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编撰的心灵志(组诗)
2018-01-17张作梗
张作梗
大雾志
当此时,抱怨一座树林不够清晰几乎是
一种不恭。而把一场陡起的雾拿来
兑换昨夜的残月,显然不能定位这个早晨。
四处都是漂浮的鸟叫,
但你不知道它们来自哪儿
唯有走进去,你才能看清几棵迎面而来的
树木……但当你持续深入,
它们又瞬息消失在你的身后。
没有一个固定的参照物可以佐证你的位置,
一切都是随机的,变幻不定的,
没有什么不显得可疑,
连平常那条走了无数次的林间小径,
也忽左忽右地變换着固定的线路。你想看清
你的面孔更不可能——因为用雾洗出来的
枝叶根本不能转化为一面镜子。
你听到了流水声——昨夜,你还在那河水里
洗过澡——但现在河流被水声遮覆,
你根本判断不了它在哪个方位制造反光。
愈往里走,你迷失得愈深,
你几乎感觉失联了——与那个你熟悉的人群
和世界。孤单是你唯一的伙伴;
你转身往回走,唯一的伙伴仍是孤单。
到处都是雾,雾砍削了树的差异性,而让
它们穿上统一的表情和服装。
你开始惊慌,开始四处寻找出路,
雾不阻拦——雾用不阻拦四处挡住你。
村庄志
“一股动词的味道。”他快速走过丁三村。
那儿,迟开的紫藤和苜蓿被卷进
拖泥带水的搅拌机,“旋转中有一只猫的
尾巴如落日一闪”。劈开的田野中间,
一条新修的公路飞身掠过,带来远方的
积雨云和铁砂石顿挫的气息——
丁三村如落日一闪,被公路一劈两半。
他暗暗编撰着一部村志——在行将消逝的
篱笆阴影里,动用与土地有关的
所有词汇。他听到水管里挤满了水,
而煤气管道埋在地下,像是村庄的神经。
有什么在偷偷减少和消失?他起先以为是人,
后来,在补充进村志的照片里,
他确定是农具、作物和村庄安谧的黄昏。
差不多噪音和喧嚣偷袭了每一扇窗户;
城乡间已没有结合部,取而代之的是公园和
绿化带。“一股形容词的味道。”
他快速走过丁三村。此刻,他是村民,
但三年后,他将变换身份,成为前村民;
一个村庄被他压缩为一部薄薄的村志,
隐秘地给带往别处。他还会回来?
不,腾出的空间里唯有一堆记忆的瓦砾。
石头志
备做雕像之用的,一整块语言之石,
我劈掉三分之二,留下
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足矣。
三分之一足够我拿来对付这个贫嘴的时代以及
唾沫四溅的非诗和
我那近乎七年之痒的
失语症。
语言何为?盛宴已散,一片狼藉。
我是未曾受邀的赴宴者。站在
死寂有如荒原的旋转大厅内,
目睹所有背影神秘地离去,
我有即刻掏出那块语言之石的冲动——毫无疑问,
它将替代我行使对这个世界发言的权力,
但暂时,我和石头都隐忍着,
我们的克制像风暴到来之前的寂静——
它仍将修炼内心的锋利以及词语的密度和硬度。
而我,依然会奉沉默为言说的
最高境界。
一块细密的语言之石,小可盈手,
但我确信,一旦张嘴,
它将说出巨大的
事物和真理。
晕眩志
“晕眩,就是把脑袋取下,放到高处。”不过,
也有例外的时候。那次,月光沸腾,
当我们拾级而下,在峡谷中
找到彼此高海拔的身体,我们同时晕倒在
草丛中,连月光的尖叫也不能唤醒。
还有一次,粗粝的劳作震破了我的手指,
当我躬身掰弄一根荆棘的时候,
荆棘反弹过来打着了我的脸。一阵猛烈的
晕眩,使我久久扶着摇晃的镢柄;——
“我的头在哪儿?我的头在哪儿?”
生活总是会提供不同的版本。然而一个人
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晕眩,
只不过是血液的附加值。”更多的时候,
当我拂逆着高纬度的道德,去到枝丫的高处,
我体验到极致的晕眩就是极致的放纵;
而清醒,只会下调自由的能见度。
最近一次带着晕眩上路,是从西藏绕道唐朝,
去了一趟敦煌。“真正的艺术就像飞天,
它是静止的活物;当你注视它,
它就慢慢飞起来,飞到空中,令你晕眩。”
而良好的空气将使人消化这晕眩,
并能让眼里分泌出的蓝色漫漶为一座大海。
星星志
星星隶属于局外人而非我们的
共有财产。它们那么多,那么高,那么无辜
和无助,但拒绝我们领养。
它们更爱在高原、荒野、大海上游荡,
越宽敞,越黑暗,越明亮。有时,
它们也会趁我们睡了,
像霜露,静静歇落到我们的屋顶上,
——(透过瓦缝,能看到它们一闪一闪的
呼吸。)但一俟我们走到户外,
它们立马拍动翅膀,
飞往天上。
我从未能有幸会晤到一颗星,尽管我向天空
发送了那么多渴望一见的信号。
我看到流星坠往别处,而非
我的院子。暴风雨之夜,
我常常站在被闪电装饰的窗户前,
星星背转身去,天空愈加昏暗。
即使用最先进的望远镜,也不能够解剖星星。
它们孤灯高悬,但拒绝我们亲近。
航天器掠空而过,
从未能带回一颗星星。
亘古如斯,天空多少次塌陷,
唯有群星闪烁——在高山之巅。
头发志
“头发掉了多少,唯有梳子知道。”
这真是一句悲傷的话。然而,当我的头
卡在树叶和石头之间,
我想起了我的头,而不是头发。
我敢肯定我是蝴蝶遗落在尘世的一只
翅膀——就是这只翅膀,
托起我的心,在万灵之上飞行。
当肉体和心之间拉开一个愈来愈大的空档,
我看到了另外一只翅膀
——那是我的头,因沉重的思考
而折断。现在,当它卡在生与死之间,
我想起了我的头,而不是头发。
那轻柔的,风一吹来就像蝴蝶
欲振翅飞走的头发,那保护我幼小的头颅,
不被魔鬼轻易触摸的头发,
多少年了,除了一再要它不停地装饰并
配合我的身份和表情,
何时给予过它额外的照顾和安慰?——
就算此刻,当我写着这首诗,
头卡在词语和词语之间,
我首先想到的也是我的头,而不是头发。
后园志
我怎能像倾圮的篱笆一样厌倦后园?
不。那儿,草木之学我刚刚入门。
一本虫吟鸟鸣的书籍只翻了早、晚两页。
一所传授神秘之艺的学校我只读到二年级。
我在那儿研习童年。
我在那儿初识雨水研磨的寂静。
在那儿,我看见刺猬“像一把剪刀打开,又像
抽屉一样合拢”。而蛇,
当它将头搭在树枝上,
它的尾巴可以像树叶,在风中簌簌转动。
我不会像獾,状告并毁损后园。
在坟墓转弯的岔路口,我曾几次修补记忆的栅门。
那儿,一条墓道通向落雪的冬天——鸟巢裸露,
整座园子仿佛在枯叶上窸窣走动,
雪,慢慢压弯了竹子。
我在那儿学会用耳朵素描动静。
我在那儿结识了树木怀揣的火焰(啊,温暖的劈柴)。
在那儿,我像春笋一样蛰伏,
一次次,看见星星从土里飞到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