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下“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8-01-17宋巍

青年时代 2018年2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宋巍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之一,高职类学生拥有匠人匠心是社会职场与校园共同的需求。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是以培养群下五大专业(建筑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建筑室内装饰、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的设计师助理、绘图员等一线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目标,这样的职业岗位预示着工匠精神、敬业态度对于专业群内的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如何解决近几年毕业生工匠精神缺失、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提出新的培养方法等问题进行浅析,对专业群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高职院校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工匠精神目前尚无较为明确的定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之后,工匠精神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网红”词汇。普遍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工匠精神是一个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其专业领域孜孜不倦、经年累月的钻研。而这恰恰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部分目标不谋而合。

工匠精神的内核有很多,但敬业精神与创新精神一定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敬业精神是一个人走向职场之后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投入、专注、奉献的精神。同时,工匠精神又必然包括了追求突破、追求个性的创新内核,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热衷创造创新的民族,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工匠们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才造就了我们国家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

根据大量的企业调研结论来看,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关注点从以前的职业必需技能转变到了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企业人认为专业技能、知识、经验和能力等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获得,但是工作责任心等这类素质则应该在毕业前就应具备。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知识及技术技能,学生是否具有“工匠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毕业生存在主要问题

近几年,大江南北房地产建设放缓,一、二线城市严苛的限购令相继推出,土建类人才进入一个行业的低谷时期,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的毕业生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初入职场便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起点相对较低

土建工程项目一般来说周期长、耗资大、牵涉专业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一般培养专业群下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而通常设计院不招收高职院校毕业生,即便招收一般也是从事最基本的绘图员或者设计师助理。协助硕士毕业的设计师完成各个阶段的设计。对于真正专业的内核——设计思考过程,比如为什么这么设计这类问题并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日积月累变成了一个类似工厂中的“流水线工人”;重复着简单的机械劳动。因而也得不到项目竣工时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无法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与钻研,陷入一个恶性的职业循环。

(二)敬业心不强

城建类设计工作,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高职毕业生们初入职场,为了适应这种职业环境,经常容易降低甚至放弃自己的要求与信念。

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大多都是受到外界的影响,高职类学生成长学习环境相对较差,成长中处于老师口中“拖后腿”学生的存在,以至于久而久之部分同学产生了对自己不太负责,听之任之的心态,进入职场压力增大,就逐渐失去了对职业的责任心。

(三)跳槽率较高

跳槽率偏高如今已经变成了毕业生群体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土建设计类工作在毕业两年的跳槽率已经超过20%。总体来说,跳槽分为两类,行业内跳槽与行业间跳槽。

行业内跳槽一般来说是高职院校中比较优秀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校专业素质过硬,工作中上手快,学能力强,且上进心较强。他们在毕业的2、3年通过一定项目实践的积累,开始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于是他们会开始寻求职业上升的阶梯,通过跳槽的方式来谋求更好的平台或者待遇。建筑设计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员工的收益直接与项目挂钩,近几年行业市场较为冷清,很多公司也无法保证每年都要量多质高的项目,一旦公司相对长时间保持比较低迷的状态,较为骨干的员工就会通过跳槽而获得更好的项目。

行业间跳槽则表示这类学生已经放弃了这个行业,通常是因为工作较为辛苦且枯燥,同时看到老员工们通过多年的工作,加班依旧是家常便饭,因此难以坚持一辈子。不可否认,土建行业较为辛苦,已近成为了社会上大家的共识,很多同学在求学期间,就一直被这样的负面能量熏陶着,让他们潜意识中形成了这种印象,以至于走向工作岗位遇到了辛苦的情况便一蹶不振,随后放弃,其中不乏也有专业素质较为过硬的学生,这对于他们自己和行业,都是一種伤害。其实行业间跳槽恰恰是反映高职学生缺乏工匠精神,通过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殊不知治标不治本,如今各行各业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够快速成长、进步。

三、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目前国家正在加紧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故而在专业群的背景之下,需要打破原有的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方式,构件教育平台,从而避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被制约;工匠精神、敬业精神被忽略的现状。

(一)学生毅力与技能培养对策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长时大多养成了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同时随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的物质条件较他们的父辈也有了显著提升,所以其意志力一般比起上一代人要差上许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面对大量学生缺乏静下心学习、钻研的毅力;更有甚者,不能吃苦、不能受累、不能遇挫,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带来很大阻力。而这也恰恰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需具备的素质之一。在此,笔者提出三点来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潜意识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其可以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高职类学生的人才培养其实最主要就是能够让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迅速成长为一个可以基本胜任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中,频繁地将学生带入职业岗位,让他们在热爱所学的课程之前,已近有认同甚至热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倾向,以对未来的合理憧憬,来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虽然是一个有点老生常谈的教学手段,但的确行之有效。早早的将学生引入模拟社会岗位的情境,能够让他们以匠人之心来对待自己的日常学习,提高他们对于课程的忠诚度、责任心、成就感。

例如在专业群内开设的共享基础课程——建筑构成与设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全程贯穿以工作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模拟设计院中方案小组的形式进行方案设计,让学生从入学开始便培养其对待设计及图纸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

其次,翻转课堂与工匠精神培养。在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职业素养。在翻转课堂中,学生 成为主导,教师以抛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建筑材料与构造设计课程,教师给出建筑的功能、情境等要求要求学生选择适当材料与构造方式。这样的实践问题答案并不唯一,同时也不提倡学生找到答案立即向老师求解,而是训练学生对自己所思考、所讨论的成果反复论证,已达到学生心中最佳的成果,之后再由老师点评及启迪,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经手的任何工作抱着“做到最好”或者“过自己这一关”的自我要求。

另外,把企业引入课堂也是一条重要方式。无论多么逼真的情境导入,毕竟没有完全做到从社会、从企业出发。而工匠精神最终的载体,是日后的工作生涯。时常把企业引入课堂,或者把学生放入企业教学一段时间,让学生毕业前就有机会彻底成为“职业人”。也可以让他们切身了解到职场对于“工匠精神”的渴求。

(二)师资团队与校园文化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建筑人,合理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一方面,更高品质的教师、更加具有工匠环境的校园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本身的敬业程度就是学生身边最真实的榜样。高校教师出于职业的特殊性及社会的关注度,常常出现了“职称优先” 、“ 成果优先”的忽視育人的现象。出现“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陋习,严重影响学生技能特别是素质的培养。当然,创新型教师、敬业型教师、工匠型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大课题,但是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热忱绝对是提高学生爱岗敬业的重要方式。那么,有针对性的引进或培养各类教师,提高整个师资团队的“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之一。

另外,在师资建设之余,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也不可忽视。校园环境,大可以说到校训、校风、师德、学风;小可以说到各类学生会、学生社团、各色文艺活动等。方方面面贯彻工匠精神,让学生学习之余,认真、专注的投入健康的业余爱好、有益的校园活动、和谐的学生工作都有助于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成为一个严谨、认真、勤奋、负责、创新、开朗的新时代工匠人。

四、总结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课程专业群建设的日趋成熟;高职院校中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应深刻认识并紧扣“工匠精神”这样的素质目标展开。这样对于学校、老师、学生、企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专业群培养着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的设计师助理、绘图员等一线技术应用人才,面临着毕业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不可或缺素质的变革;学校应紧跟时代步伐,耐心、稳定、不可操之过急地培育出新一代具有匠心的栋梁。

参考文献:

[1]任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2]张琛宁.高职土建类人才工匠与敬业精神培育研究[D].长安大学.2017.

[3]蓝国爱. “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02).

[4]李晓丽 土建类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01):223-224.

[5]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