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中西方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8-01-17华慧敏
华慧敏
摘 要: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课程性质来看,《大学英语》既要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也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课堂;文化意识;中西文化输入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语言常常被认为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认识文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语言和文化组成了人类社会。从交际的角度来看,没有文化,交际就不可能发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文化是思维的规则,它可以鼓励也可以阻碍沟通。文化是外语学习的目的,也是外语学习的手段。大学英语老师如果能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解英语,课堂必然是富有情趣的,学生也会乐于参与进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语学习就是获得文化认可的过程。
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位
教育部2017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意识的培养
《大学英语》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主要内容涉及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等,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里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语言基础学习的同时,更要把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随着课程要求的不断变化和更新,外语教学工作者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变革,当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尝试大部分还仅仅停留在对西方的风土人情、地理概况、历史进程、文学作品等的介绍。
必须指出,西方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加深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但对于学生来说,甚至是大学的学生,很多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而让他们用英语去介绍和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变得遥不可及。所以在跨文化交际当中经常会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归根结底,这种现象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教师虽然重视语言教学,但却没有重视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传统的二外教学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它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消除。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过分强调目标语言文化,忽视本土语言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强调目标语言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很重要的。然而,沟通是双向的,如果没有本土文化的参与,这种国际化交流是不完整的。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了解国外的风土文化人情,也要学习如何传播本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教学当中对于中西文化的双向介绍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学生对双向文化敏感性的培养力度,使大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两种文化的共性和特点,对两种文化的重视程度一样,避免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需要加强双向文化导入的内容,将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使用语法规则和交际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言行规范,也能更加规范地向外传达我们的民族文化。
(一)双向文化导入的内容和原则
双向文化导入的内容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从培养大学生掌握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出发,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语言兴趣的知识,教师都要进行相应讲解,并及时补充对实现跨文化交际有帮助的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育。比如艺术专业的学生,就要从东西方文化艺术的鉴赏与对比进行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就要将东西方开展的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进行对比,这样学生能对东西方的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有所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双向文化导入的目的是促进语言教学的成功,对语言学习量与文化导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的把握,并且需要将文化导入的内容融入到语言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对双向导入的内容更好地掌握和吸收。层次性原则要求文化双向导入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和制定,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运用之间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看双向文化导入
从宏观层面入手,要在大学英语课堂实现文化的双向导入,首先要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有效区分。语言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文化教学却更为复杂,不仅要包括英语的基础知识教学,还要涉及英美概况、艺术、风俗、历史、文学作品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中国本土文化的导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英文化的有效结合、双向导入,使英语教学实现对英语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本土文化的认同目的,同时还要遵守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去粗取精的原则,更好地实现英汉双语在英语课堂的双向导入。
从微观层面入手,实现文化双向导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想要实现英汉文化的双向导入,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是词汇方面,明确区分英汉词语的内涵和意义,明白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性,不是能够一一对应的,从而对语言的使用更加准确;其次要从社交礼节入手,实现大学生英语课堂英汉双向导入。
(三)双向文化导入时课程内容的把握
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学生学习的程度,教师可以对不同的章节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内容比较浅显和容易掌握的章节,主要由学生课前就课文内容进行总体的浏览,课堂就一些集中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教师在课堂进行简单的解答和引导。这种引导主要是相关知识点和中西文化背景的阐述。对于一些词汇量较大,内容较难,学生难以企及的章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前有针对性的预习—课堂分小组讨论—课后完成相关的作业”的模式,将中西方的文化知识自然的导入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学习的焦虑感和枯燥感,提高学生文化感知的效果。
对内容较难的章节,由老师在授课前对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学生课后分组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准备,在课堂进行讨论。课堂教学中的对比讨论是围绕这些要点进行的,例如:有关地理、历史、经济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文化、艺术、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了解为基础,思考这些因素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行政管理、社会习俗、传统文化等产生的影响。对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教育、传统习俗、假日与观光、社会生活等话题,则以我国近些年的教育改革、学生们的见闻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与学习。这种对比学习法非常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既加深了对语言以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通過了解英美国家人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又增强了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既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双向文化导入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不能仅仅从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价,还应该从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进行评价,在设置考核评价时,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在形成性的评价中,要加入对学生对国内外文化的一些考察,可以是一些文化热点的论述或者是平时课堂讨论的打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在老师的引导下,重视起中西文化的学习。
通过笔者的实践,发现英语教学不能仅限于语言本身的教学,更应该加入中西文化的讲解, 促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积累母语的文化习俗,加深对母语文化的理解。真正达到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楠,刘金玲.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 21世纪外语教学与研,2011.
[2]李楠,黄敏.合作原则及其背离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世纪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胡文仲,高一虹.英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