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羽性格对鸿门宴的影响
2018-01-17黄家娴
黄家娴
摘 要:鸿门宴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宴席,它不仅揭开楚汉相争的帷幕,还暗示了楚汉相争最后的结局,楚国的失败原因纷繁复杂,项羽的性格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基于此,本文将从鸿门宴出发,分析和探究项羽性格对鸿门宴的影响,希望为我们理解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与项羽自身性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项羽;性格;鸿门宴
一、鸿门宴
鸿门宴是一个历史事件,指的是公元前206年,在咸阳的郊外鸿门(即陕西西安临潼新丰镇的鸿门堡村)举办的一个宴会,参与的人有刘邦与项羽这两个抵抗秦军的军队领袖。该宴会对楚汉战争与秦末的农民战争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刘邦建立汉朝和项羽失败的间接原因。事件的主要发展围绕着刘邦能否逃走与项羽有无进攻这两个层面逐步开展,过程跌宕起伏。
二、项羽性格对鸿门宴的影响
(一)项羽性格
在秦汉时期,项羽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二十六岁便分封诸侯、成就伟业,而三十岁却自刎谢幕、霸王别姬,短暂的人生历程在后世广为流传。人的性格与气质都源于早期童年的经验及先天因素,项羽童年便对其后天的个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按照《史记》中的记载,项羽在年幼时拥有自作主张、不服权威、桀骜不驯的性格。项羽重瞳,也就是有一双眼眸,根据司马迁的描写,项羽目光十分威严,能够让骑马射箭高手变得手软,还能让身经百战的将领人马俱惊。瞋目反应出项羽易怒的特点,项羽在儿童时期很多事情没有被满足,长大后便经常发怒。在楚国,项家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世世代代都是将领,伴随楚国覆灭与秦军对楚国疆土的占领,项家的权利与地位被剥夺,失去了尊贵性与世袭性,还被出身低微的人所统治,这使得项羽在小时候又对秦国有十分强烈的仇恨心理,他最想做的事就是亲手杀死自己的仇人,并建立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促成了项羽凶残暴戾与崇尚武力的性格。
(二)鸿门宴和项羽性格
举办鸿门宴的过程中,项羽没有痛快地杀掉刘邦的原因始终无从得知。我认为是性格影响了它在鸿门宴中的行为并产生了相应结果。项羽在举办鸿门宴时没有杀刘邦和他的浪漫主义情怀有一定关联,应以历史心理学来进行分析。刘邦和项羽二人起初结义是由于反秦这一共同目标,后来两人逐渐反目成仇。在秦军被攻破的时候,项羽在新丰的鸿门拥兵40万人,而刘邦仅仅拥有10万的兵力。从这个角度看,项羽、刘邦两人在兵力上有明显差距,而且项羽占据的优势较大。不过,项羽的出身是以为贵族武将,自恃不败的心态让他变得听不进别人的劝谏,空有称王统治诸侯的想法,从而失去了大好时机,让刘邦有机会
脱身。
刘邦对于项羽身上的弱点十分了解,使用陈平提出的反间计对范增与项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离间。在项羽使者抵达刘邦的营地,陈平先为使者呈上上等酒菜,在使者对自己身份表明时,陈平说自己以为其是范增派来的人,并将上等酒菜替换为下等酒菜。愤怒的使者再回到营地后将此事告知项羽,项羽也十分愤怒,认为刘邦与范增相互勾结,因此夺走范增权利,使得范增心中愤慨并离开项羽,由此项羽便少了一个谋士。同时,刘邦以其恭维、附和的表象迷惑了项羽,让项羽的戒心放了下来。在项羽对刘邦父母妻儿进行虏获后,刘邦以其恭维的言辞使得项羽为了自身声誉与颜面而放走刘邦并带兵解围。
刘邦是一个能屈能伸、圆滑奸诈、随机应变、巧舌如簧之人,关键时候派遣侯公让项王来瓜分天下。实际上,这是调动韩信与彭越交战楚国的对策,项羽草率的签署了合约。鸿门宴在举办之前,其季父项伯告密给刘邦,然后“言报项王”,项羽不但没有杀掉他,而且进行了“许诺”。鸿门宴在举办过程中,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却以身翼蔽沛公,为刘邦庇护,这种情况下相遇都没杀他,种种迹象表现出项羽看重颜面,不愿杀害兄长的性格。
当刘邦到了鸿门以后,先用将军点河北臣戰河南的一席话语说明自己和项羽是君臣及战友的关系,后来又表现出放弃关中王的态度,并通过各种方式把项羽的敌意解释成项羽的误会,让项羽心生愧疚,这样的愧疚之情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言行有很大的影响。项羽没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政治也不擅长,刘邦却圆滑机智、善于应变。即使到了生死危及之时,项羽也是刚愎自用、逞匹夫之勇,其性格源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项羽性格对鸿门宴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项羽性格有好的一面,但是其谋事不深、迂腐呆板、缺少远见、过于仁慈、缺少原则、自大虚荣、自矜功伐等悲剧的性格,导致了其乌江自刎结局,即使当时在鸿门宴杀掉了刘邦,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刘邦出现”,项羽的性格注定无法成就霸业。
参考文献:
[1]涂韶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之激发兴趣——以《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为例[J].教学考试,2018(28):60-61.
[2]石陈云.苏教版两套中职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学习指导功能”比较——以《鸿门宴》中的“思考与练习”为例[J].语文天地,2016(1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