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中重视临床思维能力来培养医学生
2018-01-17肖磊
摘 要:提高临床思维的能力,要具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医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需要在医学院校经过系统的学习,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因此,医学教学中应把临床思维能力作为医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关键词:医学教学;临床思维;医学生
临床思维是医师进行临床疾病诊断的判断力,直接反应医师的临床诊断能力。卫生类职业院校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合格医师,就应该把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培养临床思维是重中之重,医学生全面掌握了临床思维方法,才能适应变化万千的临床工作,成长为一名百姓心中合格的医师。
一、思维和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医生根据所学的医学知识、结合病情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作出的科学决策,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临床思维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逻辑等多种思维的结合,依赖于个人经验和临床思维活动的技巧,是体现医师临床能力的核心,决定着医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高低。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生,而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条件是把临床思维的培养当成医学高等教育的重点和核心[1]。
二、教學中培养临床思维的方法和体会
思维能力快速发展在大学时期,此时注重培养其思维能力,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其后期进行毕业实习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分析、综合、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为临床思维的基础。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教师在讲授某种疾病时,应有意识地对讲授内容分解再综合。例如,将内容分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分部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然后详细解释每部分间的联系。如,发生病因的原因是什么?该病因为何会出现该种临床表现?等,让学生分析、综合全面理解该种疾病。比较思维是临床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抽象概括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疾病与同类疾病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思考其异同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该疾病和同类疾病的理解。引导学生分组分部分学习,之后组内自行提问,自行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中注重感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纸上谈兵,黑板上做手术,只是掌握了基础理论,因此,教学中重视临床见习,可增加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要保证学生在相关课后能及时见到临床上实实在在的病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及时地与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在见习中应抓典型,详细向学生讲授接待患者和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遵循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和临床技能,随着医改和高校扩招,学生的动手机会明显减少,为了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从实训室教学到临床,应尽量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动手机会。为了培养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区分各种医学概念的本质特点和非本质特点。如,指导学生将腹部疾病所有内容概括起来,总结其本质特点,又让学生自行概括定义,主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为临床思维的高级阶段,它是在具备各种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临床中未知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联想,提出多种假设或可能的解决办法,指导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中选择一种最合理的办法,或经过检验采纳某一种假设,全面地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2]。
1.设立“问题情境”
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可在教学中设立“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建议在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用病例来设立“问题情境”,如急腹症(此症病种杂、多,学生思维有发散空间),授课后从临床中选取该类典型病案,要求学生在详细了解病例后,提出自己的诊断、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分组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再让各组学生进行辩论,教师则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来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自行处理和解决未知问题。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的设立应考虑其难度,应在学生能解答的范围内;建立接纳意见和讨论的良好气氛;解决问题前,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尽量选取临床中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的情况应及时反馈,指出学生分析存在的障碍,并教授他们克服障碍的方法,促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上以教学工作坊的形式进行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其自行思考、学习内容,最后抽签回答问题或考核,这样每个同学就会认真地去学习、去思考,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跟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启发式教学意义,明显增加教学和学习的兴趣,对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很大。
3.研究性学习法
组织部分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参与一些科研工作,使其了解科研的工作过程,培养其兴趣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一些对医学科研有想法的同学提供深入了解学习的机会。除了教师提问外,课后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法和看法,与学生进行讨论后解答。对于提出值得讨论问题的学生,可适当表扬以增加学生自行找出问题和研究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临床思维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思维培养方式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出具有临床处理能力的医学生,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充足有保障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小平,魏丽惠,崔恒.浅谈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J].医学教育,2002,(2):4-5.
[2]李泽生,冼利青,张艳霞.“问题为基础”教育模式毕业生特征与优势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2,(4):31-34.
作者简介:
肖磊(1982—),女,彝族,云南元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外科、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