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8-01-17徐铮张帅朱明斯余家兴程国威
徐铮+张帅+朱明斯+余家兴+程国威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要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能够具有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创业就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重要手段。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环境下,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面临问题;解决方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人数激增,在这种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我国每年有700多万大学生和500多万中职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未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受到空前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得到解决的一条有利途径,笔者拟将就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相关介绍
笔者采用网络问卷、学生访谈及查阅相关文献等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信息获取的途径及家庭影响、学生感兴趣的创业领域、学生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认知与理解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回收的412份网络问卷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对创业信息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学校(67.23%),其次为现代媒体;学生自主创业感兴趣的领域前三位分别为科技服务(45.15%)、将科技成果形成商品(35.92%)、智力服务(45.15%);学生对创业政策不了解的占半数以上(54.85%)。数据显示,“将科技成果形成商品”、“科技服务(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商品的加工创新)”等专业性、学术性比较强的科技应用领域受到较多大学生的欢迎,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却在从事家教、电子商务、零售服务等科技应用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观念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空间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很多意识受家庭影响。许多家长“学而优则仕”的旧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期望孩子毕业后能够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如今每年国考火爆异常就是例证。他们并不希望孩子踏上充满风险和未知、不稳定的自主创业之路。部分大学生自小过于依赖父母,在创业选择上显得不够自主、无计划无目标。甚至有的家长从未考虑过子女自主创业,导致许多有心创业的大学生不得不打消此念想,转而听从家长的建议投考公务员等。从而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与发展。
(二)政府及高校未能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宣传引导教育还没有到位,在如何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商品或者科技服务等方面亟需学校更多的教育和引导。对于部分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过于宽泛乏味、理论化,实践指导作用低,对自己的创业之路起不到有效指导作用。在创业政策宣传方面,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已为人熟知,但是支持手段是什么,从哪些方面支持,怎样获取这些支持等细节问题却是知之甚少。调查发现,多数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都是根据其自身具备的技术和项目来选择创业方向,鲜有人是根据某行业的相关创业优惠来做选择。
(三)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缺乏
在对创业中的大学生群体的调查显示,被问及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阻力时,缺乏启动资金占比35.6%,位列第一。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而言,缺乏资金仍然是桎梏其创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其开展创业活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热潮,如何有效解决创业资金的获取便成为了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一)政府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政府方面要搭建创业平台,减小大学生创业者的初期创业竞争压力,给创业者一些自由发展空间,避免其创业项目过早夭折,保护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利益。当大学生创业面临困境时,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应保持一份宽容支持的态度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尽早脱困,而不是持强凌弱,甚至是仗着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经历尚浅而以非法手段牟利、欺压大学生创业者。同时,积极建立健全和落实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相关配套设施,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如何受助于这些优惠政策才是重点。为初创期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为其提供资金扶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高校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条件
由于创新创业专业指导这门课程对教师的实战经历要求很高,所以高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企业相关人士为大学生创业顾问,定期给大学生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提供创业培训、疑难咨询,借助其丰富的创业实战经历,给高校和学生提供技术帮助。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同其他传统重点工作提升到同一个战略高度,积极重视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整体教育安排中。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开设适合各专业学生学习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逐渐化解学生想利用自己的专业创业却又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力图创建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的创业前景更加广阔,创业转型方式更加多样。
(三)家庭方面端正态度赋予大学生足够的空间
家庭方面要端正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不要过多的局限大学生的发展,同时大学生也要理智处理创业的资金问题。大学生可以先积极就业,逐渐在工作单位积累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和创业资金,对社会、经济市场、国家政策有了一定深入了解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创业领域进行创业,这样能大大减少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并且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降低资金压力及家庭局限性。
四、总结
大学生创业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发展之路的进程。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基础,其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既依赖经济的进步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理念树新。解决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中的种种困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淑琴.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23-25.
[2]郭偉奇.国外大学生就业制度给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启示[J],社会广角.
[3]李帅英,曹秀芬,江书平,张炜平,王余丁.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0).
作者简介:
徐铮,男,汉族,江西丰城人,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