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 领略塞外青城独特魅力

2018-01-17田旭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旅游

田旭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了其文化中心的地位。如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呼和浩特市委、政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根基,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基本形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片;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和发展模式,并努力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为新的支柱产业。步入新时代,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使这座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焕发新魅力、尽显新风彩。

文化惠民 织密公共文化网络

在呼和浩特市,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不断改变着群众的生活方式:广场上,歌声激荡,舞步翩跹;剧院里,戏曲、舞剧、话剧有声有色;图书馆,墨香幽幽,读者流连忘返;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公益流动剧团、农民剧团轮番出场,喝彩声不断……

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冯玉臻说:“呼和浩特市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从制度设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品牌培育、效能提升等环节人手,打造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年来,呼和浩特形成了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文化福利。

建设高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呼和浩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形成“城市文化设施+旗县区文化场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据统计,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10个、图书馆10个、博物馆4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民族美术馆1个、民族剧院1个、非遗展示馆1个、影剧院21个、青少年宫5个、工人文化宫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0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42个、农家及草原书屋1009个、文化大院(户)60余家,实现了文化服务无死角、全覆盖。

激发百姓文化参与热情。目前,呼和浩特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均按照国家要求实现免费开放,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建立了20余个馆外流动服务站,每年开展基层服务次数30多次;市群艺馆每年开展进社区、学校、乡村、广场流动演出及展览近20场次;市民族演艺集团每年下乡演出500余场,全市每年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惠民演出近千余场。创建“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在全部旗县区建成各类活动、传习、示范、培训、体验基地,构建不同类型的文化文艺组别,吸纳社会业余演出團体。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解决图书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呼和浩特市图书馆推出“鸿雁悦读”计划,通过“你荐书、我买单”服务,将图书采购权放到读者手中,实现各公共图书馆、新华书店、市民服务中心等网店“通借通还”。依托市群艺馆和9个旗县区文化馆,建起的文化馆业务辅导和公共文化活动“1+9”联动机制,在实现群众文化业务辅导分级指导的同时,对接群众需求,按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成立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群艺馆(文化馆)公共文化艺术联盟,并在此基础上,与阿拉善盟群艺馆、南宁市群艺馆签订了《群众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合作友好协议》,积极开展跨区域馆际交流与合作。推出文化惠民悦享卡,逐步加强和完善文化消费体系和结构,优化文化消费环境。

呼和浩特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十三五”以来累计安排公共文化建设投入105.9亿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入快速发展阶段,丰富的文化艺术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提升了百姓们的幸福指数。

打造品牌 充分整合文化资源

呼和浩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是旅蒙商家互市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研究好、宣传好它们的文化内涵,整合好、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是呼和浩特市委、政府长期以来的重点任务。呼和浩特市坚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并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国际颇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冯玉臻介绍说:“昭君文化艺术节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已经成为城市的亮丽文化名片。旗县区打造了土默特左旗敕勒川文化旅游艺术节、托克托县黄河旅游文化节、和林格尔县芍药文化旅游节、清水河县长城文化旅游节等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马可·波罗传奇》《驼道》《昭君》等一大批经典优秀剧目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7月26日晚,伴随着盛大的迎亲仪式,胡汉和亲的历史画卷徐徐打开,第十九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开幕式拉开了帷幕。昭君文化节由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主办,旨在弘扬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城市知名度。自1999年以来,昭君文化节已成功举办18届,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成为展示呼和浩特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塑造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品牌,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各民族地区文化艺术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月13日,第八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开幕。这届活动包括“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乌兰牧骑戏剧歌舞精品剧目惠民展演”“百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惠民展映活动”等多项活动。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这是国家级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盛会,已成为呼和浩特市一项精品文化活动。

8月30日至9月2日,为期4天的呼和浩特“一带一路”奶茶奶酒文化周举行。文化周的举行进一步推动了首府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并充分发挥了呼和浩特奶茶奶酒文化周系列活动国际文化交流和经济项目合作的纽带作用。

