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及工作设想
2018-01-17陈加胜
陈加胜
【摘要】德育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就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工作经验对德育教学策略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制约因素;工作设想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不难看到,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也遇到了许多复杂的情况,校内校外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基層一线工作也有二十几年了,目睹、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虽然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做得很累,很辛苦,但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学生随口说脏话,打架斗殴,校园黑帮,甚至出现弑亲等血淋淋的事实。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收效却甚微呢?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1.留守儿童多。现在的农村家庭,父母或单方一人外出打工者居多,孩子多跟随爷爷奶奶、亲戚生活。爷爷奶奶对孩子是隔代教育,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顶在头上怕摔了,不知道怎么疼是好,溺爱有加,骄纵惯养,别提管教了;亲戚多是不愿深管,管松了等于没管,管紧了怕孩子家长有意见,不好管。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疏于管教,时间长了,难免被社会不良风气所侵蚀。
2.分数至上。现在家庭孩子少,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大,要求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喜欢与授课教师、班主任沟通交流,但是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孩子每次的考试情况和在班级的排名。考得好的,家长喜笑颜开,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考得差的,父母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对孩子又打又骂,不是混蛋就是笨蛋,不是笨蛋就是滚蛋,从不帮助孩子查找分析原因,给孩子关心鼓励的就更少了。
3.家庭暴力。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封建家长式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教育观念,孩子犯错了,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暴打。殊不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凡事做不到以身作则,只知道用暴力解决问题。试想,在这样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心里能健全吗?
4.所处环境特殊。例如,父母离异的家庭等。本来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非常不幸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会留下严重的创伤。孩子是不幸的,更不幸的是父母离异之后,双方特别是年轻的父母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推卸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把孩子推向社会,推向他人。这部分孩子从小就缺乏健全的关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有的流浪街头,有的寄人篱下,有的则成为父母的出气筒。
(二)学校因素
1.重视力度不够。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实行十几年了,有的学校确实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强调“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但是也不难看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学校领导仍然把分数、成绩、升学率等作为学校第一要务来抓,而对于德育教育,却是“思想上认识,行动上轻视,评价上忽视”,把德育工作当作学校的附庸、从属,当成可有可无的工作,认为只要思想上认识到就行了。
2.德育队伍不健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加强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但在实际中,小学一般只设少先队辅导员一职,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师资严重匮乏。
3.德育课程不能落到实处。现在许多农村小学,特别是基层的村级小学,很少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的,即使按计划开齐各门功课,也不能够严格执行。在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课程仍然被当作副科对待。很多农村学校设有思想品德教育课,但那只是写在课程表上,真正按课表来落实的很少,大多数都被数学、语文、英语等所谓的“主科”挤占了。
4.德育活动形同虚设。新的《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实践中建构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但在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只是一句口号,没有辅导教师,没有活动基地,没有活动经费,加上农村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德育活动大多停留在书面上,学生真正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
5.德育评价机制不科学。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也不够科学,重背诵轻实践,重道德判断评价轻道德行为评价,唯一考核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途径就是思品考试。然而思品考试的分数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发展状况,有很多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考试时得高分甚至满分,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个道德不合格者,是个知行不一的两面人。
(三)社会因素
1.违规网吧。我校地处集镇边缘,集镇上有三四家黑网吧,虽然有关部门有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许进网吧,但是网吧里未成年人还是很多。一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无视法律法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容易误入歧途。
2.不健康影视。现在社会科技发达,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电视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传播媒介的普及为人们带来精神上享受的同时,也给少年儿童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不健康、低俗的信息,难免会对青少年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3.社会不良风气。农闲的时候,人们大多无所事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众赌博。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怎么会不染上一些恶习呢?endprint
二、开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设想
针对上述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结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实际情况,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如下设想。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要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把德育教育当成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此,我认为,作为学校领导,要站得高,看得远,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发展眼光,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硬、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宏伟、长期的工程,需要各级教育战线的德育工作者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抓出实效,抓出成果。如何打造一支政治硬、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呢?我认为:一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三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净化德育环境
教育孩子不单纯是学校的责任,它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帮助。因此,学校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结合正在开展的“双走入”(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活动,发动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家访,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教育走入学生家庭,使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进而行动起来。有了家长的监督、学校的教育,孩子就不会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就不会出现“5+2=0”的现象了。此外,家长会也是强化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外,学校还要通过校园广播网、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教育知识,争取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让孩子远离“黄赌毒”,远离低级趣味,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育人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育人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配合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知道学校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抓物质文化建设,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净化、绿化、美化校园,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办学效益;其次要抓精神文化建设,学校领导应以优良的领导作风促进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争优创先活动,抓榜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圍;再次要抓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德育标准,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并认真落实,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以达到育人目的。endprint