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鼻导管给氧插入深度及固定方法的探讨

2018-01-17陈娟胡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3期
关键词:固定

陈娟 胡玉

【摘要】目的 观察轻度低氧血症时鼻导管给氧插入不同深度给氧效果及改善固定方法对降低小儿给氧脱管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轻度低氧血症需给氧治疗的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对照Ⅰ、Ⅱ组,各60例,对照Ⅰ组采取鼻导管插入1 cm常规方法固定,实验Ⅰ组采取鼻导管插入1 cm改进方法固定,对照Ⅱ组采取鼻导管插入鼻尖至耳垂1/3常规方法固定,实验Ⅱ组采取鼻导管插入鼻尖至耳垂1/3改进方法固定,对比分析患者指尖经皮血氧饱和度、胶带的松脱率及抓脱氧管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均可达到有效血氧饱和度,但实验组患儿导管胶带的松脱率及抓脱氧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轻度低氧血症患儿鼻导管给氧插入深度为1 cm与插入鼻尖至耳垂1/3长度均能达到缓解低氧血症的效果,且改进后的固定方法能有效的降低鼻导管的脱管率。

【关键词】儿童轻度低氧血症;鼻导管;给氧;固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1

给氧法是一项改善呼吸功能的护理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儿科鼻导管给氧法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方

法[1-2]。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对所实施的吸氧法不能有所认识和理解,很难配合,并且由于患儿鼻腔分泌物较多,常规的插入深度及固定法使鼻导管很容易被患儿拔脱及松动滑脱,使小儿鼻腔粘膜受伤的概率增高,吸氧的疗效也受到影响,并且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3],所以儿科患者在鼻导管插入深度[4]及固定方面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轻度低氧血症需给氧治疗的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8例,女102例,年龄6~24个月,依照接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对照Ⅰ、Ⅱ组,各6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规范给氧,患儿鼻导管给氧时氧流量为1~2 L/min,病室环境安全,光线充足,固定胶带均为3M医用胶带,实验Ⅰ组和对照Ⅰ组鼻导管插入深度为1 cm,实验Ⅱ组和对照

Ⅱ组插入深度为鼻尖至耳垂1/3,常规固定方法为3M医用胶带贴于患儿的鼻尖及面颊部[5],改进后方法为将3M医用胶带裁剪为5 cm×0.5 cm将鼻导管插入鼻腔的末端成蝶型固定于胶带中央,再将两头胶带固定于患儿鼻梁上,另取

3 cm×1 cm的胶带横贴于鼻上,将固定鼻导管的胶带加强固定于鼻的上方。

1.3 观察指标

监测四组患儿给氧前、给氧30 min、给氧60 min的指尖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患儿胶带松脱、抓脱导管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轻度低氧血症经给氧后血氧饱和度(SpO2)值比较,见表1。

3 讨 论

对轻度低氧血症患儿进行鼻导管给氧时,鼻导管插入深度为1 cm,便可达到低流量给氧的目的。改善后的固定方法,可以对给氧管进行加强固定,从而大大降低导管的松脱率,提高了给氧效果,且患儿舒适易耐受,接受程度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景霞,张 丽,杨丽平,康红艳,何 婷.小儿改良鼻导管固定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1):2166.

[2] 李 珑,王 伟,王根妹,等.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呼吸道症状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31-32.

[3] 杨月華.儿科鼻导管固定的体会[J].当代护士,2004,(7):47.

[4] 张雅真,陈彩荣,徐彩霞.硅胶鼻导管法吸氧法导管插入深度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49.

[5] 张琳琪,王天有.实用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1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固定
关于尺骨钢板桡骨髓内钉固定用于尺桡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磁性附着体对口腔修复中固定、咀嚼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胶管止血带和棉垫联合制成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临床应用
一种温度继电器焊接防错研究与应用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水胶体敷料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鼻饲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
使用一次性双鼻氧管固定鼻胃管的方法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