8月18日至9月6日,历时20天的第六届“内蒙古·武川莜面(燕麦)文化节举行。莜面(燕麦)文化节的创建,有力地挖掘了武川县红色历史文化,充分展示了革命老区地域民俗,扩大了武川县旅游资源影响力,提高了特色优势产品的知名度,是区内外各界人士走进武川、了解武川,品美食、赏美景、谋合作的绝佳平台。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推出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马可·波罗传奇》自2013年首演以来,先后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美国布兰森市白宫剧院、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匈牙利、意大利、加拿大等地方与国家上演600余场,并先后荣获全国少數民族戏剧汇演金奖及美国布兰森市政府颁发的“文化参与贡献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赞扬该剧:“把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和舞蹈语汇有效地融合成一部歌舞长剧,体现了中外艺术交融的特点,很好地宣传了中国文化,也为内蒙古歌舞艺术跨出草原、走出国门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呼和浩特市通过积极创办一系列品牌节庆文化活动,创新打造文艺精品和文化活动,深度挖掘、充分展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并始终致力于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为首府新的支柱产业。

全域旅游积极探索“旅游+”新模式

黄河峡谷,“老牛”巍峨。“哈素海”畔,“神泉”唱歌。山甸草原,阴山横卧。十八山沟,花草鲜活。云中古郡,“胡服骑射”。昭君出塞,和亲报国。“草原古都”,西口“敕勒”。辽金蒙元,“白塔”壮阔。“召庙”林立,亮丽“土默”。“万里茶道”,直通蒙俄——正如我区著名媒体人宋和平在《呼和浩特文化旅游“百字诀”》中描述的,呼和浩特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图景壮阔而亮丽,令无数游人心驰神往、醉在其中。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政府在现有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旅游+”新模式,推动全域旅游新发展,旅游经济较快增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呈现出优质高效的发展态势。

品牌创建成效显著。伊利工业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敕勒川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首批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加快整合重点景区及周边资源,全力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和5A级景区创建,2017年全年新增1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推动敕勒川文化旅游区、呼和塔拉旅游区等5个景区纳入创建国家5A景区项目储备库。目前,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昭君博物院已编制并上报5A级景区申报材料,敕勒川文化旅游区经自治区旅发委推荐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全面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产业发展加速融合。扎实推进“旅游+”战略,通过实施“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模式,成功推出了内蒙古旅游那达慕大会和《千古马颂》等文化精品,上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中草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8个、中草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2个;通过实施“旅游+交通”模式,推出了“茶叶之路”“口岸号”“草原之星”等精品旅游专列产品;通过实施“旅游+农牧业”,积极开展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累计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县3个、示范点16个。

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昭君博物院经过近3年的“品牌景区”建设投入运营,敕勒川文化旅游区万亩草原、温泉养生中心、温泉酒店、嬉水乐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使用,老牛湾黄河大峡谷续建项目全面竣工,大青山前坡生态休闲旅游区后续项目稳步推进,神泉生态旅游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大召、大盛魁文化片区改造基本完成,呼和塔拉旅游区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检验。自驾车营地建设扎实起步,目前已有5个旗县区完成项目立项等前期有关手续。这些重点旅游项目的不断完善升级,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智慧旅游全面启动。目前已完成全市智慧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启动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把旅游产业运行监控和应急调度、旅游电子政务和信息资讯、旅游营销咨询和电子商务集群等同平台运行,并将呼和浩特市10家4A级景区视频监控全部整合接入国家、自治区、市级旅游管理平台。同时,依托呼和浩特汽车客运东枢纽站,启动了旅游综合服务体规划建设工作。

据统计,2017年,呼和浩特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907.77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收入759.16亿元,同比增长23%,旅游收入、接待人数稳居全区首位。今年,呼和浩特市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按照“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要求,创新“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扎实推进呼和浩特市由旅游消费集散地向休闲观光度假、多元文化传承、四季风光展示、旅游消费服务等全要素集聚的全时旅游、全域旅游转变,实现呼和浩特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0亿元以上。

多彩青城,多种文化,多元发展。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委、政府将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整合草原文化资源,适应多层次、个l生化文化发展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让首府百姓和各地游客真切领略到“一城千古韵,塞外万般情”的独特韵味。

责任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旅游
呼和浩特之旅
对一道中考试题的研究
诗书画印
旅游
呼和浩特市将对部分公办、民办高中进行整合撤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书画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