名的“落后困难户”,七年间换了4位校长,十几年来,教学成绩一直都排在全镇末尾。

一边是即将开启的新生活,一边是环境艰苦、教学任务艰巨的“老路子”。“当时我思索再三,还是割舍不了那份乡村教育的情怀,同时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玉奇志说。征得爱人同意后,她便到那文小学报到了,继续乡村教育的征途。

刚到那文小学时,已有心理准备的她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一所6年制完全小学竟然没有一栋像样的教学楼,学生们就在两排破旧的瓦房里上课,有的房顶还要用木桩支撑……看到这些情形,玉奇志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为这里的学生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2009年,玉奇志成为那文小学校长。从那以后,她就像吸铁石一样为学校“吸”来许多“宝贝”,让学校旧貌换了新颜:没有围墙,她就买来砖头,请人砌了一堵5米长、2米高的围墙;教室墙面脱落严重,她就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到镇上拉回石灰,自己动手粉刷墙面;校园没有绿色,她便组织学生从后山挖回草皮种下,又从别处“讨回”花草种在花圃里;其他学校富余的拔河绳、村委多出的垃圾桶,她也“蹭”回来;她还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支持,将学校的砖瓦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楼房,配套的厨房也建得干净整洁……

更重要的是,玉奇志还“吸”回了一位得力助手——代课教师卢少林。卢少林以前在别的学校代课,时常换校,却在那文小学一干就是六年。“玉校长很体谅我们代课老师,在放假时就会主动跟我续签合同,很让人安心。”卢少林说。

那文小学教师周良俏、潘春莲、王玉珍、黄秋林等,都是被玉奇志“挖”过来的——她先带这些老师到学校参观,然后雇车帮老师搬行李。王玉珍由代课教师“转正”考进那文小学,原来所在的学校不愿意放人,玉奇志还去该校磨了好久。

“教得好的老师我都想拉过来!”玉奇志说。为此她得了个“挖墙脚校长”的外号。

如今,那文小学有漂亮的教学楼、标准化的体育场,还有稳步上升的教学成绩,学校甩掉了十几年的“落后”帽子,现在就连邻村的村民都想送孩子到那文小学就读。

多年来,玉奇志获得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南宁市邕宁区优秀教师等多个奖项。当地教育局领导曾多次表态,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调回城区学校,但她不为所动。她坚定地表示:“乡村教育大有可为,我要在这条长征路上继续走下去。”

猜你喜欢

奇志教学点南宁市
Sam’s Family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关 公
王奇志花鸟画作品欣赏
王奇志花鸟画作品欣赏
LAND OF RAZOR CLAMS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