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优势,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2018-01-17顾联

青年时代 2018年29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美丽乡村优势

顾联

摘 要:湖南村位于苏中里下河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宜居宜游的里下河水乡特色。近年来,该村按照省委“坚持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村庄环境焕然一新。通过调研,总结经验,结合本人学习与思考,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优势;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建议

中国有广袤的乡村,长期以来,有的人将乡村作为落后的代名词。湖南村是怎样走上美丽乡村之路的?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和思考。像湖南村这样的乡村,可以走出一条生态宜居、绿色发展的新路。

一、湖南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湖南村位于苏中里下河地区,地处溱潼古镇南端,溱湖湿地东岸,是一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庄台。这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宜居宜游的里下河水乡特色。

全村现有28个村民小组,1423户,4536人,耕地8660亩,水面4190亩,村干部20人,党员146人,2016年全村三业总产值1.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5元。2017年预计全村三业总产值2.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村收入25000元。

近年来,该村按照省委“坚持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水鄉风貌得以彰显,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农家餐饮、致富村民提供了平台,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该村荣获了“中国最美乡村试点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泰州市十强村”的荣誉称号。

二、湖南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狠抓环境治理,打造宜居乡村

对于该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溱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把该项工作列入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治任务、民心工程、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亲自任组长的整治领导小组,一把手靠前指挥,亲自动员部署,亲自指导督查,亲自推动落实,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整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该村的整冶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二)突出旅游服务,增加村民收入

湖南村地处溱潼古镇南端,紧邻5A级风景区——溱湖旅游度假区、泰州华侨城、溱湖野生动物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挥旅游产业,村现由风景区租用的土地6472亩,水面2370亩,土地租金为840元/亩(主要用于景区绿化、水禽养殖及景点建设),村内从事住宿餐饮服务的家庭有32户,从事客运服务的家庭有58户,从事旅游产品及农副产品零售的家庭有102户(主要从事旅游纪念品、水产品、农副产品等),从事摇船的农民有120人,摇船的农民的社会保障50周岁以下的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50周岁以上的实行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内外出务工人数500人(主要从事运输、装潢、建筑等产业),另有1200人左右从事旅游服务产业,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家庭人均收入达32000元,没有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家庭人均收入为15000元。

(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乡村治理

村民是村庄的主人,也是村庄环境整治的主体。始终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第一抓手,把统一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作为开展整治工作的首要环节,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上门入户宣传、悬挂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形成干部积极参与、村民自觉配合的整治合力。实实在在的效果让群众看到了整治的希望,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整治的热情。

(四)开展技能培训,造就创业人才

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发展的综合催化作用必须有人力资源的保障才能实现。大力加强农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旅游经营培训,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本土化,进而保障农民收益的增加。

通过培训,转变了村民的观念,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使村民从过去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转变成了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者,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返乡创业。近年创业的人员吸纳本村经过培训的村民200多人,已成为农家乐饭店中的骨干力量,有效地促进从业人员本土化,增加了村民的收益,真正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在农村,收益在农村。

三、思考与建议

我区很多乡村已经具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基础和条件。结合本人学习与思考,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突出乡村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围绕“美丽”和“乡村”两个概念做文章。“美丽”就是要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注重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还原乡村的风貌、乡村的环境、乡村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不要一味的统一,不要大迁大建,而应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农村就该像农村,把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保持传统田园、水系、村落形态。 突出“水”元素,注重滨水空间环境的适当还原,通过小规模渐进式改造,复活水乡的乡村肌理。 突出“绿”元素,坚持乡土适生与景观提升相结合,使乡村绿化既有“村口河边老槐柳,屋前宅间小菜地”的乡土记忆,又有现代园林造景的精湛工艺。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土,要在美丽乡村能够抬头见山,低头见水,人在画中,记得住乡愁。

(二)科学规划引领,彰显个性魅力

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必须结合当地实际,产业规划、工业规划和建设规划要统一整合,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理念融入到规划中,以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规划村庄布局,实行分类指导,不能千村一面。要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能体现我区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

(三)狠抓生态治理,催生大美乡村

生态就是发展的最大优势。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发展态势,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深化生态建设思路。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清洁乡村工程、乡容镇貌考核体系等工作。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探索生态保护创新路径,严查毁林开垦,严控矿山砂石开采。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小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河道、矿山复绿、小流域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

(四)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人文风尚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等,搞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要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传播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要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推进“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五)深化发展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转变发展方式必然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想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就要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各级干部要发自内心把生态资源当成“宝贝”,才能身体力行把各项举措变成行动。要创新行政管理体系,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乡镇优化机构设置,精简工业类机构,强化环保、旅游等与生态经济发展有关的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整合涉农政策、资金、项目,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乡镇给予配套,实行以奖代补,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吸引和支持社会公益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广PPP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创新绿色发展考核体系,逐步取消对乡镇GDP考核,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美丽乡村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