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公安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8-01-17宋大鹏曾虎成

青年时代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第二课堂能力培养

宋大鹏 曾虎成

摘 要:通过梳理现阶段公安院校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情况,以犯罪现场勘查学科为例,深入分析专业学术性社团的存在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以及笔者在实践中有关该类社团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同时,针对社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实际,提出加强专业学术性社团建设的思考,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公安院校;能力培养;第二课堂;社团

公安院校作为应用型高校,开设的大多数专业课往往会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达到一定水平。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学生可以做到将专业知识倒背如流,却在实践操作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木桶定律”中,“短板”可以决定整体的发展,因而补足学生实践能力的“短板”,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成了我们当前应该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从所教授的犯罪现场勘查学科出发,对如何提高公安院校学生专业能力进行了探索,并利用课余时间开辟犯罪现场勘查学科的“第二课堂”——犯罪现场勘查社团。

一、学生专业能力的社团培养是对课堂培养的开拓和补充

专业学术性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现有课堂教学实践的缺陷。它的存在不仅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便利载体,同时还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搭建了平台。以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教学培养模式,对于专业课课堂教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拓与补充。

(一)社团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试验田”

以笔者所教授的犯罪现场勘查学科为例,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稳定的培养体系。在整体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教学改革方式需要一个应用试验的平台,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建模、调整与论证,并不便于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灵活展开,而专业学术性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则能作为犯罪现场勘查专业培养以及专业课程改革的“试验田”,为犯罪现场勘查能力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验证作用。

(二)社团培养模式是课堂培养模式的外延

区别于普通社团,专业学术性社团培养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宗旨决定了其不仅仅是兴趣爱好相近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第二课堂”。相比课堂教学,它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环境更贴近实战要求,不需要受课程学时、教学大纲和教学场地等的限制,能有效弥补学生因课堂条件所限而不能对所学知识现学现用、及时反馈的缺陷。

(三)社团培养有利于营造轻松、高效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大多数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不能及时将理论知识有效地掌握和理解,同时,教师将教学计划细化,使每一堂课都是在按照之前的设计所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容易处于被动状态,成为了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中去,让学生自己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意义。作为一个专业学术性社团,可以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并且能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充分满足其探索求知欲,发挥其创造力,锻炼其专业能力。

(四)社团的存在更有利于教学与实战对接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则必然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课堂教学预设的理想环境中,而与实战脱节。社团应充分利用自身形式灵活性的特点,与相关行业、机构、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由实战专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充分了解专业发展现状,掌握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与实战部门的交流合作也能扩大社团的覆盖范围,丰富社团的活动内容,提升社团的活动质量。

二、社团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对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单一、内容固定,社团自身的灵活性,使其可以有多种途径来实现其培养目标。以犯罪现场勘查社团为例,自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探索、调整,现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途径。

(一)专项训练

作为学科的“第二课堂”,社团应该更多地与“第一课堂”有机联系起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巩固与强化。例如,当学生需要对某一理论进行实践验证时,当学生某一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需要得到加强时,可以通过开展专项训练活动来强化巩固。

(二)学术沙龙

当学生对专业内某一课题感兴趣,而通过课上课下的学习又不能深入时,可以通过举办专题学术沙龙的形式,邀请该领域专家学者讲授并共同交流。这种方式能有效拓宽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接触到前沿的技术手段,学到先进的思维理念。

(三)比武大赛

社团作为一个平台,为学生提供的知识服务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可以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举办各类比武大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准备比赛、参与比赛、总结比赛中,发现不足,改进提升。

三、制约学术性社团发展的几个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专业学术性社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致使其自身存在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发展中会遭遇不少症结。为了使其能够高效平稳运行,持续地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发挥功效,就必须加强指导,突破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

(一)社团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高校内的学生社团组织名目繁多,但其中专业学术性社团却占少数。在大多数非专业学术性社团的运转已经成熟,并且能够满足其设立的初衷时,学术性社团的运转却还处于一种摸索中前进、前进中调整的状态。由于专业学术性社团的发展缺少理论依据、经验积累和成果借鉴,很容易忽视其自成立始即带有知识巩固、专业实践与学术研究的任务,而将社团的定位模糊化,走向社团发展的误区。

因而,在专业学术性社团创立之初,社团指导老师就应与社团成员共同探讨社团的发展定位问题,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广大师生的需求出发,制定社团的规章制度及近期、中期与长期计划,并且反复讨论修正。在社团后续活动开展时,应以社团规章制度为指导,参照原定计划,结合实际情况,保证社团的运行有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社团成员不够稳定

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外在因素与其参加社团发生冲突且只能择其一的时候,不少人或许就会脱离社团。这种情况在专业学术性社团尤为突出。学习是需要参与人员付诸时间才能取得相应成绩,如果一个学术性社团人员不够稳定,那这个社团势必不能为其社员营造专业学术氛围,更不用提培养专业能力了。

首先,在社团每届的招新之前,要通过各种媒介,向学生介绍社团的基本情况及社团运行理念,对报名参加社团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试、面试等形式进行考验,提高新社员的质量。其次,专业学术性社团应该在保持其学术性的基本定位下,尽可能地通过一系列活动项目和政策制度等,提高社团本身的吸引力,使其有更多让社团成员坚持选择社团的理由。

(三)社团发展不够稳健

专业学术性社团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力抓手,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但与此同时,专业学术性社团作为一个非官方、非正式的形式存在,受自主管理水平的不足、专业资源的欠缺、外界的支持力度有限等因素制约,往往不能持续平稳发展。

为了社团更好地发展,学校有关单位应有针对性地对社团进行重点帮助与支持。如可选聘能力强、精力足的教师作为社团的专业导师,为开展学术研究的个人或团队提供“传帮带”;亦可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保障活动开展所需支出;還可以通过在社团活动所需场地、专业器材保障等提供便利,从而促进社团活动的有效展开,为社团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造条件。

四、结语

专业学术性社团的存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为有专业爱好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专业能力巩固和学术知识交流的平台。社团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从业技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安院校应该继续加强类似社团的建设,使其作为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炜.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J].科技风,2018(23):55.

[2]徐四.多级联动,促进高校第二课堂内涵化发展[J].学园,2018,11(15):170-171.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第二课堂能力培养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